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2020-01-01 14: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华传统

(青岛大学团委,山东青岛 266071)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浪潮和多元文化观念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产生了巨大冲击,崇洋媚外和数典忘祖的现象在大学生中间时有发生。很多大学生把“洋节”、喝“洋酒”、吃“洋餐”看作是潮流和时尚,却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抛诸脑后。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发挥其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大学生在走近传统文化和热爱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

一直以来,高校都是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更应该坚守这块阵地,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浓厚情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其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一般来说,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1 以校歌校训为平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校歌和校训,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和校园文化的凝结,高校可以在校歌和校训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北京林业大学的校训“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就不仅体现了本校的专业特色和育人方向,也体现了忧国忧民和刚正不阿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实现了校园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1.2 以宣传标语为平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即使在信息化时代,宣传标语在校园文化宣传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该以宣传标语为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中秋和国庆“双节”来临的时候,学校可以张贴“月是故乡明 举国庆团圆”的宣传标语,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植入”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1.3 以思政教育为平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助力。因此,高校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平台,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的同时,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例如,在学习《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屈原、陶渊明、范仲淹等古圣先贤爱国爱民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同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渗透。

2 开展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校园活动,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的新路径:

2.1 以体育活动为平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开展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的体魄,锤炼大学生的意志,还能够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校园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足球、篮球、排球等常规项目以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例如,宾阳地区的高校在组织体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引入炮龙节的元素,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融入民族传统文化。

2.2 以文艺活动为平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通过组织文艺活动,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发展大学生的个人特长,还能够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和思想情感的熏陶,对于优化校园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外面的世界”,很多高校都十分重视西方文化在文艺活动中的渗透。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信息化和国际化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已经以网络资讯、影视作品、日常交际等多种方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产生重要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本民族文化。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在文艺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力与感染力,使大学生找到自己的“根”,守住自己的“魂”。

例如,在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高校可以组织文艺汇演,通过诗歌朗诵、民歌联唱、书法表演等节目,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这些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2.3 以知识竞赛为平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实施,高校知识竞赛的主要内容都跟学生所学专业技能有关,这无形中削弱了知识竞赛的德育功能,使高校学生产生只重专业知识学习,不重人文素养发展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重视人文类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并有意识的在知识竞赛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以此为平台,了解传统文化、体会民族精神。

例如,高校可以组织以“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诗词知识问答”等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2.4 以实践活动为平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教育,为了营造“知行合一”的学习氛围和“理实结合”的学习环境,高校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锻炼岗位技能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社会思想呈现多元化状态,对于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来说,不同的思想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影响。那么,如果避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西方国家的腐朽思想侵蚀大学生的头脑,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呢?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例如,高校可以组织题目为“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翻阅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演化过程、传承情况及保护措施等,并形成社会调研材料,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进行展出,供全校师生参观和品鉴。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沟通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此同时,全校师生通过这个活动,都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演化情况,了解到本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也激发了他们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精神的热情。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完美融合,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5 以专项活动为平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以“隐性”的方式,渗透于各类活动当中,也可以以“显性”的方式,直接进行呈现。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可以直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活动,以直观而立体的方式,向大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古诗词爱好者”俱乐部、“国学经典”学习会、“汉服文化研究”交流小组等专门研究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通过社团活动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高校还可以定期选择不同的主题,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比如,通过“一日汉服”活动,号召全校师生都着汉服上课,使全体师生都更加了解汉服文化,体会汉服美感;再比如,通过“唐诗宋词记心间”活动,鼓励全校学生每天清晨起床背诵一首唐诗或宋词,体会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感知中华历史文化的脉动,从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助力,促进书香校园的构建。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还应该重视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对于大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将网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除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资源,还可以利用电子杂志、博客、抖音、播客等新媒体资源,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力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产生积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也可以借助新媒体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