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019-12-30 16:10:19蒋琳莉李晓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商务礼仪礼仪考核

蒋琳莉 李晓芳 熊 娜

(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南宁 530006)

商务礼仪作为一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对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因此,地方民族高校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增加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与体验,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漏洞与缺陷[1]。本文剖析了地方民族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对课堂参与式与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并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商务礼仪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地方民族高校商务礼仪教学现状及问题

当前,多数地方民族高校对于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仍然是传统的理论讲解与笔试测试,缺少实践。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课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并未真正参与课堂,仍然是被动填鸭式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

传统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固然可行,但应用到实践类课程,却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基于商务礼仪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许多礼仪中的动作仅靠文字性的语言进行描述,无法使学生切身体验和模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甚至觉得学不到东西、浪费时间,等等。

(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教学课本老旧、知识框架混乱、内容过时等问题导致了商务礼仪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与社会需求相背离,学生甚至陷入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到,而工作需要的技能在学校却学不到的困境。这不仅是商务礼仪这门课程的不足,更是当下高校课程中所有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的通病。

(三)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高校大多实行大班教学,教师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培养学生共性的养成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无法通过单纯的讲课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情况,因此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别。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当被要求在公众面前展示礼仪时行为局促、讲话磕磕绊绊,一旦出错,自尊心受挫,对于其人格的完善与发展都有较大的阻碍。教育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与性格,不仅要重视其能力的培养,更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互动参与式与体验式教学改革

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灌水式教授,缺少学生通过体验与参与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的环节与项目,学生不知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因此,商务礼仪课程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更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和实践,在参与中实践,在实践中巩固,使学习转变为一种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过程。

(一)互动参与式教学

互动参与式教学法主张课堂活动主体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导”。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可采用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课堂实践活动,使其主动接受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从而产生成就感并发展个人能力[2]。

1.角色转换法。角色转换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改变课堂由教师主导的现状,运用相应的策略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激励其成为课堂主人翁的方法。商务礼仪课程具有实时性,随着时代特点变化而变化。例如,在古代主客见面时以拱手作揖为礼,双手抱掌,身体前倾,但随着西方礼仪传入中国,现在则是以握手礼代替。教师可于课前告知学生本堂课所需的信息,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与相互评价。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更熟悉礼仪规范,掌握相关知识,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案例,指引学生到特定的情景当中去,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探讨和思考。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对疑难知识和重点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独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尊重对方文化及宗教的相关知识点时,为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可以通过一个由于商务交往中不尊重对方文化及宗教而造成合作失败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案例进行讨论与思考,提升自身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的情景,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到提升,从而完成培养实践型人才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的实施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由教师先讲解相应的礼仪规范知识,然后进行角色示范,再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激发其兴趣;二是借助教具、数字媒体等较为直观的媒介进行演示,以直观的形式加以展示;三是教师设立一些模拟情景,如商务谈判、剪彩仪式等情景,让学生合作设计活动的环节,最后再对小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灵活运用。

4.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礼仪难题的处理和应对技巧时,引入一些棘手的案例,促使学生寻求最优方案,可通过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表对案例的看法,最后教师通过点评的方式完成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由此可以营造出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热情,发表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综上所述,互动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课堂重心也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学生变成课堂主人翁,教师转变为幕后组织者[3]。

(二)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构建相关情境,使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冲击,学生身心随之进入浸入式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并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提升自身能力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强调学生作为主导者,教师作为协助者[4]。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便于对学生活动进行启发和辅导,鼓励学生在体验中运用逻辑分析能力进行思考与探究,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活动总结。

1.社会调研体验。社会调研体验指的是教师在教授知识时,通过给学生布置社会调研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本理论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5]。例如教师在讲解商务服装时,传统的讲解方法是“教材理论讲解+图片展示”,学生只是被动地看一些抽象的服装图片,关于样式、面料、颜色搭配、价格等知识没有清晰的概念,需要通过切身体验去观察和比较。这时就可采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的调研方式,给学生制定调研目标,到各大售卖服装的场所进行调研和考察,加深学生对商务服装的规范如颜色、元素等的了解与熟识。

2.行为示范体验。学生通过行为(站姿、坐姿、手势和行姿等)示范体验,不仅可以认识到各种礼仪的正确姿势,还可以了解到礼仪姿态的重要性,尽可能地融入到自身行为规范之中。一方面通过视频或亲自示范等方式向学生展现在各种商务场合的正确礼仪姿势;另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去有镜子的形体教室进行形体训练。通过行为示范体验,让学生认识到礼仪姿态的重要性,并尽可能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情景模拟体验。情景模拟的方法适用于商务活动中自我介绍、递送名片及物品等社会交际的内容。在讲解社会交际的内容时,教师可首先设置相关模拟情景,由每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分析。所设计的情景不仅包括标准得体的礼仪行为,还应包括许多失礼的反面例子,让学生独立思考、剖析这些行为的优缺点。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教师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场景进行表演,情景必定精彩而有趣,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轻松。

4.礼仪小品体验。礼仪小品模拟是指学生利用小品的形式,展示某些环境下可能出现的一些礼仪规范,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力和创新想象能力。例如,可以策划在超市里结账时顾客间发生的一些小摩擦,展现人们采取不同的处事方式和礼仪规范对事态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比来体现语言礼仪的重要性。也可以策划商务活动的场景,例如商务谈判,通过对谈判时的礼仪规范进行模拟,包括着装、谈判中的肢体动作及语言礼仪等细节,由此展开情节。

借助上述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实践、观察和思考,对商务礼仪课程内容形成自己的深刻理解与认知,从而更能领略礼仪课程的精彩之处。

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考核方式应与实际相结合

商务礼仪作为侧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采用卷面笔试的考试形式难以考核学生的真正水平。若将期末考试与模拟面试场景相结合,既能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商务形象礼仪、商务言谈礼仪规范,又能使学生利用考试来提高自己的面试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6]。通过模拟面试的考核形式,一方面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面试着装、形象、言谈、体态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又能从个体层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评价。

(二)注重综合实践评分

商务礼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商务礼仪的作用,由于该门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对实践和运用的考核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注重对综合实践过程的考核。在采取笔试考核方式的同时,注重综合实践环节的评分,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重新分析与审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这对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三)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商务礼仪课程总成绩设定为100分,包括平时成绩(60分)与期末成绩(40分)。其中,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细分为学习概况(15分,考核课堂签到率、课堂活动中的活跃度与参与度)、素质评价(15分,考核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考核(30分,考核商务活动、实地走访调研等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期末成绩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较多学校要求有纸质试卷进行评定和留存,可采用传统的笔试(20分,选择题、简答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等),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采用表演评定(20分,包括创新性、表现能力、礼仪展示对错等),由教师设定小品主题,学生在主题范围内设计和创作礼仪小品,展现自己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民族高校应侧重于培养既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又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应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解模式,以求职就业为目的,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标准,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而且更符合社会实际需求,更好地实现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商务礼仪礼仪考核
基于营销专业就业要求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教学设计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高职院校学情变化中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
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
中专学校开展商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长江丛刊(2017年7期)2017-11-25 05:42:32
乘车礼仪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礼仪篇(下)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孝——礼仪第一礼
学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