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学生兴趣培养研究

2020-01-02 00:25徐小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堂

徐小凤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云浮 527200)

教师在现代音乐课堂上,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 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形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培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正因为如此,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1.1 活跃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要求教学中教师要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 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原则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年纪较小, 尚未能真正感知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使得音乐教育质量一直徘徊不前。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展开一系列学习的基础。 只有学生对音乐教育产生一定的兴趣, 才能更加热情的投身于音乐学习中, 同时还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音乐课堂现状、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教师教学质量得到优化提供一定的课堂学习基础。

1.2 增加音乐知识,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

兴趣是推动学生了解音乐知识的关键, 在小学时期,学生正属于天真烂漫的阶段,同时也是对各种事充满好奇心的时期。 这一时期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若学生对音乐教育产生良好的兴趣, 可以主动走入课堂教学中, 增强课堂参与意识,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为日后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 与此同时,若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加之教师正确的引导, 可以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增加对音乐本身的理解,感知音乐背后蕴含的情感,使得自己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得到完善。

1.3 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师的教学自信

在小学阶段,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相比其他学科,音乐更加具有不确定性。纵观当前的音乐教育局面, 由于部分小学教师仍旧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音乐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长此以往,小学音乐教师逐渐失去教学信心。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明灯,若灯塔消失光芒,那么学生也会逐渐迷失学习的方向,偏离主干道路,使得音乐学习道路愈发艰难。 但在教学中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增加对音乐的理解,明白教师的教学用意,从而愿意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走入音乐世界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当学生在课堂表现得越发积极之时, 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拾教学自信,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一步步提升。

2 音乐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学科的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是有所区别的,要想使音乐教育真正得以实现,就要让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进行艺术创作。 但是目前许多的音乐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与艺术不沾边的教学形式, 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被动, 机械的接收着音乐理论知识,而真正的音乐教学则是一种情感体验、深入情境、主动参与的一种过程。音乐作为一副艺术画卷, 它是由音符构建的一种听觉艺术, 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带领小学生进行唱歌、跳舞、游戏等实操训练,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审美的感知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音乐教学是一个需要耐心培养的过程,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音乐天赋有所差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和创新, 找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音乐。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新年好》一节课中,这首歌曲歌词较为简单,旋律听起来也较为清澈,表达了新年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送祝福的一种热闹场景, 教师可以给这首歌曲编排一下舞蹈动作,可以让学生做双手抱拳、弯腰鞠躬的动作,唱“祝福大家新年好”的时候双手摊开面向大家,唱“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的时候身体向侧边倾斜,双手做捧花的动作,这一系列的动作做出来之后,再配上“新年好”的音乐,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进行舞蹈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这种热闹的场面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帮助, 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会更加的积极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过年时的热闹场面,从而加深对音乐美感的体会。教师还要留意每个学生的动作,对于肢体不协调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的帮助学生摆正动作,让学生充满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 音乐培养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影响

一个著名的教育家曾提出过“智育的培养离不开美育的教育”这样一个观点,其中,美育的意思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种说法也正体现出了要“以美助德”的理念进行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应该也按照这一教育标准来实行。 小学生有着单纯的美好心灵, 教师通过选择积极的音乐能使小学生增加爱国意识,培养其高尚的爱国情操。对此,教师就要掌握好音乐教材的内容,拾取积极向上的因素,正确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一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先队员在听国歌的时候要怎么做吗?”学生根据以往升国旗时候的经验就会知道在唱国歌的时候要起立。“那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起立吗?”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是为了缅怀我们的革命先辈们, 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啊, 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国歌的历史故事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自由浏览,了解《南京大屠杀》、 抗日救亡运动以及走进新时代等历史内容,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强大,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懂得勿忘国耻,让世界充满和平,教师要教育学生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后,再唱国歌的时候,就会涌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情感,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4 根据音乐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 小学生对音乐提不起兴趣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不懂得变通和创新,单一方向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就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 另一种是家长对音乐学科的忽视,很多家长会觉得音乐不是主要课程,也没必要投入太大的精力, 只需让孩子听听歌放松一下心情就好, 甚至有的家长还会担心音乐课程的开设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师就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活跃度, 使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召力充满热情, 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有活力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之下审美能力有所提升,使学生在性格、气质上有所改变,让学生家长看到孩子的这些改变, 认识到美育教学可以让孩子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教师要想使音乐课堂得以完善,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发声演练

唱歌作为音乐课程的基础,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摆正正确的坐姿以及站姿。如果姿势错误,学生在发声时发出呼吸和运气的动作就会得不到有效地调整。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声音的长短》一课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长短,通过实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得到锻炼,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但是,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姿势,确保学生的发声准确。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走路、跳跃中进行发声的练习活动,并且能及时对学生的错误发声进行指导, 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发声规律, 为学生顺利进行音乐的学习打下基础[1]。

4.2 选好音乐教材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以提升

教材的正确选用可有效把音乐的传统美和时代美相结合, 通过作品的展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生动的画面和场景, 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绪,让学生更好地走近音乐意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艺术[2]。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乃呦乃》一节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在歌曲中了解到关于土家族的有关知识,能够使用茶杯、碗等进行歌曲的演奏,感受土家族的欢乐、活跃的音乐特点,能够用动作将音乐展现出来。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走进少数民族生活的意境中,体会他们的民族情怀,同时,也能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从而使学生递增对少数民族的热爱感情, 学生在有了历史情绪的时候,就会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

4.3 多媒体辅助教学增添音乐学习趣味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使用PPT、课件等形式将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多彩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音乐的欣赏中,从而深入音乐的情感意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在动物园里》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的图片展示在大屏幕上, 教师也可以播放小动物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屏幕上多彩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成长发育阶段决定了他们只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面对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学生的注意力会十分集中, 在观看中学生会发现两只小动物的叫声有着不同的节奏,小猫的声音较长,小狗的叫声比较急促,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声音缓急的感知力有所判断,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魅力[3]。

4.4 对音乐进行课本剧的编排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在教学中,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情境编排舞蹈,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个师傅仨徒弟》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完音乐后,对歌曲中的人物进行模仿, 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根据人物的特点进行其动作,表情的表演,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会对人物的情感有所体验, 能按照教师的指导对歌谣进行有节奏的朗读,依照其音律节奏,更好的学习和感受音乐。这一过程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人物角色扮演进行多次不同的尝试,使学生全部参与到互动中,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更好地进行音乐的情感体验[4]。

4.5 导入情境教学法刺激学生的感知欲望

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了解书本音乐知识, 从而为学生还原当时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继而激发感知欲望,促使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5]。以《红眼睛绿眼睛》对音乐教学为例,从音乐学习的教学目标主要为:首先,让学生学会唱《红眼睛与绿眼睛》;其次,通过对歌词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应遵循哪些常见的行为规范;最后,能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记住一些的歌词片段内容。所谓红眼睛与绿眼睛,指的是交通信号灯,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的事故发生率逐步呈现于增长状态,因此,学习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歌词的解释, 穿插当前社会中因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的重大事故,使得学生心理产生波动,从而愿意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可用微课制作的方式,为学生提前录制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对微课的观看, 对音乐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情境,表达音乐中歌词的意思,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更加符合小学时期学生的特性,还能够通过自行设计情境,让学生不断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道小学音乐教育效益得到优化。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 不仅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 也通过文字表述出了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知到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激发自身的欲望, 无形中使得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优化,达到当前教育改革下对小学生音乐教育知识以及对音乐鉴赏能力的要求。

5 音乐形式的混合练习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是培养其兴趣的关键。音乐的学习形式有很多,除了“唱”和“吹”还少不了“念”和“打”,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这几种形式相结合的音乐进行练习, 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结合掌握的音乐技巧对音乐做出分析,掌握其演奏规律,在反复练习中使旋律达到统一[6]。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对练习过的曲目进行二次创新, 让每组学生在配合中收获荣誉感。 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三角铁、双响筒和铃鼓》一课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将几种演奏形式相结合进行演练,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好朋友》的音频,让学生跟着音乐背唱歌曲,为了使学生演唱音乐时更加热情, 可以利用几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师可以拿出实物乐器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为学生介绍各种乐器的特征,让几个学生进行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音乐的伴奏。 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让小组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曲目进行创新演奏,可以对歌词进行改写,也可以对歌曲进行节奏上的改编,比如,《过新年》中的“祝福大家新年好”可以改成“祝福学生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可以改成“我们健康,我们快乐,祝福学生新年好”。通过这种创新,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结语

对学生进行音乐艺术的熏陶也是对小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一种, 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天才, 而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让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中学会热爱和感恩,让他们度过一个充满阳光的青少年时代。

猜你喜欢
小学生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我是小学生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