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承军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55002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入职时间不长,大多还没有适应高校教师的角色,缺乏职业认同感,文化水平高,专业素质好,但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参差不齐。有些青年教师思想散漫,纪律松弛,责任心不强,甚至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学必然不同于资本主义及其他社会制度条件下的大学。习近平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政治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师队伍质量和综合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让广大高校青年教师把个人奋斗目标、发展前途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不仅可以端正青年教师政治方向,还可以确保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不动摇。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着力点。青年教师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直接主体,又是大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引路人,承担落现实教育目标和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角色认知,使其在工作中时时刻刻牢记角色,牢记责任,牢记使命,做到率先垂范,在理论武装、价值引领、实践养成等方面持续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大思政”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务必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其他各门课程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高校青年教师广泛分布在各学科、各专业、各岗位,在“大思政”“三全”育人理念下发挥作用。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为开展“大思政”工作创造必要条件,为提高“大思政”工作质量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符合新时期高校“大思政”“三全”育人理念。
高校教师年终考核的方式一般是由教师填写年度考核登记表,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写一份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之后由部门主管领导和学校考核委员会给出评定等次和意见。一般而言,学校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考核主要体现在“绩”上,对“绩”的考核重在科研、教学。“德、勤、廉”的考核只要正常出勤、工作量达标、不犯原则性错误,就基本没有问题。对教师是否具有“理想信念”基本没有具体量化指标,导致学校很难从制度层面监管和检测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问题。
高校对教师的教育主要有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岗前培训主要是针对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新进教师进行教师资格相关的基本知识培训,目的是教育新进教师如何做合格的、真正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大多倾向于专业知识培训和部分公共知识网络培训,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普及上级部门要求普及的公共知识。对教师特别是非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及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涉及较少,导致高校非党员青年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一般情况下,学校和二级学院对青年教师关注的重点在科研、工作业绩方面,对家庭生活等其他方面关注不够。一是没有深入青年教师群体中,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真实想法掌握不充分,如理想信念、职业认同、成长需求、个性需求等。二是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思想引导不够,认为只要服从管理、正常工作,不犯原则性错误就没有问题。对青年教师是否真正理解和认同党在高校的教育方针,是否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认同党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并愿意为之贡献力量等关注不够。三是对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缺乏包容性,不够认同有不同思想、不同看法、不同意见的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磨灭了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由于专业差异、个性差异、岗位差异及普遍工作经验不足等,部分青年教师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理想信念模糊[2]。二是不同专业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存在认知的偏差。所教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度较高,所教学科属于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度较低[3]。三是部分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弱化[3]。
在坚持现有考核制度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理想信念考核的实际内容和可操作性的考核细则。可以参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制作关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程度、对中国共产党施政及重大政策的了解程度等量表,对青年教师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及政党情怀、家国情怀进行测评,观测青年教师对国家、政党及政党政策、信仰的认可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之一,摒弃只重专业技能提高不重思想教育和引领的继续教育观念。一是把校级层面和二级学院的青年教师教育工作相结合,把二级学院的青年教师教育细化到党支部,借助当前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机遇和平台,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切实做好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二是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作用,集中学习教育和长期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教师、支部委员联系教师制度,把青年教师的教育落实到人,长期跟踪培养。三是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党内教育和党外教育相结合。在巩固党员教育的同时,切实做好党外人士特别是党外青年教师的团结、教育、引导工作,让党外青年教师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四是以“三同心”原则为指导,在二级学院建立同心活动室,不定期地举行相关活动,让党外人士在本部门有“落脚处”,有仪式感和归属感,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要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科学地认识青年教师,倾听青年教师的心声,尊重青年教师的个性,满足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首先,要了解青年教师的特点。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是有专业知识,有理想追求,有发展的渴望,有干事的热情,有上进的心态,有独特的个性等。因此,我们在关注青年教师需求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学习、工作和生活,更要关注成长需求,包容独特思想,帮助他们在专业上、事业上、人格上得到认同、实现自我、得到足够的尊重,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空间。其次,要科学地认识青年教师。目前一些高校领导层对青年教师的认识有偏差,主要表现在把刚进校和进校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当作合格甚至成熟的大学教师,认为他们能够达到高校教师的标准,轻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高校青年教师在专业方面的知识足够胜任一个大学教师的岗位,但在思想上特别是在理想信念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关注并科学认识青年教师非常有必要,只有科学认识才便于“因材施教”。
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高校青年教师分布广泛,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按专业可分为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和非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按岗位可分为专职教师、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按政治背景可分为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群众等。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前提下,从党员和非党员两个层面开展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对青年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重在把党员教育要求落到实处,实事求是地开展,不搞形式主义。对青年非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首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年教师的家国情怀,使党外青年教师有一颗赤子之心,发自内心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只要有家国情怀,拥护党的领导,团结在党的周围,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并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奋斗,那么无论在党内党外都是做贡献。二是以政党制度和政党知识教育为重点。以同心活动室建设为纽带,为党外青年教师讲解我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及历史渊源,让他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深入理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使命和职责,并贡献力量。三是加强职业认同教育。教育党外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争做合格、优秀的大学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使党外青年教师真正与学校国家的发展同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