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0-01-01 14: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创历史专业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402167)

1 《中外设计史》课程改革初见成效,但“学以致用”环节仍薄弱

高校设计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需要的设计人才,《中外设计史》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该课程应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专业创新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性。该课程深入探讨设计与市场、人文、历史、技术、社会等的联系,通过解析大量经典优秀的古、现代设计案例,在把握设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灌输“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及设计实践运用。

学习《中外设计史》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回溯历史,纵观生活,设计起源于人的需要,设计就是为了解决人衣食住行中的问题,设计亦是改变人们生活的工具。为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基础课《中外设计史》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能够以《中外设计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后续课程图形创意、设计心理学等课程做好课程学习的铺垫。

但是,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上课程内容较混乱。现有的课程教学改革伴随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也在实时更新,时时在变。除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学生自主讲解法、改变考核方式等举措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可以适当解决该课程内容多、讲授多、互动少的问题。但是,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上仍处于薄弱环节。学生在利用现有的经验学习到了未知的知识后,仍然无法通过反复研习、练习的方式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2 教师分专题针对性教学,学生自主选择专题研讨以便因材施教

当今新鲜事,如今成惯常。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及应用历史设计规律予以新的设计应用,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就史类的理论教学往往泛泛而谈,以中国设计史篇章为例,教材是以历史朝代为主线,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唐宋元明清都要分述陶瓷、建筑等的历史,多是就某个历史文物分别简述。对于文化知识较为薄弱且需要具备较强文化素养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难以形成记忆点及掌握历史的设计规律,纯理论的满堂灌让学生仅为修够学分而疲劳应付课程,难以与现代设计形成链接。

该课程应引导学生了解中外的艺术设计思想及规律,不以中外分述,而以青铜器、陶瓷、建筑、设计典籍等艺术形式做更加趣味性、系统性的专题分享。在专题分享针对性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系统地灌输对设计与文化、设计与古代科技的关系,对现存的历史设计及其设计应用问题进行梳理,以及对该专题未来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简析,从而强化对中外设计历史元素的视觉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与此同时,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固定的作业题目为学生灵活、自主选择的项目制专题。在教师分专题的针对性教学后,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研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同时,作业评价方式也较为灵活,能够引导学生团队结合团队成员的特长将所学的中外设计史知识转化为成体系的多元化作品。

除此之外,教师可将所讲的专题知识与市场或博物馆相联系。如在讲授青铜器专题时,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或走向社会,进行实地市场调查与研究,了解该文物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的同时,结合设计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以调研资料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设计绘制出多件专题相关的、作品形式丰富多样的设计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实践,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及应用到课堂中所学的设计史理论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

3 以“中外设计史”明“现代设计”鉴,设计史论应用于文创设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其长期的学习与生活过程当中形成的对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价值认同,是不断积淀祖国优秀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高度的自信心,能够实现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专业人才,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更应以文化自信为立足点,帮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视觉播种,口耳相传”的传播作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而文创产品设计的源头活水即从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文物中寻找设计灵感。历史设计引进来,文创设计走出去。

为解决“国潮热”现象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中外设计史》应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内容优势,引导学生结合当下“文化自信”的背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下,以团队的形式,从设计师的角度以“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身(触觉)”中任选其中一个感觉通道,锁定一个非遗现象、问题或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中心,研究、梳理与其相关的文化链接,提取蕴含其中的哲学、思维与方法,凝练成30字以内的文字表述,从而应用于一个或多个应用性的创意设计之中。在《中外设计史》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古史料,新设计”的《中外设计史》课程“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并形成学生团队作品的多元化产出。

学生团队在践行大学生文化自信、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的同时,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须注重传统文化传承。除了熟练运用历史设计规律和理论之外,还需了解文创以用户、产品和技术为核心。正如山西博物院办公室主任张晶晶所说,文创产品重要的是“文化”。学生团队利用所学设计历史的知识,在文创设计中保留历史文物的设计元素,辅以现代的审美及表现手法,赋予传统形象以新的活力,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设计符号能够深入人心,能够唤起对文化的认同感。文创设计让历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化元素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产物。

学生团队在创作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要考虑不同的产品类别、产品属性、功能、年龄、人群等,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所有设计的重点是人而不是产品”。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除了团队协作能力以外,还需具备图形创意、设计心理学、平面广告设计等相关课程知识,把用户体验纳入设计目标的重点,融入文创产品的每个设计开发环节。举例来说,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本,把青铜器、绘画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外延在文创产品上,开发出消费者心爱的产品。从而让同学们意识到古人的设计思想和今天的设计思想之间存在相通之处,同时也发挥了《中外设计史》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作用,让学生在意识到自身不足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在后续课程上汲取能量,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质。

4 小结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子为践行大学生文化自信,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外设计史》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优势,课程教学可打破原有的按中西方、以朝代为时间轴的分散式教学。教师课堂分专题针对性教学,学生团队自主选择项目制专题研讨,将历史设计引进来,文创设计走出去,实现作品的一题多解的多形式作品产出。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外延在文创产品上,使得历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弘扬和传承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从而实现《中外设计史》课程“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文创历史专业
陶溪川文创街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