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能力探析

2019-12-31 09:10尤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学困生小学数学

尤佳

[摘 要] 小学数学“学困生”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都相对较差,因此,教师需要从数学学科特征出发,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困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

从数学学科的学习规律来看,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发展出较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能力,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更加轻松,是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以及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前提。而小学数学“学困生”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都相对较差。受学习能力较差的影响,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也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教师的工作效率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中有重要地位,是发展學生数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基础课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受到传统教法的影响,依旧奉行填鸭式教学,课堂仍旧以教师自身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抑制,不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无法提高数学成绩,从而影响学习数学的信心,无法对数学产生兴趣,这对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来说也是较大的阻碍。传统的数学课堂由于教师采取单方面讲授的方式,通常比较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此种情况下,又进一步加大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同时,由于“学困生”自身的学习习惯也较差,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通常无法准确把握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进一步降低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对策

(一)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从数学学科的特征出发,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困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述《角的度量》这一节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以及角的计量单位,并学习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剪刀两条边形成的角可以是大多吗?”“你们能用量角器试着量一下相邻手指之间可以形成的最大角度吗?”通过设置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困生”在此种学习环境下,也有助于自身数学兴趣的激发,从而积极开展数学学习。

(二)利用问题引导独立思考

“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自身没有建立有机的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思维能力较欠缺,导致无法透彻理解数学知识,学起来较为吃力。这样就使“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受到影响,陷入恶性循环。对此,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困生”发展数学思维,可以通过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学困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存在明显的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在教学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应将由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的图形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让“学困生”能够由易到难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同时也能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构建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施行分层教学

“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多种多样,而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主要影响因素。“学困生”由于成绩不佳,通常在课堂上也不敢大胆发言,这就造成教师无法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他们的问题越积越多,成绩就更难以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困生”个体差异设计活动,让“学困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逐渐弥补不足,促进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样一来,也会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养成积极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教师可以施行分层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困生”均得到有效的、最好的成长。例如,《小数除法》这一章节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掌握程度,并能利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讲解完这一章节后,可以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困生”完成。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可布置这样的题目:“将0.8改写成两位小数,并计算0.8÷0.2和3.9÷1.3的结果。”对于基础较好的“学困生”,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出较有针对性和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以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在“学困生”在完成作业后,教师可引导其完成难度较高的作业,这样他们不仅能明白学习的方向,也可以循序渐进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通常会面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困扰,这显然对他们学习效果的提升极为不利。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于有效的学习情境中,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构建更有趣、更高效的课堂。例如,《折线统计图》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并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教师在教学该章节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多媒体视频,让“学困生”更深入、细致地观察和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数学知识形象化地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度更高,印象也更加深刻。通过结合多媒体教学,可以不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一个度,避免“学困生”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而是要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困生”高效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困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断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提高“学困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他们置于学习主体地位,确保他们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构建,让“学困生”的课堂体验得到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1]孙子涵.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学困生能力提升为基本对象[J].学周刊,2017,(34).

[2]曹爱玲.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情感读本,2017,(2).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学困生小学数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