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新云
云南省迪庆州人民医院 674400
肾结石(kidney calculi)属于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是由于一些晶体物质(如钙、尿酸、胱氨酸、草酸等)与有机基质(如基质A、酸性黏多糖等)异常积聚在肾脏所致的疾病[1]。近年来,肾结石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目前,关于肾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临床医师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在此,本文以48例患者为对象,经超声诊断,观察诊断情况,探讨肾结石(草酸钙)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超声的诊断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共选择我院收诊的48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肾结石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其中,27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最小18岁,最大56岁,平均(34.5±3.48)岁,3例体外碎石后复发,5例手术取石后复发。
本组48例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选用由日本日立阿洛卡Prosound F75彩超诊断系统,设置探头频率为2.5MHz,配合凸阵探头,完成扫描。检查时,取仰卧位、侧卧位,经由侧腰部,从冠状切面,对肾积水情况进行观察,准确定位肾结石部位,经由背部,进行肾纵切面扫查,另外,经由腹部,横向扫查左腹部,纵向扫查右肋缘下,经肝斜行扫查右肋缘下,纵向扫查左腹,必要时,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从多个切面,实施加压肾检查。
本组48例患者,临床上,以腰部不适、腰酸、腰痛、血尿、尿痛、腹部疼痛及肾绞痛等为显著表现。其中,11例腹部疼痛,25例腰痛、肾绞痛,12例腰部不适、腰酸,且11例伴有尿痛,24例血尿患者,7例尿检呈阴性。
48例患者,超声检查显示,13例结石直径>5mm(大结石),35例结石直径≤5mm(小结石)。
大结石中,超声显示,可见光带影或光团,多无法显示全貌。其中,10例为草酸钙结石,占76.93%(10/13),结石表面有强光带。2例为磷酸盐结石,占15.38%(2/13),结石表面可见光团。1例为尿酸结石,占7.69%(1/13),可见椭圆形光点与光团。小结石中,超声显示,可见圆形回声,或者伴有椭圆形强光点,可显示其全貌,但是,由于结石直径小,难以分类。
肾结石,根据结石成分,可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盐结石、磷酸铵镁结石和胱氨酸结石;根据结石部位,可分为肾盂结石、肾实质结石、肾盏结石。临床上,患者以疼痛、血尿、肾功能不全、尿闭、腰部包块等为显著表现。肾结石,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见于青壮年[2]。根据病因学因素,可将肾结石的形成原因分为多种,如代谢障碍、饮食及液体摄入障碍、肠道及肾脏离子转运障碍等,以上障碍通过对尿液物理化学关系产生影响,为结石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多年来,关于肾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大多围绕尿液中成石离子浓度、抑制物、促进物进行探讨[3]。其中,草酸钙以及含草酸钙的泌尿系结石,在肾结石中占70%-80%左右,是肾结石重要构成要素,因此,更多的学者关注草酸钙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草酸作为人体代谢终末产物,主要通过尿液排泄,以往人们认为尿液中60%尿酸主要由羟脯胺酸、甘氨酸及羟乙酸等产生,饮食中维生素C代谢产物占25%-30%,而饮食中草酸盐仅仅占10%-15%。近些年,有研究发现,高草酸饮食可增加尿液中草酸排泄量,饮食中的草酸量与正常人尿液中的草酸排泄量密切相关。基于此,在代谢正常的前提条件下,尿液中草酸排泄量受肠道草酸吸收量影响,据此分析,控制饮食草酸含量是预防草酸钙结石的有效途径。正常情况下,尿液中钙含量高出草酸浓度5-10倍,若尿草酸排泄增加,从而增加了尿液中草酸钙的饱和度,特别是高钙尿症患者,诱发草酸钙结石[4]。近年来,肾草酸钙结石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诊治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超声诊断是诊断肾结石的常用方法。其中,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is)指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人体,经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及形态,发现疾病,并作出相应提示的诊断方式。超声诊断肾结石,声像图显示,呈强回声光团,后方可见声影,且结石大小、形态、部位及组成成分对超声图像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如小结石,可见回声强光点,中等结石可见光团,而大结石表现为光带。本研究中,48例患者,13例结石直径>5mm(大结石),35例结石直径≤5mm(小结石)。
综上,超声诊断肾结石(草酸钙),准确可靠,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