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工人文化宫,河南平顶山 467000)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更是世界的。厚重的中国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雨洗礼和丰厚滋养,具有民族性、历史性、传承性和发展性。五千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华儿女对风俗习惯的坚守与传承,传播与弘扬。新时代,新作为,文化发展战略更是被传播者和践行者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精髓。从传统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延伸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保家卫国、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中国文化的内涵在新时代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夺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鼓舞是永恒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要顺应历史的发展规律,都不能长久地繁荣发展,这个无法更改的事实,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铁律。尤其是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冲击,我们传统文化的自信正在被削弱,被侵袭,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突和挑战。[1]
针对当前这种情况,习总书记提出了要坚定文化自信的明确要求: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多的来自于厚重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一脉传承,文化自信所创生的以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心的民族团结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发展精神,更依附于社会主义制度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超前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坚守的文化自信,首先要以历史发展为基本依据,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以面对现实为发展基点,从国家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清醒认识文化自信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不但要高举文化旗帜,还要坚守文化理想,通过文化自信来支撑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发展自信、创新自信。身为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更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事,对自身文化价值进行充分有意义的肯定与积极努力的创新实践,让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导师,去指引社会不断开拓创新,最终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为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何传播者,必须要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中国梦的实现,始终绕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这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贯彻落实文化发展战略,就是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已经超脱了具体物质的限制,成为社会共同文化的信仰,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如果忽视了对文化的传承弘扬,让物质生活取代精神生活,快餐式文化就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何判断力,出现社会道德缺失的现状。[2]
习总书记说过:“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儿女不断追求的理想就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但需要物质上的充足富裕,更需要精神上的填充丰富,也就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想实现中国梦,就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所以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自信最成功的一档节目,就是中央电视台一台的青年公开课《开讲啦》。这档栏目邀请众多成功人士进行演讲,节目中传递的优秀传统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正是我们所需要传承的优秀文化!优秀文化的传承,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重要的启示。就像近年来出现的孔子学堂、国学讲座的,可以看到当代社会对文化的弘扬传承和责任担当。
当今社会,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共同打造了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社会景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高质量的发展。文化繁荣作为中国走向复兴道路的重要一环,提高文化软实力跟我们的国运息息相关。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GDP快速增长提升,如果文化软实力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只有文化繁荣,才能推动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基本需求,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必须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自信的同时,主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同步发展,通过全民努力,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的文化自信,通过自身的优秀描述方式,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同步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文化自信需要坚定,文化传承更需要担当。要想真正实现文化繁荣和社会主义发展,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不但要求传承中国优秀本土文化,更要合理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在坚守文化自信的同时,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更不能崇洋媚外、没有原则底线。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传承,不但要坚持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还要引导群众对民族文化进行理性的感知和分析。[3]
文化自信指明方向,给予我们无穷力量。就像“一带一路”峰会,既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更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外交。“一带一路”峰会里面所传达的中国价值观,通过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和价值追求,传播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全社会人员众志成城,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不懈努力。
新时代,新思路,新发展。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理念的不断渗透吸收,文化发展战略对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同时,我们不但要在传承的文化的基础上走出去,还要用包容的胸怀欢迎新的有意义的文化请进来。文化自信,不但需要相互尊重,更需要不断融合,顺着一带一路的时代轨迹,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也会更加频繁和深远。通过融合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文化融合活动,必定将形成互通、共荣、共享的文化大环境,进而带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和繁荣。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实也是借鉴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规律。既没有完全推翻原先的经济制度,更没有照搬西方走资本主义路线,而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此不难发现,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需要合理的选择性,这就要求社会中的个体坚持发挥个体的优势,充分发展个人的专长,通过个人文化观念的抉择,完成完善社会意识形态。
文化发展战略的内涵,就是合理处理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多样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上的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从而进一步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坚守的思想理论基础。文化发展战略的一元主导和多样化发展和谐统一,不但符合文化发展的自身传播规律,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实施文化发展战略,作为文化创作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就是需要正确处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发展和传承的关系。这种纽带作用,不等于盲目学习西方化,更不是崇洋媚外的借鉴参考,而是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和红色基因。需要我们从传统思想美德、精神血脉和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弘扬,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树立信念,坚定根基。
做事不能极端,文化也不例外。从近现代到现在,在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问题上,有两种极端的文化倾向。第一种是文化自由主义者的偏激观念,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封建的、落伍的,没有任何精华可言,鼓吹必须割袍断义的舍弃;还有一种偏激的迷信,这些文化民族主义者手持信仰自由的气质,一再鼓吹西方物质文明,却不认可西方的精神文明。受困于这两种极端的观念,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不断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
中国智慧,世界榜样。在合理处理世界上不同文明冲突的时候,中国向世界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文化,面对多元化的现象,中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发展战略智慧:首先,坚定不移的维护和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其次,充分尊重各国民族的文明和进步,给予应有的包容和尊重;第三,国与国之间正确进行文明互学互鉴,互联互通;第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厚度对待传统文化。
以和为贵,文化精粹。确立文化自信,必须要合理珍惜和维护民族文化。只有充分学习、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与时俱进,获得进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本身就应该平等友好交流,互学互助互鉴,努力规避各种不必要的文明冲突,通过对话加强合作,通过协商增加信任,通过谈判增加理解,努力实现双方不同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
当今社会,很多国家都高度奉行区域文化保护主义,努力维护本国和本民族文化的主权高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坚决反对西方文化霸权、文化强权、文化欺凌、文化殖民,把对本国的民族文化当做有力的武器,加大保护力度,像珍爱生命一样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强烈意愿,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4]
文化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当今社会,要想构建稳定的国际文化新秩序,每个国家都在付出,都在努力。不可否认,国际文化正面临着重大转折,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和军事技术正在潜移默化的转移为文化竞争。原先那些随处可见的硬实力竞争关系,正在被文化建设这种软实力所取代。不可否认,国际文化应该更多的展现出来的包容和融合,更不是相互的诋毁和排斥。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霸权,正在威胁生态平衡,破坏文化秩序,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不断的排挤和兼并,已经扰乱了国际文化来之不易的秩序。幸运的是,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正在展示高度的大国自信、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大国使命,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不断的推进合作交流、共荣共建共享的文化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上承担这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的责任和担当。为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