秾味思政
——茶香里的初心与使命

2020-01-01 20:56房婉萍马媛春章柏平
中国农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茶学茶文化工匠

房婉萍,马媛春,章柏平

(1.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2.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道德意识形态也在高校当代学生的教育中得到更多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其目的是为了通过专业课老师的引导,帮助当代大学生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5]。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是最具中国元素的世界名片。茶学是一门以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规律,茶叶加工工艺与品质形成机理,茶保健功能与开发,茶叶市场营销与管理,茶文化等方面的学科,是我国特色农学类优势学科,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引领助力世界茶产业的发展,倍受世界关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茶学专业课教师,本文以秾味思政为主题,通过挖掘茶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而有机地融合了多个思政教育话题,达到很好的课程思政效果。

一、茶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要求全党“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其中,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基础,坚持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茶文化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理念与茶的文化精神共生共荣,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翻开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茶叶的生产、饮用几乎与我国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茶传承着五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茶道和中国历史并肩前行。茶被英国近代科技史学专家李约瑟列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后中国对全人类的第五大卓越贡献[6]。近现代以来,茶叶不仅关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推广和科研工作,也在全世界占据着前沿的位置。

坚定茶文化自信本身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可以说,茶为国饮,传承文化,茶是最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深深融汇在茶文化中。中国茶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丰富的内涵,融入了我国诸多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其蕴含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廉敬和美”的精神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7]。历史和实践证明,茶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言行举止产生了重要的能动作用。茶文化所蕴含的先进思想理念成了中华儿女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人们对茶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茶文化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伴随茶文化和茶事活动国际性的不断增强,作为东方智慧重要载体的茶文化,日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弘扬茶文化,可增强现代中国人对民族文化自信的认知感、自豪感、骄傲感、信赖感,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挑战。当前,在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中,要多途径提升对茶文化的自信,努力使中国茶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二、工匠精神贯穿茶产业链的课程教学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工匠精神是当代应用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一种职业精神,也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态度、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它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并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融合,更是浮躁社会所缺乏的一种坚定气质与坚守。

在茶学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从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到良种的高效栽培,再到加工成各类茶叶的产品,“工匠精神”的要求一直贯穿整个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教师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为大学生心目中注入匠心的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坚持以“匠人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茶叶科技与文化,将专业化做到极致,不忘初心。工匠精神的注入可以有效地推动高等农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农业人才,有助于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更有助于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为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奠定基础。

三、树立“先苦后甜”的人生奋斗理想

早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就勉励广大青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打牢人生基础,必须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当今世界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做好正在做的工作和办好中国的事情,抵御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必须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意志品质。习茶的青年学子的个人成长也是这样,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只有这样,才能在点滴积累中提升本领,在艰苦奋斗中磨炼意志,在长期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实现人生理想。

选择把为茶产业奉献青春作为自己人生理想的青年学子,就是要把勤奋刻苦学习牢牢地抓在手上,一刻也不能放松学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以茶的精神要求自己,在种茶、培育茶、加工茶、评鉴茶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先苦后甜”的人生奋斗理想,在追求理想的途中,坦然面对和接受人生的挑战。

四、弘扬茶人精神,不忘初心与使命

茶人精神是茶人道德情操、品行修养、个人风范和精神面貌等的集中体现。唐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的主张,这也是我国古代茶德思想的开端。陆羽一生事茶,游历全国各大产茶区域,收集茶学资料,编撰世界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是他对不求功名利禄、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用行动诠释着“精行俭德、克己修身、巩俭朴素、爱国奉献”的中国传统茶人精神的真谛。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一生为新中国的茶业事业奔走,将自身的命运与祖国茶业事业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正如他所说,“爱茶精神与爱国精神始终是血肉相连的;茶坛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始终是息息相关的;中华茶业的复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永远是同步驱进的”。他为祖国茶学科研教育、茶叶贸易和茶叶产销体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茶人风范、茶人风格、茶人精神的真谛,深深影响着后辈的茶人。

茶业专家钱樑先生是新中国茶业复兴事业的积极践行者。钱樑先生呼吁广大茶界同仁:茶人也应具有如茶树般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博大的胸怀,为人类造福。前辈茶人的身教言传中,具有坚定不移的振兴华茶的历史使命感,淡泊名利,以茶为毕生事业,以及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先生所倡导的这种茶人精神,后被概括为“爱国、奉献、团结、创新”八个字,在上海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茶学先辈们所提出并竭力倡导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创新为主题的茶人精神,与当今时代所倡导的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和谐社会精神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高度契合。弘扬茶人精神不仅有利于激发广大茶人为中国茶产业振兴、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热情,推动茶文化思想、理念、精神的传播与弘扬,还有利于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现阶段我国大学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如何有机系统的结合,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农学类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政教育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思政话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8]。本文以秾味思政为主题,通过挖掘茶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而有机地穿插譬如“文化自信”“工匠精神”“人生理想”“初心与使命”等思政教育话题,使学生在轻松且极具教育性环境中愉悦地、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信息。课程思政有助于引导新时代的涉农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猜你喜欢
茶学茶文化工匠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工匠神形
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