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浅谈新时代视角下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研究

2020-01-01 14: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精英群众活动

(肇庆市文化馆,广东肇庆 526000)

群众文化特点是深入大众群体并存在于群众日常生活中,并经群众长期运用而备受喜爱,同时具有一定特殊意义。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精神上一种文化需求,可有效缓解压力。群众文化不断发展可以满足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大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促进群众思想文化水平以及整体素质提高,从而推动城市、社会、国家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群众文化可以满足群众需求,并产生积极作用,推动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进步。

1 群众文化的概述

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适应人民生活最终形成大众性文化就是群众文化[1]。人们在空闲时间进行个人参与,以娱乐目的为主并进行自我开发的社会文化活动就是群众文化体现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形式。群众文化主体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娱乐活动来满足自身娱乐需求,在此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也正在进行,并在进行中达成进行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目的。

群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两方面:文化现象与文化建设。文化现象就是在人民实际生活中利用闲暇时间投入与群众文化之中,最终领略文化特征,了解群众文化特色。文化建设则是对文化活动本身、文化活动机制、文化硬件进行建设,促进各方面文化融合,使文化更丰富、规范、优越[2]。

2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群众文化在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通常扮演重要角色,群众文化在发挥自身功能同时兼具一定社会功能,对推动社会各方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具有不可忽视正面作用。

2.1 娱乐交流功能

群众文化所具备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娱乐交流功能,可以作为群众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桥梁。群众文化相较于个人娱乐文化,具有更强团体性,且在群众文化中可避免个人娱乐造成孤独感[3]。因此,许多人民群众对于群众文化保留一种较为开放接受态度。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典型群体娱乐活动,不具备高门槛、不产生约束、娱乐性强,可给予广大人民群众根据自身兴趣喜好参加活动的权利。在群众活动中,参与者可以在对文化进行进一步了解过程中放松身心,并对文化加强了解认识。

同时,在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人民生活节奏加快,最终导致人民群众空闲时间日益减少。科技发展使手机、电脑等即时交流工具快速普及,减少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群众感情日益单薄。而促使群众文化活动良好展开可以在生活中创造交流平台,促进群众在活动中放松自我并获得快乐。充分利用群众活动中交流价值,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加真诚、愉悦进行沟通,从而丰富人们情感,促进和谐社会进一步发展。

2.2 仪式团结功能

群众文化一个重要作用即是在进行中可以使人民群众获得认同感,不论是自觉的还是被动的最终都使个体在群体活动中得到个人价值实现,满足其在群众中各种需要[4]。无论是早期人类社会中所进行巫术仪式、现代所进行民俗仪式、或者是与国家政治群体相关政治性仪式都与群众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在仪式进行过程中,群众性舞蹈、音乐等表演形式普遍存在,即在活动仪式中避免活动单调,最终达到娱乐群众目的,又可以体现群众文化所具备特殊含义,增进仪式严肃性与特殊性,这就体现群众活动中所具备仪式功能。

在过往历史历程中,可以发现群众活动通常在村寨以及民族聚落中出现。具体来讲就是在原始社会阶段,村寨或聚落居民为祈求美好生活向往所举行仪式。群众在活动中团结一致,共同载歌载舞,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演变,才形成在当前文明社会中具有团结意义以及社会组织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由于群体性音乐、舞蹈群众更加乐意参与,为群众在空闲时间利用各种娱乐方式创造交流相处机会,从而促进社会群众团结。群众文化活动总是将仪式性与团结性相互结合起来,两者共同在活动中呈现,充分体现我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以及团结一致、共创未来的向上心态。

2.3 遗产保护功能

群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经由历史沉淀与发展而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重要构成部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发展历程中,文化发展正处于重要地位。群众文化本身经历时间长,发展也较为成熟,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包含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缩影。群众文化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大作用,中国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并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更多时代意义,最终成为珍贵文化宝库与精神财富。因此从群众文化本身分析,对群众文化进行保护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目前全国范围来看,回族“开斋节”、白族“三月街”、维吾尔族“诺鲁孜节”此类群众性仪式活动都属于群众文化活动范围。各民族包括汉族都具有不同特色民族活动,在活动中同时包含各民族或各个群体不同风俗与文化内涵,同时也是群众喜闻乐见文化活动形式。在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收到世界各国密切关注背景下,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具有必要性。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创新、发展。因此群众文化作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活动,在承担娱乐功能同时也在培养我国人民文化修养。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来看,群众文化具有保护价值。

3 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形成,而是在历史进程中从人民实际生活而来,随时间变化不断积累而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群众文化由其自身特性不断吸收各个时代、各个地方文化特性,最终形成独特文化价值。

3.1 主导文化中群众文化的彰显

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与民族众多,拥有各具特色民族民俗文化。各类文化随时代变化逐渐相通,使多民族文化进行曲融汇与发展,也在时代变迁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导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主导思想。多元民族民俗文化需要主导思想作为指导,与社会主义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群众文化离不开主导文化作为指导,主导文化也需要群众文化作为支撑,群众文化与主导文化相互贯通、相辅相成。使两种文化相互统一、协调发展最终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我国目前提倡将宗教文化仪式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将一类群众文化与主导文化相适应。例如于2019年11月7日,为进一步推动道教文化积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使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发挥积极作用,在杭州举办由浙江省道教协会、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坛”。

3.2 精英文化中群众文化的衬托

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精英文化相较于群众文化更为少数且独特。但从文化角度看,两者不是处于对立层面,而是相辅相成,两者相互进行促进与约束。精英文化不独立于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是精英文化发展前提,精英文化又作为群众文化向导。精英文化服务于少部分高尖知识分子,群众文化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两者在文化发展进程中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社会文化建设。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群众文化面临传承与发展使命,而进行发展则需要对群众文化进行创新。对文化进行创新就需要从精英文化中进行借鉴,学习之后再对自身进行反思,最终实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精英文化与群众文化同时处于目前社会之中,含有两者相互发展道理,群众文化可以对精英文化起到衬托作用,精英文化同时也对群众文化进行正面积极反馈,两种文化互相支持,对社会文化产生积极正面作用。

3.3 文化产业对群众文化的依靠

群众文化在社会中为产生更大文化价值,需要将其发展为一项文化产业,在对其进行发展同时在社会中具有更重要地位。文化产业需要发展,而发展重要推动力就是群众进行支持,任何一个产业包括文化产业都无法离开群众支持。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没有群众支持该产业只能是一盘散沙。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群众努力,因此将群众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根本具有科学性。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文化服务与业务定位在广大群众范围内,使文化产业发展更加适合大众鉴赏与消费水平,才可以更好发展。

例如耿村文化资源与吸引力在国内位列前茅,可以说河北省境内并无相似的故事村能与其抗衡。引导其发展并进行开发主要就是依靠它极为丰富资源和闻名中外的“中国故事第一村”的称号。耿村独特文化景观不同于精英文化高高在上,而是根植于土地、具有更治愈广大群众的草根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朴实、简约和真实,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生活文化。耿村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成功案例,其成功要点就在于以众喜闻乐见文化为依托。综上所述,文化产业最终发展需要群众文化中广泛价值。

4 结束语

群众文化作为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进行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活动,具有多种功能与文化价值,并且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体现在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从群众文化各个功能及文化价值方面进行解析,可以确定群众文化在符合群众需求前提下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正面推动作用。作为文化工作者,更应发展群众喜闻乐见文化,认识群众文化在我国文化建设进程中所发挥重要性。

猜你喜欢
精英群众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