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公体课教育的创新途径

2020-01-01 14: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互联网+体育

(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南永州 425199)

1 关于“互联网+传媒”创新模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模式上都有转变,同时对于社会信息传递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传递途径方面诞生出更多的方式。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必须正确对待互联网的出现,借助互联网所带来的新的发展趋势以及思维实现自身的突破发展完成创新。

对于国内的传媒行业而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更好地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完成创新,建立“互联网+传媒”创新模式,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谋求长远的发展之路。而这种创新模式的建立势必会对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将互联网和传媒进行有效融合,是对传统传媒行业本质的改变,实现了创新,更好地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其中,也将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赋予新的动力,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

2 “互联网+传媒”时代,教育传播的传媒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进入“互联网+传媒”时代,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从MOOC到后来的精品课程,到如今大量兴起的网络学校,“互联网+教育”正在新的传媒方式的“催化”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开通微博,微信,同时结合视频和视听的技术,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建立起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在主体、渠道、内容和效果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而且,“互联网+传媒”时代下,把应用型的教育和传媒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系统化的学习。

2.1 “互联网+教育”的传媒化历程

2.1.1 “互联网+教育”的初级形态

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网络课程形式的建立,大众传媒独特的运营方式对应的商业价值,使得网络课程拥有一定的流量模式,同时也给予网络课程实现自身商业价值的机会。网络课程最是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慕课,它以一种免费的形式向大众讲解网络开放课程,最早是在2007年的时候,美国的戴维·威利教授把网络课程向人们进行分享。在此之前,课堂获取盈利的模式是先把课程以视频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当中,用户要想获取知识需要支付一定的流量。而新的教学方式则是在流量经济中得到利润,依靠点击率来实现其商业上的价值。2008年网络课程开始在网络上兴起,在短时间内就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这说明网络课程已经被广大的网民所接受。

2.1.2 “互联网+教育”的中级形态

随着MOOC的大规模开发,许多高质量的课程在许多在线开放课程中出现,后来发展成了网络收费高级课程。这种高质量的课程已经不再是免费的,但是他们仍然向群众开放,用户也愿意花钱去看这些高质量的课程。此时,“互联网+教育”虽然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似,但是逐渐变成了完全不同的知识经济模型。此模型旨在解决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不对称性问题,其核心手段包括:Baidu Chuanzhu、Himalayan FM、Tencent Classroom。以及通过Netease Cloud Classroom等知识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独自的价值。然而,在这一点上,“互联网+教育”是内容直接的利益模型,也就是说通过用户直接购买内容或者广告者直接赞助内容,还处于销售知识库产品的状态。

2.1.3 “互联网+教育”的高级形态

分散的在线课程在互联网上,在数百所学校竞争的市场混乱和自我组织化发展之后,最终能够存活下的在线学校数量十分稀少。而这些在线学校所提供的网络课程质量更高,而且还包括有系统的教育系统、大型教师和区域紧密的学生组,此外还包括丰富的校园服务。在线课程不仅创建开放式课程产品,还提供准确的课程推送、付费优惠、个人说明。通过其他的VIP服务等收费会员制系统,将高质量的学习服务改为向用户提供系统性的在线大学。

2.2 “互联网+教育”的传媒化要素

“互联网+教育”融合了互联网的优势和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授课人的主体形式。并且获取知识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学生。相比之下,传统教育体现出特质的话特征明显,尤其是在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年限方面存在的规定相对较为严格。而融入互联网之后,所诞生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明显冲破了上述束缚,地点以及时间不再产生障碍,社会各阶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该种转变也就意味着在教育内容方面更加丰富,同时教育效果也会更加充实。

2.2.1 教育主体的传媒化

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教师和学生往往分处两个不同的阵营,因为教师与学生年龄和社会阅历往往不同。在“互联网+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但在新的大众媒体行业中,教师和学生并不像交流者和接收者那样多。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对于教师资格的限定并不严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身份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出现互换。借助互联网获取知识,学生在掌握知识实现成长之后,也可以成为网络上的教师,向后来者传授知识。

2.2.2 教育渠道的传媒化

互联网在计算机固定终端和移动平板显示器移动终端的帮助下成为新的大众媒体,并且在大众传媒家族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新的大众媒体的帮助下,“Internet+Education”构建了一个三维教育频道系统,通过在线上和线下(O2O))的组合,建立了网站、微信、微博和移动应用程序(APP)产生了协同效应。该平台不仅可以促进原始在线课程的交付,而且还可以处理和打包传统的高质量离线课堂内容。为没有进入传统课堂的学生提供上网学习的机会,听高端大学的课程。作为混合教学法的两个组合可以直接发挥两个相乘的功能。与一般的大众媒体一样,“Internet+Education”媒体也打开了两个微端(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目前微博和微信都能够实现内容的发布以及接收,因此在网络课程促销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通常能够带来较多的关注度。

2.2.3 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的传媒化

“互联网+教育”模式之下所衍生的在线课程,所使用的教育内容以及最终呈现的教育效果都体现出传媒化特征。目前常见的在线课程播放形式以直播或者录播为主,两种形式都充分运用了视听觉技术以及视听觉语言,能够保证在线课程的质量。教育最重要的应该是文化的继承和人们的社会化带来的长期利益,但是很难量化这种利益。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注重可量化的即时效应,特别是考试得分、入学率、就业。

3 “互联网+传媒”对应用型本科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育的价值分析

3.1 采用“互联网+传媒”创新课程模式,有利于弥补现行教学大纲理论性教学的不足

依靠当今应用型本科大学现有教师团队在较短时间内攻克当前所使用的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应用型本科大学公共体育教师师资差距巨大,想要达到均衡发展相对较为困难。针对该问题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传媒”创新课程模式应对,例如各高校可以联合985、211院校的强大科研力量共同组建强大的教学体系,通过定制购买的方式来享受教育发展合力,能够对于一些普通高校的师资力量进行补充,进而增强教学大纲理论教学。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科学、合理,从而形成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实现多方位、全面化培养的目的。

3.2 借助“互联网+传媒”模式实现与当地体育部门的实时对接,解决场地和开展条件的制约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随着扩招的不断扩大,学生与器材比越来越低,由于缺乏场地、器材等开展条件使得师资匮乏不得不扩大班制,教师的精力及教学能力都无法保证授课的质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借助“互联网+传媒”的模式,建立与当地体育部门的合作办学机制,应用型本科大学付出一小部分费用就可通过这样的平台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校外专业团队来充实师资、公共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有效补充,从而解决当前困扰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的场地和开展条件的制约,也解决了体育部门、社会专业球馆工作日人流量少的经营问题,最终形成多赢模式的格局。

4 “互联网+传媒”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育的创新途径

4.1 建立“互联网+课件开发”模式,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实现重难点技术动作的科学教学

由于当今应用型本科大学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度正在逐渐下降,这使得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在逐渐减弱。再坚持过去传统的那种教师一言堂及“讲授+实战训练”的单一的方式是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涉及到一些对于实践经验要求较多的知识点时,大部分学生都止步不前,而借助“互联网+传媒”技术,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将一定数量的公共体育项目技战术动作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放在校园网平台上,可使学生多次、反复观看。通过视觉的大量刺激,增强学生的印象,在实际实战训练中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现,使部分接受能力弱、进步慢的学生不至于因为畏惧心理而中途放弃学习。

4.2 建立“互联网+场馆”模式,通过校外资源的补充解决本校办学条件短板问题

建立“互联网+场馆”模式,通过应用型本科大学校外在公共体育场馆、器材、专业教练员、裁判员等进行补充,有效应对自身各方面资源匮乏问题,并快速提升公共体育及公共体育的学科专业性,进而保证公共体育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互联网+体育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们的“体育梦”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