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 斌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214000)
克雷氏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骨折,不合理的治疗措施会使患者腕关节出现严重功能障碍,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对于稳定、简单类关节外骨折及部分关节内骨折,采取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1]。天池伤科治疗手法属于北方学派极具代表性的手法,其集众学派之所长,自成体系。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是无锡市中医医院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器械,已被广泛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中,与肢体的贴合度更高,同时操作简便。本研究探讨天池伤科复位手法联合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在克雷氏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克雷氏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8岁,平均(42.56±10.38)岁;病程1~20 h,平均(10.28±3.62)h。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69岁,平均(42.60±10.35)岁;病程1~21 h,平均(10.30±3.5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克雷氏骨折的诊断标准[2]:存在外伤史,伤后腕关节周围存在肿胀、疼痛和前臂下端畸形,有明显压痛,腕臂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骨折近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桡骨远端的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的倾斜角度消失;桡骨长度缩短,且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处在同一水平面。
1.3 纳入标准 新鲜骨折;年龄在18岁以上,不限性别;患者知情同意,能够配合完成本次治疗。
1.4 排除标准 除克雷氏骨折外其他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存在血管、神经损伤或开放性骨折须行急诊手术者;闭合性骨折伴严重肿胀或局部水疱,不适用夹板外固定者;已采取其他疗法或正接受治疗者;身体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者;存在血液类疾病或恶性肿瘤者;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存在精神类疾病者。
2.1 对照组 予以传统复位和小夹板固定。患者取坐位,屈肘约90°,患者将手掌朝下方,术者用双手紧紧握住患肢的腕掌部,助手紧紧握住患肢的肘部,持续用力牵引,等到术者感觉到骨折断端已经被充分牵引分离后,用力朝下屈曲患腕60°左右,后用力尺偏腕关节,于骨折远端的背侧及近端掌侧分别放置一个平垫,然后妥善放置好小夹板,固定后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在胸前。患者的整复及固定均由同组内2名具备丰富经验和高年资医师开展。
2.2 观察组 采用天池伤科复位手法联合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治疗。患者取坐位,屈肘约90°,患者将手掌朝下方,助手将患肢牵拉至前臂近端,术者双手紧紧握住患肢手掌向原骨折的移位方向对骨折远端进行快速提拉 ,使骨折端充分分离,并顺势借助牵抖之法开展骨折复位,后对骨折远端进行迅速尺偏,使尺偏角恢复,接着对骨折远端进行迅速掌倾,使掌倾角恢复。同时在骨折远端的背侧放置一个压垫,后行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固定。患者的整复及固定均由同组内2名具备丰富经验和高年资医师开展。
2.3 康复及随访 两组均在入组时和夹板固定后3个月内开展随访,随访4~6周。依据患者的X线片情况,若骨折愈合可将外固定拆除,同时配合本院自制的“和伤散”进行熏洗,方药组成包括积雪草、桂枝、桑枝、路路通、山柰、甘松、石菖蒲、地骨皮、海桐皮、五加皮、威灵仙、鸡血藤、铁苋、生草乌、生川乌等,将药物碾成粉末,加入1 800 m L沸水中进行冲和搅拌。药液烫手时应远离水面进行熏蒸,等水温下降至不烫手后将沉淀药渣去除,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洗焐,或将毛巾放在药液中浸湿后再放置于患处,对痛处进行按摩,每次洗焐时间为30 min,每日2次。医师为患者制订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指导开展腕关节功能锻炼,先进行手指的屈伸和握拳运动,手腕部有松解和舒适感出现时,应开展腕关节的屈伸旋转锻炼,锻炼时需将手腕掌屈尺偏,有助于改善或恢复掌屈尺偏角度的不到位现象。对于患肢单独锻炼存在困难者,可在健肢协助下开展上述锻炼,每日可反复进行多次,单次锻炼时间应在12~20 min以上。
3.1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腕关节X片检查,测量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与桡骨高度[3]。②3个月后对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依据Dienst腕关节功能的评定标准,分成优、良、可、差4个等级,统计优良率[2]。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尺偏角、掌倾角与桡骨高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尺偏角、掌倾角与桡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高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桡骨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克雷氏骨折患者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与桡骨高度比较()
表1 两组克雷氏骨折患者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与桡骨高度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6周后比较,▲P<0.05
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mm)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6周 治疗前 治疗后6周 治疗前 治疗后6周观察组 30 13.75±2.20 17.96±2.78△-12.89±10.45 10.25±1.64△4.10±1.40 7.87±1.60△▲对照组 30 14.12±2.31 17.46±2.38△-12.85±9.69 10.20±1.71△4.15±1.52 6.75±1.76△
(2)优良率比较 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克雷氏骨折患者优良率比较(例)
克雷氏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疾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多见于老年人。闭合复位夹板固定属于中医特色的治疗方式,与手术治疗相比,费用更少,且创伤较小,不易出现感染。
本研究结果表明,天池伤科复位手法联合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固定可以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后尺偏角与掌倾角等X线片检测参数,3个月后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情况良好。刘柏龄教授强调,对克雷氏骨折进行复位时的动作应精准到位,尤其是提拉牵抖应一气呵成,在整复的过程中应循伤定法、手摸心会、连贯到位,以达到“法使骤然人不觉,患未知也骨已拢”的效果,否则多次整复会使骨折端的出血增加,出现严重肿胀,骨折复位的空间较小,整复时阻力较大。此外,多次整复会让骨折端变光滑,增加复位难度,易出现二次移位和骨折预后不佳。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维持桡骨高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采取非手术疗法不能有效维持轴向牵引,对桡骨直接固定及支撑缺乏,部分患者背侧的皮质缺损或压缩较严重,同时存在嵌插及旋转等多种改变,容易丢失桡骨高度[4]。夹板固定优势主要体现在弹性固定,出现肌肉收缩时,扎带、夹板与固定点压力会伴随肢体周径而暂时增长,可以纠正并避免断端残余侧方或成角出现移位。此外,肌肉收缩会对骨骼产生纵向牵拉作用,对骨折端施加纵向挤压力,可避免分离移位。在理想的状态下,该作用是一种良性生理刺激,可防止断端分离,刺激血管,激活成骨细胞,有助于血管形成,进而形成丰富的骨膜骨痂。研究提出,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有符合局部解剖、临床使用方便、无须过多塑形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5]。本研究中将其应用于克雷氏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可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出现,肢体四周均匀固定可以克服传统夹板只能对骨折掌背侧移位进行限制、对肌肉收缩引发的短缩移位作用受限等缺点,具有较好的蠕变性能,能有效缓解肌肉收缩给绷带造成的影响,可较好地维持桡骨高度。
综上所述,天池伤科复位手法联合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治疗克雷氏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