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孔梅
摘 要: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意义重大。首先简要阐述了加强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行为习惯出现偏差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变得空前快速。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动之下,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被拉得越来越远,这个距离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更是十分强烈。其中,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变成了小学教育中的重头戏之一,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和影响,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直找不到全新的突破口,小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多多,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良好实施和开展。因此,如何实施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加强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步伐的不断深入,加强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变得更加迫在眉睫,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加强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够让人才教育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全新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能让学生持久地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这一点在历年的教育理念中都是毋庸置疑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的初衷和目的才能逐渐取得成效。第二,全面提升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習惯教育能够助力其后续的健康成长。众所周知,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着其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发展。特别是对于关键年龄阶段的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来说,潜移默化的小学行为习惯教育至关重要,只有持之以恒的行为养成习惯教育不断跟进,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才能逐渐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第三,不断加强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够逐渐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变得愈演愈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之下,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学生总是存在着一些行为习惯偏差,这些习惯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话,对于学生后续一生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在全新的教育思想指引之下,不断强化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让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变得更加端正,与城市学生之间逐渐拉开的鸿沟也将得到相应的缩短。
二、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行为习惯出现偏差的原因
根据笔者的分析和调查,大部分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比其他学生要差很多,而造成这些行为习惯偏差的原因千差万别,将其归纳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家庭教育的缺位和家长教育的缺失
与其他健全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小学生往往只能与父母中的一方一起相处生活,双亲健全教育的缺失让孩子的教育“失去了翅膀”。同时,由于农村生活压力巨大,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到城市务工,一走就是一年半载。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只有家中的老人照顾孩子,试想一下,本来就是单亲家庭,又“雪上加霜”得不到父母的陪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渐渐变得形同虚设。家中的老人能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已经十分吃力了,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本无法也无力触及。
(二)农村单亲家庭的家长素质一般普遍偏低
由于各种各样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的限制,与城市家长相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偏低,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尴尬的存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得不到彻底的改变。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且不可偏废。在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之下,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和熏陶。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其自身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就十分差强人意,就更别说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在他们眼中,孩子一些错误的行为习惯似乎并不算什么,久而久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家庭教育的纵容之下渐渐变成了一句泛泛而谈的“空头支票”而已。很多的农村家长学历普遍偏低,有的甚至就只是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开始了漫长的外出打工生涯,由于自身视野的限制,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十分初级的阶段,又加之是单亲家庭,教育的缺位更是明显,要么对于孩子的管束没有丝毫的力度,要么就是根本没有管束。例如,孩子回到家中不第一时间做作业而是先选择和其他同学出去玩,面对这种行为习惯,农村家长顶多就是责备孩子几句。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下,先做作业和后做作业根本没有区别,只要最终能够完成作业即可。但是殊不知在他们眼中看上去并不重要的先后顺序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显得至关重要,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自我约束能力都是不良行为习惯的开端。
(三)农村周围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
与城市相比,农村不管是在经济环境上还是在社会环境上都显得有点不尽如人意。不少的农村小学生回到家里还必须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连最基本的学习习惯都得不到保证,就更别说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一)转变思想,从源头上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亦是如此。在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新看待和审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渗透与传递相关的教育理念。只有教师的重视才能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这一点不管在教育的任何领域都是屡试不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建议学生养成文明守信、尊重他人、遵守秩序、勤俭节约等多方面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渐渗透,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点滴滴滋润小学生的心田。在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和教育熏陶之下,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逐渐成形,最终成为影响学生一生成长的有效筹码。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给予他们格外多的关心与照顾,这类学生大都心思比较细腻,性格内向且十分敏感。在面对这类学生的时候,教师开展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切勿心浮气躁,而是应该平心静气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理解问题、思考问题,最终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但是教师不要着急,给予这部分家庭缺失孩子足够的爱与温暖,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可触及”。
(二)教师与家长进行紧密结合,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与一般正常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束缚,再加之还处于农村地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变得难上加难。鉴于此,每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在面对这类学生的时候应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结合起来。在双亲呵护下的小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安全感和认知感,但是对于农村单亲家庭来说,孩子安全感和获得感的缺失现象有目共睹,教师应该将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逐渐认知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应该走进单亲家庭,了解造成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与家长联合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策略,与家长配合排查发现存在于孩子身上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源所在。在找到根源之后,家长和教师共同配合,让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處,发挥实效。
(三)及时到位的心理疏导,让学生彻下心防,健康成长
在进行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心理疏导,让学生原本紧绷的心弦渐渐放松下来,将无法释怀的情绪渐渐释放出来。对于单亲家庭的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其实内心深处往往渴望得到更多的爱与关怀,教师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应该始终保持平等相待、宽厚仁和的态度,不要让他们已经受伤的心灵再次受到冲击。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表达,找到与他们生活贴近的共同点,通过这些共同点展开突破,让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最终走上正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端正。试想一下,相较于“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在和谐宽松氛围下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往往能够收到奇效,因为信任教师、喜爱教师,因此愿意按照教师的要求改变不良行为习惯,这就是教师与学生敞开心扉进行沟通的最佳体现。
(四)开展持之以恒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打磨方能最终见到成效。因此,教师在开展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要为了一时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应该面对“胜果”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不少的教师常常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就“放松警惕”了,不及时巩固胜利果实就极其容易导致学生刚刚养成的好习惯变得付之东流,之前的心血和努力都白费了。所以,面对小学生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教师应该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巩固教学,让逐渐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真正成为学生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全面提升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教师应该端正思想,与家长相互配合,让单亲家庭的小学生时刻沐浴在春风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成长为一个积极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芬英.让阳光洒满孩子的心田:浅谈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J].都市家教月刊,2016(3):102.
[2]韩金凤.针对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心得[J].华夏教师,2018(10):88.
[3]王秀英.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吉林教育(综合),2015(22):99.
[4]朱建南.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6(z1):67.
[5]龙振扬.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