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艺术理论类课程改革与创新策略研究

2020-01-01 14: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理论艺术课程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成都 611745)

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应将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做为国家教育战略。在国家出台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战略的指导下,各高校积极顺应国家号召,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为己任,在总结国内外现行课程设置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对艺术理论类课程教育教学进行不断的摸索。但目前要将国家的应用型导向,落实到实际教学课堂中,影视类专业理论课教学依然面临重重困难,应该如何突破困境、应对挑战,使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理论素质和能力,又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本文围绕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教改与创新的有效途径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1 艺术理论类课程的基本内容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艺术教育指的就是以培养学生扎实艺术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努力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一种教育。而在培养学生理论素质的过程中,则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专业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工作。艺术理论类课程内容众多、涉及面也相对较广,基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艺术史与艺术概论、艺术批评与艺术美学等等,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是高校学生全面了解各项重要艺术学科知识内容的关键途径,也是促进艺术学科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而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学生对艺术理论类课程的学习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大艺术理论类课程教改与创新力度,主动将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引入其中,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教学目标。

2 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

2.1 理论与实践关系失衡

目前许多高校在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教育改革号召下,正在纷纷实行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导致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往往更加侧重理论性。而因教学内容过于“高大上”,与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紧密联系,故而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正确认识到增强课程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技法等方面的实践训练。但由于教师未能有效平衡艺术理论类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反而使得理论课容易受到忽视,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艺术理论水准的提升。

2.2 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

随着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对教师以及课堂有了更多的期待。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下,学生更加习惯利用网络获得各种知识信息,因此有限的教材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但教师在进行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往往仅局限于将研究学者的观点看法、优秀理论等进行简单汇总和集中展示,未能主动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深入思考探究。因此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只能被动接受各种基础性的艺术理论类知识内容,缺乏积极的思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学习艺术理论类课程内在驱动力的进一步提升。

2.3 教学未结合学生特点

本文通过对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情况进行长期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仅从自身角度出发,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未能与学生思维特点、学习需求等进行充分结合。例如艺术类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追求特立独行、主张个性化发展,但由于教师并未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所设计的教学方案等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带领学生赏析优秀影视作品时,也未能主动引导学生积极介入、互动参与其中,从多样化的角度切入对其展开个性化的深入解读与思考探究。因此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只能被动接受艺术理论类知识内容,缺乏积极的思辨,这也导致许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容易出现学习热情逐渐消失的情况。

3 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教改及创新路径分析

3.1 理论与实际并重 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高校在开展艺术理论类课程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提出的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教师应根据目前艺术理论类课程的具体课程内容,在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个性化学习需求相结合下设计教学方案。如教师在设计《名片赏析》的课程教学时,考虑到艺术类学生渴望追求自我,重视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解读电影《鸟人》时,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难点,即“鸟人的三次飞翔”,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对比分析鸟人的三次飞翔,在明确三次鸟人飞翔的异同之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导演的角度思考设置这些不同的具体原因。从而在实现师生高效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影片主题。在设计学生分析该影片中两个重要段落,即艾尔与鸟人的出场的教学时,为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不同人物出场设置,及其对人物性格、主题表达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即通过带领学生模拟A拾到B的钱包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自行编排设计故事,安排两位主人公的出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自主创新和实践参与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在分析电影《鸟人》的结尾时,教师则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在认真观看完影片之后,围绕影片结尾中的疑点自行提出个性化的思考问题。如导演为何让渴望飞翔的鸟人最终落地?为何用一个搞笑的结尾为整部严肃影片收尾?等等,鼓励学生根据其课堂所学与自身感受,从多角度出发展开个性化思考与解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深化对影片主题的理解与认知,并真正令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2 需坚持生本理念 运用多元教学模式

在高校实际开展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中,也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正确把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灵活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例如,考虑到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中通常涉及众多具有较高抽象性的理论内容,对于习惯采用具象思维的学生而言,往往具有较大学习难度。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尝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与项目驱动教学法,并将各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其中。即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结合现实艺术产业中出现的各种经典案例,在将相关理论知识内容融入其中后,直接作为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行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方式渠道,搜集整理与项目有关的资料信息,并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协商讨论等方式,自主完成项目任务计划方案的制定与实行,由此加深学生对所学艺术理论类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帮助其有效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相比于以往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在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创新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在项目驱动下,引导学生积极回顾以往所学知识内容,并通过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借助互联网等多样的媒介渠道有效完成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切实解决。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正统与权威,深入观察分析当前媒体产品创作以及艺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结合自身实际与所学知识内容尝试深度分析和说明问题。进而在为学生营造出自由、轻松的课程教学氛围下,不断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其实现全面发挥发展。

3.3 丰富创新课程内容 建设相应资源库

在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为此,教师除了需要主动立足学生实际,积极挖掘各种生活化的与艺术理论类课程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中,作为学生课堂分析讨论与实践操作的主要对象。教师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运用计算机、新媒体等各种技术手段,探寻更多优秀的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资源,如网络中的相关精品课程视频、优秀电子教案等。在对其进行优化整合与分类整理下,依托专业的管理工具软件构建出专门的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资源库,从而能够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为课程教改的全面深化创造良好条件。此外,教师也可以积极将学生自主设计的艺术作品,学生对相关艺术理论的思考与看法、学生所写的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论文等作为重要课程教学资源,一并上传至资源库中进行妥善保存。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学生在艺术理论类课程学习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统计分析,从而为教师优化课程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案等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另外,学校之间也需要积极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分享、共享各自拥有的优势课程教学资源,进而推动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的持续深入改革与有效创新。

4 结束语

对于现阶段在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不平衡、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教学未结合学生特点等一系列问题。各大高校还需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与学生多元学习需求,在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下,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并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入挖掘各种课程教育教学资源,构建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并有意识地渗透核心素养,落实好教学考评工作。从而使得高校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成效能够得到全面优化,课程教改与创新工作也可以得到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理论艺术课程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纸的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