◎王 薇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四川 崇州 611230)
通过在知网检索及关键词搜索可以看出,目前对于“慕课与声乐”“高校声乐的教学方式”等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也就近百篇而已,而且研究方向雷同度也较高。研究者李超在其《“慕课”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谈到:“慕课”时代的来临,对高等院校音乐的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指出慕课是时代影响所结合出来的产品。
“慕课”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内是在2012年所发表的一篇期刊《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探讨慕课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慕课。
“慕课”的英文表达方式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用英文直接翻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的课程”。Massive,大规模的,指课程注册人数多;知名院校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在全世界的免费课程注册人数已高达18万;Open,开放的,指课程没有设置门槛,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注册者有一台有网络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在上面注册学习;Online,在线的,主要是指课程7天24小时在线,所有参与到慕课学习中的学生可以在线观看视频、完成并提交相关的作业、积极参与讨论互动、同时可以互评作业、还能参加根据课程所设置的测试;Course,课程,指课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它与其它线下教学有着相似的过程和阶段。
慕课,最突出的特点与优势就是课堂的灵活性。作为一种相对较新、与传统教育方法不同的学习模式,它的出现使传统教育方式发生某些质的变化。以往的传统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授,现在则发生了某些转变;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了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并且让整个过程更加富有趣味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打造了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良好环境和优良基础。“慕课”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其在线互动开放的功能和模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对相关科目的学习兴趣来充分安排课堂时间,“慕课”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精品课程”体系中独立输出的视频授课或录播课程,学生在慕课平台上的自主性更高、更强。
慕课在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瓶颈,应因地制宜,依据相关学科特点来充挖掘结合方式与重点。在音乐教育与慕课的双重发展下,要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做到更好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在未来发展当中始终走在前列。
众所周知,声乐教学与其它文化科目有着不同的科目属性,因为声乐教育对于专业性的要求极高,所以其原有的教学传授和学习实践对授课就有较高的要求。老师在“面对面”的课堂时间内,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以及实际操作的反复衡量,并依据不同音色特点的单独性进行调整。因此,如果在声乐教学中将“慕课”融入传统教学课堂,这种“混合式教学”会对慕课及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否则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在音乐技巧类科目的课程设置和选择中,比如器乐课、多声部合唱课等都是许多学校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在音乐技巧课上,学生们离不开多声部音乐的伴奏和表演,而其中器乐伴奏占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和时间。数字化的“慕课”课堂上,大量的共享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获取到世界各地的优质音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和慕课平台的帮助下,国内外众多艺术家演奏的音乐作品、现场收录以及一些老师带来的专业示范和精彩讲座都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并且充分做到了资源共享;同时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来不断地切换和暂停,对于局部的学习既有重点又可以有局部的学习步骤,整个学习时效更多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在音乐理论课中一般会采用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和方式。而这种与“慕课”结合授课的方式,能够对网络信息音乐资源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混合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和互动方式。在这种课堂上,不仅有生动丰富的语言,也有较为标准和热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且亲身体会,在互动过程中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共享性,还可以从慕课上了解到其他高校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见解,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
学生的音乐聆能力和对美好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伴随着音乐传播渠道的增加、载体的不同、音乐方式的多样化、专业化而不断提升的。“慕课”在音乐教育上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许多风格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优质音乐,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并没有如此丰富的选择可供学生参考。只有通过不断磨练和重复的练习才有机会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且把握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和核心的艺术特点。因此,“慕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