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对革命类博物馆的影响

2020-01-01 14: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革命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广州 510000)

志愿者服务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最初是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它是指代的是自愿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的人。而中国最早的志愿者来源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志愿人员一般都是年青的专业人员,担任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援助的项目以及由所在国政府宜接实施的发展方案的工作,工作条件和报酬都根一船。这些志愿人员从农学家、林学家和勘测员,到机械师、经济学家和医生,职业种类繁多。

志愿者是指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的时间跟精力,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服务活动的人。在国外,博物馆对于志愿者的任用机制已经相对成熟,他们对志愿者的招聘、录用及考核有较为详细的一整套体系。而对于国内来说,志愿者与博物馆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如今,一般到博物馆进行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都是利用自身兴趣特长和专业知识,为观众提供各种讲解与咨询服务,帮助观众了解陈列展览,辅助博物馆开展各项社会教育和宣传活动,以期达到传播博物馆文化,服务社会大众的目的。

大学生志愿者是连接革命类博物馆和公众的纽带,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中引入“义工”形式,其实质就是希望以志愿者作为载体,在公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对于革命类博物馆来说,他所展出的藏品和展览大都是近现代时期,与综合类博物馆其丰富多样的展品和展览内容不同,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加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广革命类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是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来考虑。

从理论层面上来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2008年10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也提出,要“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考察国内各高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广大学子指明人生道路和前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勉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展现出青春和活力。传世经典《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说大学的宗旨首要的是弘扬美好道德,那么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要走进课堂,还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只有活生生的例子,真情实感的体验,才能让革命类博物馆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真正走进思想意识的最深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理想信念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后,参观革命类博物馆的人数日益增多,特别是延时开放政策的推出,就更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以他们看待中国的视角,听他们讲述中国革命历史故事,不仅是对他们自身的教育,也是将这样的革命历史文化更有说服性传播出去的重要渠道。

从实践层面来说,现在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行合一”,对于学生的教育更是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使学生在学习好课堂上专业知识的同时,在社会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技能。革命类博物馆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现实场所和平台,使得他们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结合博物馆中的革命历史文化,依托大学生志愿者身份,将这些只存在于历史文献中的知识生动地得以展示,不仅是对大学生志愿者讲解水平的能力提升,也是能在文明引导的同时加深现实感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审视革命历史文化给观者带来的冲击,摒弃“纸上谈兵”,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内在含义,在内化于心后,更好的外化于行。

博物馆与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是一种相辅相成、互利互惠的关系,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和实践锻炼,革命类博物馆自身也要注重内部完善,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在博物馆里的成长。同时,博物馆在吸收了大学生志愿者之后,要主动发掘其内在价值,并将其全面展现出来。

第一,规范志愿者培训细则,提升博物馆综合服务水平。“大多数博物馆对志愿者重使用轻培养,不愿意为志愿者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志愿者看作免费的午餐,舍不得投入。”大学生志愿者到革命类博物馆参加志愿活动,在专业技能未熟练掌握之前,会被安排在文明指引等综合岗位,对于讲解等专业岗位安排较少,同时,博物馆自身工作任务繁重,对于志愿者讲解方面的培养难免被忽视或者做的不到位,大学生志愿者长期从事综合性工作内容后,形成惯性思维,不再尝试博物馆的其他工作内容,这样就严重打击了志愿者真正走进博物馆的积极性,阻碍了大学生在博物馆的全面发展。博物馆应该在做好自身常规工作的同时,制定出符合志愿者特点和馆情的培训机制和内容,形成常规化培训方案,内容可以包括岗前培训、岗中培训(日常培训)和特殊培训,培训形式不仅局限于讲座、展厅导览,还应涉及交流互动、发放相关电子书籍及电子文本等。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规章制度解读和常规工作程序介绍,博物馆学和博物馆导览的相关知识,讲解、接待、服务技能,定期讲解考核与点评,仪容仪表规范化演示,文物、历史的相关知识等,以此将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作为潜在服务主力,从而提升博物馆全方位的接待讲解服务水平。同时,对于志愿者培训经费,在每年做预算时有专门的支出计划,确保志愿者培训在财力方面的顺利开展。加强了志愿者的培训力度,为博物馆带来的是直接的社会效益,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推广提供了帮助,也为博物馆完善工作内容,合理进行对外开放增加可能性。

第二,优化对志愿者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每位志愿者的优势特征。每一位志愿者来到博物馆志愿服务,都是怀有一份热情,这份热情可能是对革命历史文化的热爱,可能是对博物馆本身有兴趣要去探索,可能是对志愿服务过程有强烈的好奇,他们自身都是有很多优势特征,有人擅长活动策划,有人擅长设计,有擅长采编,有人擅长人际沟通等等,这些对于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开展和日常讲解工作进行都是有帮助的。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做到人尽其才,通过初期对博物馆整体志愿服务项目的介绍,让志愿者在博物馆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并全情投入其中,使志愿者发自内心的感受到被重视,有用武之地。同时为每一位志愿者建立电子档案,定期更新数据,这也是优化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方式。优化了志愿者的管理方式方法,从长期来看是为博物馆带来了间接的社会效益,通过志愿者的宣传,将博物馆的人文情怀推广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博物馆,认识到博物馆不再是像以前一样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它也可以很接地气,很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三,制定志愿服务反馈机制,了解志愿者队伍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每次志愿者来到博物馆,他在向公众传播博物馆革命文化历史的同时,对自身发展也是一种提升和锻炼,志愿者和博物馆在整个过程中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博物馆应当在志愿服务结束后了解志愿者对于一段时间内志愿服务的体验,以及对于馆方是否有意见和建议,可以采用填写工作日志或者调查问卷等形式,得到志愿者们真实的反馈结果,针对收集到的结果整合、分析并深入研究,对于一些可行性高的建议,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促进志愿者队伍的有序发展,为之后的工作指明方向,形成完成的机制体系,促保障志愿服务的有效性。

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博物馆学习到了革命历史知识,有了一个提高胆量和表达能力的平台,充分展示了自我价值。博物馆也通过志愿者这样的社会力量将馆内革命历史文化、展陈特色等内容以口耳相传等方式传播出去,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这个过程中两者是一种潜在的合作关系,每一方各取所需,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虽然志愿者是为了博物馆服务,但是从另一个层面理解,博物馆需要给志愿者的应该是和志愿者给博物馆的一样多,从而形成一个平衡、对等的关系。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博物馆的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身上所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虽然年轻,可是他们能用自己的理解和体悟为历史、为民族贡献活力。革命类博物馆是以传播革命历史文化为己任,积极利用馆内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机结合,将优秀革命文化历史基因代代相传,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志愿者与革命类博物馆所承担的教育意义是相契合的,两者的合理融合,是先进文化在更广泛层面上的推广和普及,是对深入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助推器。中国优秀的革命历史文化应该在大学生志愿者的传播发展下,发挥出其深层次的价值。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革命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中国的出行革命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