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徐连梅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烘托要描写的对象,使人物形象或要描写的事物特点更加鲜明。“红花还得绿叶衬”,恰当地运用侧面描写,常常具有正面描写无法替代的作用。侧面描写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通过对景物(环境)的描写,衬托主人公的形象。如课文《丰碑》中用大量篇幅写当时的恶劣环境,衬托军需处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在极寒的天气里,军需处长没有为自己留一件棉衣,只穿了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他的心里装着战士,唯独没有自己,被冻死的时候仍然神态安详。
当时的天气越寒冷,环境越恶劣,越能烘托军需处长的崇高形象。
再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环境描写: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通过写大暴雨,侧面表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的悲苦境遇。
通过对别的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片段: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用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的表现来烘托扫路人的艰辛与自强不息。一千八百多级台阶,70多岁的扫路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是多么了不起!
再如《草船借箭》的结尾:
二十多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借箭成功,作者并没有正面称赞诸葛亮,而是通过周瑜的长叹表现他的神机妙算,还有什么比对手的自叹不如更能表现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呢!
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片段: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我们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作者写在德国看见家家户户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自己的花都是让别人看的。由“花”表现德国人的品德,从而点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崇高境界,富含哲理。
要表现某种事物的特点或精神品质,通过描写另一种事物,和它进行对比,起到衬托的作用。
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中,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家乡的灞河柳,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会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家乡风调雨顺,灞河柳生长环境优越,轻而易举就可以长得枝繁叶茂,而青海高原一株柳却要为保存生命付出许多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被高原上的风雪冻死又复苏,经历过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枝条;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一次又一次起死回生。将家乡灞河柳与青海高原一株柳进行对比,更能衬托出高原柳令人敬佩的生命力和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
侧面描写常和正面描写结合起来使用,是对正面描写的补充,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佳作展示
最美的姿态
夕阳的余晖以最美的姿态定格在了那一瞬,眼前是一抹暖人的红晕。
花儿密密匝匝,一层又一层,缕缕清香萦绕。一棵高高壮壮的樱花树立在路旁,树下有一对老夫妻,妻子坐在轮椅上,眼睛空洞无神,嘴角却漾起少女般纯真的笑容。她安静地坐着,不说话。
一旁的老先生大概有60多岁了,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很斯文。深深浅浅的皱纹已爬上他的脸颊,根根白发在为数不多的黑发中格外醒目。他俩不顾别人惊讶的目光,深情地对视,眼里满是藏不住的甜蜜,似乎只有对方,就像两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一朵粉红的樱花落到了老婆婆的头发上,他把花瓣放进老伴手心,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突然,人群中有个声音冒了出来:“你不觉得……她是你的累赘吗?”周围的人一下子安静下来,惴惴不安地望着他们。
“不,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老先生摸摸老婆婆的头,给她理了理有点皱了的衣服,眉眼间全是柔情蜜意。
他慢慢推动轮椅,越走越远,两个人的身影融进了美丽的暮色中。在我眼里,这是人世间最美的姿态。
点评
本文运用以景衬人、以人衬人的写法,表现了老夫妻的不离不弃、伉俪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