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推进新举措及启示

2019-12-30 23:04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践型产业界大学

徐 丹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新举措出台背景

(一)地方创生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乡村和地方城镇人口源源涌向东京等大城市,导致东京圈压力过大,资源紧张,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地方小城镇老龄化少子化现象加剧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产业也随之萎缩,整体经济萎靡不振。针对上述状况下,日本为突破地方劳动力不足,劳动者职业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窘境,振兴地方经济,疏解人口、资源向东京过度集中并控制地方人口不断减少的趋势,盘活地方经济,2014年政府提出了“地方创生战略”,希冀通过鼓励将产业转移到地方小城镇,鼓励大城市人口移居地方小城镇等方式活跃不断失去活力的地方城镇,促进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振兴地方经济,关键是要培养担负地方经济发展重任的职业技术人才,为此日本把目光聚焦到了全面扩大和提高职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将全面提高并扩大实践型职业技术人才的“质”与“量”,提上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日程。

(二)产业结构升级和雇佣形态变化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日本产业结构高端化升级及国际化竞争加剧,加剧了技术革新和企业淘汰,产业界人才需求日益精英化、尖端化。而且,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日本就业结构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新毕业大学生一并录用以及终身雇佣为特征的日本雇佣体系也在动摇,失业人口不断增加,大企业的正式员工长期呈减少趋势,而以服务业为中心的中小企业的雇佣人数占总数近8成,以企业正式员工以外的就业形态工作的年轻人逐渐增加,受自身职业实践能力不足所限,使得年轻人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失业人口的再就业问题变得愈加举步维艰,而与此同时,企业用于人才培养投资费用的减少更使这种局面雪上加霜……上述情况下,导致日本年轻人职业能力以及再就业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劳动者生产率及活力下降,日本政府意识到要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把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及活力作为重点,营造“持续学习型社会”,促进劳动主体持续学习再就业及创业所必需的实践型知识和技术,才能适应经济结构升级以及就业结构变化的需要。

(三)现有职业教育体系的局限性

产业结构升级、地方劳动力不足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等对劳动者的“质”和“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质”上,要求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专业性知识,还要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较高的实践性技能;在“量”上,职业教育机构不仅要满足广大学生,特别是要满足占日本高中生约20%的职业高中生的升学需求,还要满足社会上需要再就业及创业人员或是需要提高自身职业实践能力的在职人员的“回炉”进修的需求。而日本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无论在劳动者的“质”还是“量”的培养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来说,在学生“质”的培养方面,在学生实践性的培养方面比较薄弱,日本高职院校与产业界之间未建立良性的协调机制,大学方面以及企业方面均存在参与不足情况;在数量培养方面,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专门学校主要特色为招收中学毕业生的五年制一贯教育,在规模和制度上,都难以应对招收大量高中毕业生的需求;短期大学修业年限短,难以满足培养较高职业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而专门学校的教员数量和设施设置标准相对不高,难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因此,为培养大量的高质量实践型职业技术人才,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实践化以及职业教育体系的多样化改革呼之欲出。

二、日本振兴地方经济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举措

(一)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改革

为扩大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向社会人士、企业在职人士提供更多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知识的机会,日本文部省于2015年7月制定了“职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简称BP(Brush up Program for professional)认定制度。所谓“职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BP)是指在大学、大学院、短期大学以及高等专门学校等大学内,为满足社会人士再就业以及企业在职人士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需要所制定的以社会人士为主要培养对象的实践型、专业型的培养计划,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负责对计划进行认定,2015年12月,123个课程被BP认定委员会初次认定为BP培养计划课程,课程分为四大主题,分别为促进女性就业课程、提高中小企业活力课程、提高地方经济活力课程以及提高非正式雇佣劳动者职业能力课程,其中正规课程41个,修完后授予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进修证明计划培养课程为82个,修完后颁发进修证明书。BP培养计划课程时间多为1-2年,计划中明确各个学校所合作的企业,确保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培养[1]。

被认定的BP计划课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课程培养目标方面,具体明确地设定职业种类以及可通过进修所掌握的职业能力及职业资格。例如,静冈县沼津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的富士山麓医用医用器械开发培养计划明确指出适用的职业种类为制造业,修满一年课程后授予进修证书;兵库县东洋食品工业短期大学的社会人士培养讲习会包装食品工学综合课程规定其适用职业为从事食品产业的技术人员以及负责产品质量管理人员及专门学校的教师,结业后颁发结业证书以及包装食品技术管理者资格证书。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听取相关领域合作企业等的意见进行课程设置,学习者通过学习可掌握职业所必需的实际业务相关知识、技术以及技能。例如,东京电机大学国际网络安全特别课程同安全对策推进协会、三井物产secure direction股份有限公司、NTT西日本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安全大学院大学等企业团体进行合作共同开发设计课程。三是在教学模式方面,主要采取同实际业务教师以及相关企业联合教学、小组讨论、实地研究等形式,从而保证课程的实践性以及专业性。四是课程评价方面,最终公布结业者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状况以及最终所掌握的能力等成果,颁发进修证书或学历证书。例如,大分县別府溝部学园短期大学食物营养学科接待员课程进修时间为6个月,进修结束后颁发进修证明书。五是上课时间方面,为方便社会人士上课实行弹性制上课时间。灵活地采取周末、夜间、隔周以及集中授课、远程授课、有效利用IT技术等多种形式[2]。

(二)职业教育的强化实践性改革

日本职业教育的强化实践性改革举措主要表现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企业实务实习。企业实务实习指学生在学期间所进行的同专业以及将来职业生涯相关的就业体验。

文部科学省2011年度大学企业实习实施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实施赋予学分的企业实习的大学比率1998年为23.7%,2007年为67.7%,2011年上升到70.5%[3]。实施企业实习的大学呈稳定增长态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一是接收学生实习企业数量少,无法完全满足希望参加实习的学生数量需要。二是学生实习愿望地多集中于大企业以及有名企业,中小企业备受冷落。三是自2015年起毕业生就职录任活动时间变更,导致与暑期企业实习时间重叠,增大了接收学生实习的难度。四是大学方面参与不足,实习沦落为少数教职人员的任务。

为摆脱目前困境,普及学生实习,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文部省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首先在大学和企业方面,一是发挥大学的积极性。在大学内部明确学生实习的定位和意义,更要明确教师职责,学生实习不仅仅为学校内负责实习的老师的职责,应该调动包括院系教师在内的全体教职员进行参与,必要时还要跨越院系进行团结协作,校长应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二是引入暑假以外的中长期实习等。以往的学生实习主要集中在暑期,时间为1-2周,多为短期实习,可适当引入超过一个月的中长期实习,中长期实习可以采取向企业持续派遣的方式或定期访问企业的方式,另外也可以采取美式“交叉型”教育计划,即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将大学内部授课和企业实习结合起来,多次反复交叉进行。三是实现实习形式的多样化,比如海外实习、以留学生为对象的实习等。其次在地方,扩大企业接收实习为关键,地方要完善扩大企业接收实习的机制,第一,要培养专业负责实习的协调人员,负责开拓实习接收地并充分把握企业的需要,设计高质量的实习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专业的协调人员可以为大学教职员工或是工商联合会经营指导人员、地方金融机构的的工作人员等,同时在大学内部培养具有企业实务实习方面专业知识的教职人员。第二,要构建协调高职院校和产业界间的协调机构。机构负责开拓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并负责协调大学和地区产业界间的需求,将学生实习申请提交给企业等。第三,为解决学生实习愿望地过于集中在大型企业及名企,中小企业备受冷落的现状,要致力于向学生宣传中小企业的信息,并向学生充分展示中小企业的魅力[4]。

(三)职业教育体系的多样化改革

日本文部省于2015年5月15日至2017年5月25日间,连续组织召开17次会议审议筹建实践性专门职业大学事宜,将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多样化的改革提上了日程。

日本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一直以学术型大学为主,呈单轨制发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以及专修学校专门课程被定位于比大学低一学历层次的教育机构,虽然高等专门学校设有专攻科,专攻科毕业后可向学位授予机构申请得到学士学位,但专攻科培养能力有限,入学定员被控制在准学士课程定员的10%左右,且高等专门学校本身并不具有授予学士学位的权利。而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以及专门学校的学生要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历不得不跨越职业教育体系,编入普通的学术大学或是仅有的丰桥和长冈两所科学技术大学三年级进行学习。为扩大培养高质量的职业实践型技术人才数量,特别是满足社会人士重新回炉进修的需求,应对不断增加的升学需求,日本文部省筹划建立实践型专门职业教育大学,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地位,赋予职业教育大学等同于学术性大学的名分,实现高等教育体系的学术与技能复线型发展,实现学术教育和技能教育并驾齐驱。

实践型专门职业教育大学将突出职业实践性和大众化两大培养特点,以培养学生高度职业实践能力及丰富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办学方面,同产业界联合进行开发、编制及实施教育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校内实习以及企业实务实习,提高学生实习学分在毕业总学分中的比重,使其占到30%-40%,并引入长期企业实务实习等实习方式。教师方面,积极任用企业实务家作为任课教师,实务家教师数量要占到教师总数的40%以上,并且实务家教师中,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要占到一半以上。招生对象方面,招收范围广泛,包括高中毕业生以及需要继续回炉深造的社会人士,为方便社会人士继续深造,将设置灵活的适合社会人士学习的机制,并促进通过短期学习累加学分等灵活多样的取得学位的形式等。学习年限方面为4年、2年或3年,完成4年学业者获得学士学位(专门职业型),完成2-3年学业者授予短期大学士(专门职业型)学位[5]。

三、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新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一)职业教育的终身化与职业教育改革

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实践型技术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全球经济竞争加剧背景下,对尖端化技术精英人才需求日趋旺盛,要保证尖端化人才的供给不仅要提高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培养质量,而且还要满足在职以及需要再就业的社会人士通过再进修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学的成人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职业教育受众范围小,培养对象大多限于在籍学生,无法满足社会人士重新“回炉”进修,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需要。结合日本经验,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接收社会人士再进修的机制。制定适合社会人士的专业性、实践性培养计划,实行方便社会人士上课的弹性制上课时间,上课时间定在周末、夜间以及采取集中授课、远程授课等形式,对修满学分的学生颁发进修证书或授予相应学位。第二,适时引导高职院校向成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机构转化。科学技术发展和个人职业能力提升需求相辅相成,个人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机构向成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机构转化。

(二)职业教育的强化实践性与职业教育改革

强化高职院校“体验性”“实践性”,大力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从而区别于大学的“学术性”,实现与大学理工类专业的错位发展,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在劳动力市场获得就业空间,致胜的关键所在[6]。而强化实践性改革关键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建立和产业界良性协调合作的机制。结合日本经验与我国国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由地方政府统筹建以地方高职院校和地方企业为会员的类似技术振兴会的机构,定期举行活动,加强地方产业界同高职院校的合作。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与产业界合作不畅的问题,具体表现产业界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凭借一己之力很难与企业建立协调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统筹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服务机构在中间起协调作用,建立高职院校同产业界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第二,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负责同产业界结合的技术中心等机构,专门负责对应和协调同产业界合作的各种事宜,例如:教学内容方面,同产业界联合进行开发、编制及实施教育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企业实务实习,加大学生实习学分在毕业总学分中的比重,并引入长期企业实务实习等实习形式。教学模式方面,主要采取同实际业务教师以及相关企业联合教学、小组讨论、实地研究等形式,从而保证课程的实践性以及专业性。教师方面,积极任用企业人员作为任课教师,加大企业实务家教师数量在教师总数的比重。

(三)职业教育体系的多样化与职业教育改革

经济要实现发展,教育要先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担当经济发展重任的职业实践型技术人才的摇篮更是要审时度势,准确预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做到教育与社会经济相匹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日本筹划建立的实践型专门职业技术大学给我们带来了些许启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一直以来以学术大学为主,呈单线型发展,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地发展,但职业教育依然面临着社会地位低下、学历层次低且衔接不畅、职业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学术教育等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结构问题: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和认可度较低,和就业升迁等社会机制脱钩等,我国职业教育机构普遍受到社会、学生以及家长“歧视”,职业教育院校常常被当作初中、高中学生升学的“无奈选择”,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职业院校学历层次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大多为学制二到三年的专科院校,四年制本科培养层次的职业院校少之又少,“专科”大多成为高等职业体系内部的“终极学历”,在根本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提高职业教育体系整体层次地位,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学历层次及就业竞争能力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结合日本经验,我们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特色,适时多路径灵活发展四年制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具体发展方式不拘一格,可由教育部审批建立新的四年制本科职业技术大学,也可升级现有办学质量高、社会评价好的高职院校为四年本科制职业技术大学或是引导现有以工科为主的四年制本科大学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但升格并不代表简单地升级,升格过程中既要审慎地综合考虑社会所需各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定位,又要考虑学校本身的软硬件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专业职业型研究生学院,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机构整体层次,实现学历层次的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实践型产业界大学
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型教师的发展及启示*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复合型AI人才更受青睐
201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
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CDIO导向的交叉式实践型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