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自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国内大多数行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 除了要求高校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及职业道德以外, 还要求其具有相应的外语交流能力, 这一现象在大型企业中尤为普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与世界各国经济与文化交流不断深化, 国内各行各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较大, 许多非英语专业职业岗位对于应聘者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高校英语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后能够熟练运用语言知识与人沟通,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熟练应用英语并解决英语问题。然而,国内多数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人际交往还比较困难,不具备英语沟通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就业。因此,高校有必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英语教学改革。
课程是英语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课程设置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 当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英语课程教学应试教育倾向越来越严重。当前不少高校毕业证学位证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取得英语四、六级证书,这也使得学生对于英语四、六级考试相关教学内容需求量大,使一些教师不得已相应使课程教学逐渐向应试教学转变。 二是部分教师在设计英语课程内容时没有考虑到全体学生,课程教学内容仅满足多数学生的应用需求,没有因材施教,与社会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出入,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1]。 三是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普遍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重视, 但是体现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专业英语课程, 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一些高校专业英语课程课时紧张,导致学生难以有效的深入学习,这对培养实用型、综合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
当前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学生大多只能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课本知识,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不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没有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加之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不高,难以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较难的知识,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信心。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时, 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时间一长、学习新课后,往往会容易遗忘学习过的知识,造成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下,也难以达到高校英语教学目标。
就业导向下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更为看重, 而当前高校英语课程考核评价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最终测试结果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教学要求以及相应的就业标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效果以及能力的评价完全与期末测试等同, 考核评价往往更偏重于终结性评价, 片面的将阶段性或者是期末考核成绩作为依据, 没有认真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考察, 这样的考核评价观念以及体系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对于英语课程学习的态度,使一部分学生往往在考前“抱佛脚”,这样的学习显然难以真正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在教学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方面,高校英语教学评价的主体与方式也比较单一, 难以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使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2]。
当前不少高校英语教学所使用的语音设备已经过时, 大多数现代化的语音教室以及其他教学设施大多只向英语专业的学生与教师提供, 其他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使用, 甚至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依旧使用录音机进行听力训练, 难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教学环境, 从而影响了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基本的实用语言能力。 有些高校虽然为英语教师配置了电脑, 试图激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但是高校多无法为每间教室都安装投影仪设备或者安装后设备过于老旧, 根本无法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英语教材是高校开展英语教学的关键, 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教材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环节。高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地方教学的差异导致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层次不平。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统一的《大学英语》教材,对于有些英语水平高的学生, 不仅能够快速掌握英语教师教授的内容,而且可以举一反三;但是对于有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这套教材内容相对较多,提升速度较快,使其很难跟上学习进度,如此,导致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受到打击,成就感不足。 另外,现在的英语教材多仅仅用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多个专业使用一套教材, 自然难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对其就业能力提升帮助不大。
高校英语教学并不是为了升学, 而是为了培养综合型、实用型的人才,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具有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在新形势下,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的设置英语课程, 调整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内容, 使高校英语教学由以往的理论教学偏重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 这种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与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而且可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内容与英语专业岗位相关工作内容的契合度, 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储备水平,培养学生语言应用技能,从当前的就业形势来看, 几乎所有领域的人才招聘都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所要求, 英语等级证书已经成为学生面试的“通行证”。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越发需要专业的英语人才。 高校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有助于他们在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上展现自身的就业实力,提升其就业信心。
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课程体系需要以职业能力作为核心, 要逐步构建起系统而全面的课程体系,重新调整课程内容,要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培养学生合格的英语能力为目标重新构建英语课程体系。 首先, 需要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高校英语课程设置应该重视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大学生在学习与应用英语的过程中, 可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分析与解决问题,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课程的设置还应该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参考不同地方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 英语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使英语课程有类别以及能力层次的划分,便于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高校还应该重新调整高校英语课程结构,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高校英语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英语、专业英语以及选修课程三大部分。其中,基础英语部分主要是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 是比较基础的英语课程, 对于所有年级的学生必须要开设相应专业的英语必修课程,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应以就业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作为课程的主导思想, 使学生通过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可以进行日常的英语对话,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以更轻松地处理涉外业务。 专业英语课程则更强调对英语专业英语技能进行训练, 这一部分课程在基础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针对性英语技能的训练, 教师应在任务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3]。
此外,高校在设置英语课程时,还应该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可以设置选修课程,在不同学生对英语的续期、学生兴趣、职业发展的需求上为学生提供不同选修课程,例如,英语国家概况、英文电影与西方文化、旅游英语等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程对学生职业生涯中的英语技能进一步拓展,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欣赏水平, 增进学生对西方主流文化的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教学应运而生,小组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也被积极的应用于英语课程教学中。 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 也加强了对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灵活的应用任务型教学、 小组讨论等方法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与应用能力等。例如,在“Precious Legacy”一课教学中,该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欣赏中外情书美文, 让学生掌握情书方法以及正确使用句型表达回忆,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基于上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笔者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1)欣赏关于“爱”的中外情书或情诗;(2)通读课文,找出外婆描写爱的句子;(3)通过字典以及其他方式分组查找书面表达回忆的句子,并向自己所爱的人构思一封情书。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还可以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内的普及,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已经成为改善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 越来越多地进入英语教学课堂。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一方面能够综合运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的个创设英语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感官多重刺激,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从海量的教学资源中筛选有助于学生就业成长的学习资料, 推动他们提升专业英语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将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作为改革的重点,课程评价作为反馈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在新形势下也需要进行调整。 课程评价不仅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还应该增加学生互评、 学生自评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反映自身意见的渠道。除此之外, 高校英语课程评价还应该改变过去以期末考核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 应该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的形成性评价, 使课程评价结果能够更合理、 更客观,例如加强对学生日常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质量等方面的观察与考核,尽可能地将指标量化,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学生日常学习状态。
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首先, 高校应该加大高校教学环境建设投入,购置充足且先进的英语教学硬件设施,例如,与企业、社会组织等一同建设现代语言教室等,与时俱进引入现代科技,建立现代化的英语教学平台,整合线上与线下各类教学资源, 同时面向全体专业学生开放现代语音教室,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教学环境。另外,教师要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积极营造自然真实的职场语言环境,比如,到机场办理相关手续、酒店预订、餐厅就餐等,播放相关的短片视频, 让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职场应用情境提升自身的英语交际能力。
高校内的英语教师虽然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接受过较为正规的英语教学培训, 但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听说能力不足, 无法精通各专业英语词汇, 对于学生的专业英语实践能力提升作用相对较弱,因此,高校还应该根据英语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多聘请有能力的外教,加强学生听说方面的训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为培养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高校应该针对不同专业要求选择英语教材。比如,文秘相关专业学生在就业后需要处理日常的电话、邮件、工作汇报等,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在这几种情境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电气化、机械设备等理工类专业的毕业生则需要经常使用类似于操作指南、 维修指导等说明性文书, 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相关方面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因此,不能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齐头并进,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就业特点帮助其选择相关专业的英语教材,提供其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每年都会新增很多新兴岗位,为了充分满足不同岗位需求,高校需要随时调整教学专业,并为此组织相应的教学教材。 然而,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编辑出适应不同岗位的各类英语教材是十分困难的[5]。 为了增加教材的针对性,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高校可以组织学校教师根据学校现有专业以及新增专业, 通过广泛深入地社会需求调研,在了解岗位需求以后,有针对性的自编校本教材,囊括目标岗位中常用、常见的英语知识。 配合公共英语教材,提升高校学生英语专业能力提升[6]。
在就业导向下, 高校以及英语教师需要以就业为目的调整英语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使英语课程能够更贴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职业竞争力,打造具有岗位特色的高校英语教学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