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园林意境下的山水诗词研究

2020-01-02 13:49巫柳兰
文化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桂林诗句

巫柳兰

一、山水诗词与山水园林的思想渊源

山水的美是人主观审美意识的投射,艺术家将自己的审美意识融合在山水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诗、山水画等艺术作品,而园林是艺术家对于自然界山水的再现。艺术家通过游历祖国大江南北的湖光山色,感悟人生的内涵、提炼美的精华,以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行挑选,最终模仿美的自然界建设园林[1]。再现自然界的过程中,艺术家不可避免会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审美认知,也就设计出了与自然相吻合的山水文化、园林文化属性,为山水园林的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人生感悟和审美认知的融入促使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从而将山水文化推入了全新的美学范畴。山水诗词作为中华诗词的一部分,融入了艺术家独特的审美,用意象、意境、辞藻表现自然界,反映了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魏晋时期,人们对山水的鉴赏达到了自觉追求的境界,从对湖光山色、壮丽的祖国景色的纯粹欣赏,过渡到对人生感悟、审美认知的主动追求。

二、追溯桂林山水园林诗词文化的历史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园林有“四绝”:山青、水秀、石美、洞奇[2]。桂林山水园林的诗词文化历史,也与桂林美妙绝伦的自然风光有极大的关系。桂林山水园林的诗句在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出现,唐朝达到鼎盛时期。较为出名的诗句有“万笏千笋平空铺”“青罗碧玉色色殊”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桂林的山之清奇、水之碧绿。探究关于桂林山水园林的诗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古代诗人游山玩水来到桂林,被桂林的景色所震撼,所描绘的桂林山水;第二类是桂林当地的诗人,描绘了桂林的山水,表达了对家乡风景的热爱;第三类是被贬官到桂林的官员,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风光,借景抒情表达心中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之情,通过游山玩水、寄情山水之间来抒发心中的不平。

如果说关于桂林山水园林的名气在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出现,唐宋是建设和积攒时期,那么到明清和近代就是不断巩固和奠定盛名的时期。在桂林山水园林确立地位之时,桂林山水园林诗词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魏晋南北朝时的诗人苏子卿游历桂林写下了“一朝游桂水,万里别长安”的诗句,诗中充满了被贬之后的苦闷与寄情山水的洒脱。唐朝大诗人杜甫也游历过桂林,并写下了《寄杨五桂州谭》的千古名句。诗云:“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江边送孙楚,远附白头吟。”[3]从杜甫的诗句中可以知晓,广西炎热,唯独桂林山水园林不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开遍数千里的梅花如同北方的雪花一样,同时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无奈和对京城的怀念。桂林山水园林的盛名与其诗词文化密不可分,桂林山水园林的发展史也是其诗词文化的起源史。在桂林山水园林中可以发现,湖光山色、一草一木都是中华两千年来文化的积淀。

三、诗词意象与园林意境的审美融合

中国诗人多借用诗句中的意象营造独特的意境,表达高洁的品行或者凝练的人生感悟。比如梅、兰、竹、菊等四种花草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其中梅花象征凌霜傲雪,兰花象征空谷幽兰,竹子象征虚怀若谷,菊花象征宁死不屈,这些意象都描绘了一种不屈不挠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描写桂林山水园林的诗句有很多,其中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诗句中的意象以花草树木见多,第二类诗句中的意象以碧玉、绸带为多,第三类诗句中的意象以声音、触感等为多。

关于第一类的诗句,大文豪韩愈曾经写下过“苍苍森八桂”这样的诗句,诗中的意象主要为各类花草树木,说明了桂林园林的花草树木繁多、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桂林山水园林的喜爱之情。关于第二类的诗句,有“江流寒泻玉,山色翠浮空”等描写,诗中的意象主要为玉石、碧玺、绸带等,象征着温润儒雅、清丽婉约的道德品质,将桂林山水的河流比喻为一河寒玉,而桂林的山色翠绿更像是翠玉浮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景色秀丽。至于第三类的诗句,大文豪苏轼曾经写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4]。艺术家感受自然景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还有触觉、嗅觉、听觉上的。诗人可以听到桂林山水的山涧鸟鸣、小溪流水,可以闻到晚来新雨后清新的空气,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胜景。

四、山水诗词对山水园林的影响

(一)“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意境之美

山水诗词对山水园林的建设也有一定影响。山水诗词通常都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审美境界,山水诗词的格调也比较清新自然,为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提高了园林的艺术水准。晋代山水诗人谢灵运就提出了山水诗词要具有“清虚寂寞”的格调和意境,希望在诗句这样一个有限的意象中,营造出无限的意境。山水诗词的意境也直接影响了山水园林的建造,山水园林讲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景物内,营造出浑然天成、包罗万象的无限之感。山水诗词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美,也就是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尽量减少人为的斧凿之感,增加浑然天成的灵动感。山水诗是诗人看过万千山水后对自然美的提炼。山水诗也影响了大众的审美。在修建园林之时,人们将自然山水的秀美和历史文化的传承相互结合。在山水景色之中可窥见当时文人骚客的才情,游客在欣赏桂林山水园林之时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体验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意境之美。

(二)“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意识

人类敬畏大自然,当科技文明并不发达之时,人类甚至把自然界奉为神明。随着思想文化的解放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封建礼教日益不满,渴望突破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这时候出现了一些寄情山水的知识分子。与此同时,兴起了追求“天人合一”的道家学说,正好迎合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山水田园等自然美的追求。他们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创作原则,掀起了第一次山水诗词创作的高潮。知识分子向往山水田园之美,也向往一种自然山水式的居住环境,并开始了对对山水园林的建设。园林建设追求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无须过多的人为装饰,只需增加浑然天成的空灵感,此时人们居住在园林里可以达到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境界。桂林园林的建设体现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意识,其建造过程充分融入了自然元素,符合“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

五、结语

中国园林是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珍贵瑰宝,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中国古典文化将山水诗词和山水园林融为一体,山水诗词为山水园林提供理论基础,山水园林为山水诗词提供具体的艺术形象,二者相辅相成,都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艺术珍宝。山水诗词与山水园林的思想渊源由来已久,山水诗词融入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审美,用意象、意境、辞藻表现了山水园林的自然景观,其中包涵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和“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关于桂林山水园林的诗词贯穿了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文人骚客的笔墨也为桂林园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桂林园林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山水诗词意象和山水园林意境融合一体,诗人借用诗句中的意象来营造独特的意境,表达高洁的品行,通过对花草树木、碧玉、绸带和山涧鸟鸣等诗歌意象的塑造,表达了艺术家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与世无争的隐士情怀。山水诗词对山水园林也有一定影响,而且山水诗词是对自然美和“天人合一”境界的不懈追求,直接提高了山水园林的艺术格调和意境。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桂林诗句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主题系列家具设计
桂林行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读诗句,写成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