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12-30 14:29:19欣,刘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空乘校企实训

赵 欣,刘 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用航空产业迎来了发展契机,空乘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1999年,中国民航学院等学校开设了空中乘务专业,开创了空乘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1]。2003年,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开设了全国本科层次的空中乘务专业,此后,内蒙古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相继开设空中乘务本科专业[1]。目前,国内有近百所高校从事“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上看,更多的是注重培养较好的礼仪规范和沟通能力,如掌握“标准化服务”等,脱离了新形势下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传统的空乘人才培养模式和当今的人才市场需求还有一定距离,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因此,探索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一、当前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困境

(一)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滞后于社会对空乘人才的需求

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开设空乘专业的院校更多的是强调对于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养成、职业形象的塑造却相对弱化,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没有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跟不上当今社会对空乘人才的需求变化。

(二)学校自办空乘专业缺乏优势实习实训基地,造成教学不能充分衔接就业

实习实训基地对提高空乘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顺利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自办空乘专业的院校却普遍缺乏优质实习实训基地,开设的课程也主要以理论课为主,造成实习实训课程严重不足,甚至存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浮于形式的现象。教学、实习与就业衔接不上,毕业生达不到航空企业的要求标准,无法实现自己的蓝天梦想。

(三)教师缺乏航空企业工作经历,存在“实践型”“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问题

为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双师型教师必须占有一定比例。然而,大多数自办空乘专业的院校的任职教师大多都是在航空相关专业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航空企业工作经历,也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因此难以胜任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四)校企难以深度融合,导致学生培养与管理“两层皮”现象

课题组调研发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学生培养与管理中大都存在“两层皮”现象,一般校企合作由于双方在培养思路和具体管理上常常存在一些差异,学校有学校的制度,企业有企业的考虑,这样就难以开展深度合作,在具体实践中缺少行之有效的校企协同共赢管理机制。

二、高质量空乘专业人才模式创新

(一)明确高素质空乘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空乘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把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发挥校企双重管理的优势,既重视“才”的训练,也注重“德”的培育。如内蒙古民族大学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将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于2015年、2019年修改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与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1+N”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的专业方向课程中,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专业核心和专业主干课为必修课,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对实践教学平台也进行相应的“1+N”模式改革,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自主选择实习实训方向,对自身未来就业方向进行明确定位。另外,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且与空乘专业知识融合,使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产生创新思维,为空乘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铺垫。

(二)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空乘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环境上需要完备的教学硬件条件和资源,企业则会从专业实践设备和资源方面弥补学校办学的不足,如金通公司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提供1:1比例的模拟机舱,保证了学生的实训实操训练。同时,校企合作共同合理设置课程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符合企业用人基本要求的实习实训方式,并建设实习和实训管理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及实习效果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保证实习效果,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1.毕业论文改革。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为毕业设计报告+毕业设计视频,以“民用航空服务实务”为核心,针对民用航空领域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倡应用性研究,揭示或解决民用航空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了考核内容和方式的全面性和真实检验学生实际能力、学习与工作相一致、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等目的,强化了校企合作办学的紧密性,把空乘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满足岗位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实习实训改革。构建空乘专业“集中实习”模式,保证学生集中实习的地点和效果,建立和完善集中实习环节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和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实习过程管理机制;以聘用公司为主要实习单位,构建空乘专业“分散实习”模式,如双导师制、定期巡查制、网络服务制等全过程控制模式[2];金通公司每年都要组织安检工作岗位资格培训以及航空票务员的技能培训。学生们通过集中强化培训获得从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就业保障和就业率。

3.学生第二课堂改革。在总结多年开展第二课堂系列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第二课堂实施方案:理清工作价值——明确课程内容——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推动学生参与——形成特色第二课堂,使学生的第二课堂更加丰富实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使其拥有较高的道德情操[3]。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已将第二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并赋予3个学分,与第一课堂在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课程目标设计上应保持一致性、延续性、互补性[4],包括建立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学科技能竞赛、国内外交流学习、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立内蒙古民族大学金通礼仪服务公司等。

(三)优化专业教师素质结构,校企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和企业从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知识迁移、教学革新四个维度培养新型双师型专任教师,使其既具备深入研究专业的能力[5];又具备融合迁移知识的能力;既具备课堂教学的技能,又具备行业工作的经验。获得培训结业证书后,实施“持证上课”。同时,请行业专家来校上新生研讨课。通过派遣专任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横向课题研究、入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空乘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及实践水平和能力,使其成长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双师型”教师。

鼓励教师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6],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倡师生互动型学习,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7],在空乘专业教师中推行国际化教学模式应用与创新,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背景下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积极参与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构建空乘专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提升教学实效。

(四)校企共同协商,探索建立了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

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与金通公司的合作中,首先要求公司设立驻校办事处,公司的教师在教学方面遵守学校的相关制度,学校的教师积极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生的指导,在一个共同培养目标的指引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做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共同打造师资及管理队伍、共同参与学生管理,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的问题。学院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企业驻校人员担任班主任等管理工作,并在出勤、早操、职业形象等方面协助学院开展工作,共同制定班主任考核机制、班级管理目标与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企业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学院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和部分必修课程;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室,包括形体室、化妆室、模拟舱等现代空乘服务类实训场所,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的实践需求;企业入驻学校办事处,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营造人文素养教育环境,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真正使毕业生达到德才兼修。

三、高质量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一)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在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中,内蒙古民族大学空乘专业代表队于2013开始参赛,2015年开始连续荣获最高奖项——本科综合组团体金奖。从2011年开始,已经累积培养毕业生948人,就业率达到94%,相关行业就业率也能达到90%,就业质量显著提高,连续多年被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高校空乘分会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尤其是2019年7月,在短短的一周就业招聘推介会中,内蒙古民族大学空乘专业学生分别被国航、厦航、南航、东航、海航等三十余家航空公司及用人单位成功招录225人,占预计毕业人数的93%。2018年学校、金通公司与厦门航空公司签订“厦航未来星”培养项目,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更扎实基础。

(二)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教师职业能力得到发展

空乘专业教师100%参加航空教员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航空总局),所有课程均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任务驱动式、研讨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空乘专业教师在学校教学技能大赛、课程思政大赛等赛项中脱颖而出,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围绕成果研究,申请了国家民委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创新校企合作研究分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金通空乘专业建设与发展基金会项目、校级项目等各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社团组织增加,先后注册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礼仪服务队等二十余个社团组织,让社团覆盖全体学生。自2011年以来,空乘专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礼仪风采大赛,充分展现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将教学实践搬上舞台,引导每一年的新生获得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学生积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19年入围的项目比2018年增加了三倍。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契机,成立了内蒙古民族大学金通礼仪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打造通辽市最专业的礼仪文化公司,将优质的服务扩展到整个通辽及其周边市场。

(四)经过多年创新实践探索,高素质空乘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在民族高校展示推广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内蒙古民族大学空乘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空乘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效果,已经入选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展。副校长任军教授先后应邀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民航人才培养与就业研讨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高校空乘分会会议、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建设暨实训基地现场教学观摩研讨会等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认可和推广。

四、结语

空乘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和企业应紧紧围绕产教融合。专业共建的运行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共同打造师资及管理队伍,共同参与学生管理,不仅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其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将德育教育贯穿在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各环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空乘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空乘校企实训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空乘专业的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2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影响
卷宗(2021年12期)2021-04-14 20:51:31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 07:35:00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1067名民航空乘人员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西南军医(2016年4期)2016-01-23 0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