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连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韵味;词韵;神韵;格韵
在古诗词教学中,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字词分析、诗句理解以及古诗词的思想情感等方面耗时过多,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特有韵味的理解与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会大大降低。那么,何谓“韵”呢?韵的本意指和谐的声音,也指风度、气质、情趣。在古诗词教学中,韵属于审美范畴,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其含义是“于平易简单中出悠长深远之余意、余味”。那么,如何上出古诗词特有的韵味呢?
一、关注词韵,感悟语句美
词韵是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准确凝练与否的体现。古诗词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是经过诗人千锤百炼,并以言简意赅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这些特殊的词句入手,引领学生细品、揣摩、感受,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诗词的语句美。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时候,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运用一个贴切又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在这句诗中有“西子”一词,诗人用西子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西湖与西子同在越地,都有一个“西”字,都具有婀娜多姿的特点,还因为西湖與西子都是没有经过雕琢的,有着不加修饰的一种美。因此,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就“西子”一词品味赏析,引领学生从中感受诗句的韵味美,上出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古诗词教学中追求词韵,不单是对古诗词用韵规律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从审美的角度对词句进行探究与锤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就古诗词中的一词一句进行品味,真正上出古诗词的韵味。
二、关注神韵,把握诗法美
神韵主要跟古诗词的技巧、法则有关。从古诗词创作时特有的技巧人手引领学生赏析古诗词,能使学生对古诗词所要表现的情感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绝句》这首诗,是诗人历经两年奔波,在经过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溪沙一带的春光而写下的。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晰,把一幅美好的春光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景物的描写中,近景与远景互相辉映,给人一种别具一格之感。首先看诗的第一句“迟日江山丽”,从大处着墨,描摹了初春浣溪沙一带的情景,用一个“丽”字来点燃江山,将春景的明丽灿烂尽展笔端;第二句“春风花草香”则进一步把初放的百花,以及花草的芳香展现了出来,使人心旷神怡,目畅神清;后两句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则一改开头从大处着墨的描写,把目光收在眼前,以工笔的手法细致地勾勒出了燕子忙着筑巢,沙滩上鸳鸯相亲相爱的情景。纵观整首诗,前两句勾画背景,后两句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谱写了一幅清丽自然的春景图。
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想真正读出古诗词所蕴含的神韵,教师就要善于从诗词的表现技法上引领学生感受体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发现诗词那别具一格的美,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关注格韵,体会情感美
“格韵”作为古诗词中韵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向一种深韵的精神力度的美感形态,它是古诗词鉴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特有的手法带领学生去感受古诗词格韵方面的特点,使学生真正领会古诗词的情感美。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描写六月西湖景色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两句一开始就写了西湖的景色与其他季节不同;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象地描绘了荷叶、荷花的样子,这些看似平淡的笔墨,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回味之感。细品全诗,从题目来看,是写诗人杨万里送友人林子方的,可是从诗句内容来看,并没有多少有关送别话语的描写。由此可见,诗人写这首诗的中心立意不在于畅谈友谊,或者表现浓浓的离愁别绪,而在于通过对美丽西湖景色的描写与赞美,委婉地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诗句内容上了解作者描述了什么,还要就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挖掘。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从而真正凸显古诗词的格韵。
总之,古诗词那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是与其韵律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词韵、神韵、格韵等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