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登封 452470)
礼仪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们在生活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是工作和生活成功的保障。礼仪教育可以净化心灵、提升形象,增加个人魅力,可以推动事业发展,促进家庭幸福和睦,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帮助同学们成为律己敬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本文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在校生为重点调查对象,同时调查了兄弟院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学生礼仪修养情况作为对比分析,调查院校有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永城职业技术学院及南阳职业学院等民办高校,调查结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礼仪教育在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中重要性
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是约束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是形成良好校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礼仪教育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基础保障。大学并非是专门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还给了我们一种经历,一种正式进入社会前的不成熟的摔打的经历;锻炼我们学习能力的地方,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开展礼仪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培养大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非常重要。对网络调查问卷进行在线统计发现,认为礼仪教育在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中很重要的占87.5%,认为比较重要占10.7%。
(2)礼仪现状问题
根据调查统计发现,64.3%的学生很注重自身仪容仪表,认为自身仪容仪表代表着自己的“颜值”,颜值越高就越会被人接受和青睐。32.1%的学生认为生活应随性,舒服放第一位。对自己外在形象不在乎的仅占3.6%。“我们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通过与学生访谈发现,不在乎自身形象的同学普遍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只要有钱,其他的都不是问题。通过观察,大部分学生对自身仪容仪表比较重视,男生一天一洗头很常见,鞋子一尘不染。对自己的发型、衣着很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校园不文明行为主要体现在集体生活及独处时,大学生标签弱化,对自身要求降低。在集体生活中,同学们最不能忍受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是随意使用他人物品占69.6%,随地吐痰占62.5%,手机、电脑外音过大占58.9%,大声说话,影响他人休息占48.2%。在校园中,同学们最不能忍受的不文明行为比例都比较高,例如随意插队占75%,乱扔垃圾占73.2%,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占69.6%,随地吐痰占66.1%,说脏话占67.9%,情侣之间不文明举动占55.4%。受破窗效应和从众心理的影响,加之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的影响,对一些不文明现象同学们盲目跟风严重,上前制止者少之又少。语言方面,受大环境影响,一些很不入流的言语受同学们推崇,而使用文明用语的同学仿佛成了另类。调查还显示,有的同学本身有较好的文明用语习惯,却因同学嘲笑转而模仿同学们不文明用语。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数据分析发现,通过学校学习获取礼仪知识途径的占91.1%,自身礼仪修养受家庭影响占69.6%,通过网络和自学方式获取礼仪知识的分别占48.2%和53.6%。也就是说民办专科院校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获取大部分是通过学校获取,学校是同学们提升自身礼仪修养的重要阵地。但在调查中也发现,《社交礼仪与沟通技巧》课程在很多学校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任课老师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较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礼仪课程。同时调查数据也表明,家庭影响对同学们的礼仪修养也占很大的比重,家庭教育比较好的家庭,父母比较重视礼仪教育,孩子的礼仪修养就较高,为人处事、与人交往的能力就好一些。
礼仪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弘扬民族精神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应根植于每个国人心中,世世代代传递。然而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在礼仪文化的碰撞中,人们对礼仪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很多民办高校,礼仪教育不被重视,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仅体现在《大学语文》的某些章节中,导致大学生礼仪教育有所滞后。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家庭礼仪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最直接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潜在的影响。原生家庭更是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部分父母自身示范性欠佳。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工作证或某种技能证书才可以上岗,唯独责任重大的父母是无证上岗,有些父母自身生活随意,习惯不好,孩子潜移默化受其影响,一些陋习不易改变。其次,父母忽略礼仪教育。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而忽略了对孩子正向引导和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应对照镜子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改正,对自己和孩子都大有益处。
在我们的学生生涯中,一直都开设有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然而仍有学生道德缺失,甚至有的学生小小年纪就走上犯罪的道路。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才是好学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分数决定命运”智育被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评判老师教学能力的依据是考入名牌大学多少人,评判学校优劣的依据是过分数线多少人,完全忽视了学生道德教育。在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优秀党员的推荐也并没有把“道德高尚、礼仪修养”列入考察范围,容易滋长投机取巧、浑水摸鱼现象。“人之美,在于善;言之美,在于真。”礼仪教育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的缺失,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处在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同时受到西方文化的负面冲击,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很容易被周围事物影响,加之大学生自身判断事物局限性,若缺乏正确引导,盲目跟风,盲目自信,就会形成不正确的价值导向。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许多博主在网络隐藏下大放厥词,发表不当言论,煽风点火,而大学生又是网络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群,在各种思想撞击中,很容易被带偏离。
高校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演习。要培养德、智、育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礼仪教育必不可少。礼仪教育决定学生综合素养,决定学生品质高低,礼仪教育可帮助同学们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锻炼同学们语言组织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提高同学们情商,为以后生活、工作、为人处事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成功率。因此应避免“以分数论英雄”,在以后的奖学金评定、学生评优评先、班干部选拔等考核标准中应加入“道德高尚、注重文明礼仪修养”,以此引起同学们对文明礼仪的重视。
“腹有诗书气自华”将礼仪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相结合,融会贯通,增设国学模块,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方式将礼仪知识、礼仪故事、礼仪传承传递给同学们。礼仪教育不仅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的升华,不是表面光鲜亮丽,更重要的是“慎独”。自身修养的提高不是做表面功夫,而是内心的洗涤。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校园礼仪之星”选拔,“大学生艺术节”,“校园联谊会”等等均可激发学生礼仪学习兴趣。
礼仪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明礼、知礼、行礼,提高学生礼仪修养,做合格大学生。高校在开设礼仪课程的同时,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加强礼仪素质教育,是促进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二者相辅相成。思政教育引入礼仪教育,将文明礼仪宣讲作为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教师,学生的灯塔、引路人,教师职业对教师的人格、行为要求更高。为人师表,学生容易效仿老师并受老师行为影响,因此要重视老师的礼仪修养。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和高度自律的人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形象与风度,对于礼仪教师而言,为人师表、作风正派,言传身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礼仪教师不能局限于传授礼仪知识,更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并经常参加礼仪培训实践,提升自身礼仪实践能力,拓展礼仪知识,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