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经典,弘扬文化
——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

2020-01-01 14: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敦煌语文课堂舞蹈

(广州市艺术学校,广东广州 51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与《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职业教学水平与质量,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满足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能够与社会科学充分地结合,对学生的文化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今后就业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文以中国古典诗词与敦煌舞蹈的协同教学为试点,以小见大,进行语文与舞蹈学科的融合,探索如何构建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旨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服务。

1 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就目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来分析的话,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没有承担起弘扬传统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

现今中职学生有着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传统文化知识匮乏是普遍现象,这也是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着的一个问题。例如,很多学生都了解孔子、老子以及儒家、道家文化,可是却很少有人了解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更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仅有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是道听途说,很少有学生会真正参与到传统文化的阅读与理解之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主动去接受传统文化[1]。

1.2 只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忽视文化素养的渗透

现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更加注重的是文化课服务于职业与专业,语文教学教学相较于中职学生技能提升而言关注度不高,语文课程教学在部分教师与学生眼中只是一门训练技能的课程,更遑论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之上的渗透。在这种看重技能训练、轻视人文教育的教学现状之下,中职语文教学自然也就很难发扬传统文化。

1.3 学科割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科割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是学科分离、有效性低,各个学科各教各的,教师很少交流,更没有跨学科之间的教研。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力,认为学好专业就行了。文化课和专业课关联性不强,不能形成互动,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底子薄弱,编写、策划能力差,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2 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

对于艺术学生而言,音乐与舞蹈就好比是雕刻与绘画密不可分,而诗歌作为人类发展下的产物,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经典文学,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敦煌舞蹈的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展开中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学科融合、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服务。为此,笔者以敦煌舞蹈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教学,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进行了以下尝试:

2.1 以诗入舞,创编舞蹈精品

中职艺术学生语文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先真正构建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古诗词和敦煌舞的融合,以诗入舞来创编出舞蹈精品。敦煌文学、历史与舞蹈同根同源,一脉相通,都具有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审美、情感、哲学、宗教思想方面闪耀着独特的魅力。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其与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就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与影响[2]。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研究在丝绸之路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特点,将异域风情的描写和边塞风格的诗词联系在一起,以此来展开诗词教学赏析,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根源。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高效语文教学,深化学生对于传统诗词的把握,同时还能为学生创编舞蹈精品提供养分,让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敦煌舞蹈形体、技巧的特点,引导鼓励学生探究其形成的背景以及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与发扬,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语文诗词教学的理解与提升。以《西部畅想》这一首诗歌为例,中职语文教师在分享“我们梦想的家园,丝绸古道,敦煌飞天”这几句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敦煌文化的渗透,为学生介绍其舞蹈起源以及传播,并让学生欣赏有关敦煌舞蹈曼妙英姿的视频。接着引入《使至塞上》、《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等以丝绸之路为背景的古典诗词的赏析。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实现古诗词与敦煌舞的有效融合,从而达到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的目标。

2.2 古为今用,以敦煌舞表现新题材

“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历史地位,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璀璨的明珠。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与敦煌舞蹈,论述文学与舞蹈的对话和桥梁关系,两者融会贯通,探索创新性教学模式[3]。古为今用就是把中国古典艺术进行活化、传承和发展,展现新时代艺术职业教育的无限魅力。所以在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古为今用,以敦煌舞表现新题材,讴歌新时代。古为今用是传统文化得以有效发展与弘扬的关键,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之上,应该要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敦煌舞以石窟壁画为舞姿依托,主要分为胡旋舞、胡腾舞、清商舞、霓裳羽衣舞等。其中以飞天舞最有特色,多以女性形象为主,展现其轻盈、婀娜,彩带翩翩飞舞,千姿百态的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情景。而且其舞蹈语汇风格明显,丰富多样,主要从三个方面凸显:一是手的形态风格特殊;二是动势走向风格明显;三是利用画面构图、队型变换来充分显示飞天的艺术风格和个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联系现代发展趋势,来对传统敦煌舞表现形式进行创新,通过古为今用的方式来更好地丰富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舞蹈之中更好地领悟古诗词意境。以《锦瑟》为例,其表达的是一种上穷碧落下黄泉、天上人间却没有方寸栖息之地的忏悔、懊恼以及惆怅之感,营造出来的意境则是一种迷离且凄美的意境。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霓裳羽衣舞”的介绍,并发挥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要求以这首诗的意境为基调编排舞蹈作品,须表达出诗中的期待与失望、隔绝与封闭的痛苦,并与舞蹈老师协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就能在舞蹈创编、表演中感悟诗词意境,真正为学生构建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3 敦煌舞与其他舞蹈种类的融合

在为中职学生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的时候,除了对传统敦煌舞进行继承与创新之外,还可以将其与其他舞蹈种类融合在一起来对学生进行语文古诗词教学,借助于多种舞蹈融合来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同时更好地弘扬我国传统舞蹈。在融合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丝绸之路的人文背景,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增强文化自信[4]。例如,教师可以将敦煌舞与古典舞有效融合在一起,通过敦煌舞与古典舞旋转技巧的有效融合来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技巧,然后再基于此来为学生设计开放式的中职语文课堂,选择舞蹈与古诗词之间的关联点来进行课程教学与研究。在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上,以任务驱动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自己喜爱的诗词。在舞蹈教学上,通过视频教学、现场示范等,使学生掌握其动作技巧和情感表达,体现敦煌舞蹈以及古典舞蹈的东方神韵和主体精神,进而真正有效实现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融合。

2.4 打破学科界限,多学科交叉融合

在为中职学生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的时候,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活化、创新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可以依托学校的发展,积极探索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使师资建设与学生培养相结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舞蹈与音乐课程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来有效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以《诗经》之中的《采薇》为例,其作为一首戎卒的思乡诗,整体给人的基调是严肃的,表达的则是戎马、戍卒生活的艰辛和紧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将其中的景象呈现出来,同时利用相关背景音乐来表达其思想情感,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之中感受到一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对这一内容形成深刻把握,同时有效实现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的目的,另外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与修养。

3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对于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弘扬经典文化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打破学科界限,多学科交叉融合来促进学生协同发展,这样学生技能、思维以及素质自然也能得到全面提升,从而真正有效实现文化固定、文化贯通以及文化带动,实践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古为今用,将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古典艺术进行活化与传承,让其呈现出全新的时代艺术职业教育魅力,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敦煌语文课堂舞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舞蹈课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