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山,任 军,梁怀宇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4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应树立的道德价值准则[1]。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诚信状况代表了社会诚信水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5]。
考试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检验和评判受考人的真实能力与水平;诚信是一种价值,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不投机取巧。考试制度与诚信价值的统一是考试制度的内在诉求[6]。由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级学校对学生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手段单一,导致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愈演愈烈,屡禁不止,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极大担忧和深入思考[7]。诚信考场作为诚信教育的制度载体,在国外高校被广泛采用。我国的一些高校借鉴美国等高校的做法,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8-10]。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内蒙古民族大学将诚信教育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构建了以素质提升为目标、以诚信教育为先导、以班级无人监考为特征、以自律激励为动力、以信息化和制度建设为保障的诚信考试模式,形成了诚信考试的长效激励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识诚信考试,从打造校园质量文化的层面宣传诚信考试,从政策和机制上持续推进诚信考试。学校诚信考试覆盖面逐年扩大,从2006年的5个班178名同学,增加到2018年的334个班14674名同学;诚信考试班级从1.8%增加到70.3%,诚信考试人数从1.5%增加到69.0%。十二年来,学校累计组织诚信考试9909场次,参与学生32.24万人次,已有149个班级、6588人获得诚信考试荣誉证书。十二年的坚守,让小考试做出了德育的大文章。
学校从2006年起开始探索诚信考试,边实践边完善,形成了“以素质提升为目标,以诚信教育为先导,以班级无人监考为特征,以自律激励为动力,以信息化和制度建设为保障”可复制、可推广的诚信考试体系。主要环节有:考前校院诚信宣传教育、班级自愿申请、集体签名承诺、学院审查、教务处备案;考中全程网络视频监控、流动监考巡视;考后录像回放抽查。连续五学期以上的班级无一人考试违纪作弊,学校授予诚信班级荣誉称号,颁发诚信证书,并装入学生档案;一人考试违纪作弊,取消班级诚信考试资格。
学校制定和修订了《内蒙古民族大学诚信考试实施办法》等6个教学管理文件,并将学生作业、实验实习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纳入诚信考试考查范围。学校将诚信考试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学院年度教学工作质量考核、教学和学生管理先进单位以及先进班集体评选的重要指标,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了诚信考试的落实。
学校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识诚信考试,从打造校园质量文化的层面宣传诚信考试。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引领作用,让诚信文化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通过橱窗专栏、校园广播、校园网和微信微博等宣传诚信考试制度,通过主题班会、签名承诺等开展诚信考试教育活动,通过召开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在校生、授课教师、班主任、学工人员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和表彰会推动师生认同诚信考试。
学校把诚信考试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课程教师与思政人员同向同行,每一门课程考试都是品德教育;学校与学院上下联动,教务队伍与学工队伍齐抓共管,形成了诚信考试的协同育人机制。此外,学生处开展的“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创诚信校园”主题活动,有效地助推了学校的诚信考试工作,实现了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态势。
学校所有诚信考试均安排在标准化考场进行,教学管理人员、学工管理人员和教师通过校园网可实时查看考场情况,考试音视频资料保留半年以上。诚信考试考场内无监考教师,网络巡考和流动监考一旦发现考生有违纪作弊行为,按《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考试违纪和作弊的认定及处理办法》严肃处理,并当天在校园网上公布。严格的惩处制度,既维护了诚信考试的荣誉,也培养了学生对制度的敬畏意识。
诚信考试将诚信教育与学业考核相结合,使诚信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解决了多年以来诚信教育缺少有效抓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人才培养两张皮的问题。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之义,学校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诚信考试,将诚信考试与教学管理、学风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搭建平台和政策引导,学校、学院、班级上下联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形成了大学生诚信教育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过程德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营造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诚信考试以学生为中心,以信任为前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监督作用,以考试方法创新促进了考风学风建设。诚信考试以自愿集体签名申请为前提,自律激励与同学他律相结合,以“讲诚信的心”,管住了“想作弊的手”,考试违纪作弊率明显下降。近三年,诚信考试班级平均违纪作弊率持续下降,违纪作弊率仅为普通考试班的1/3。学生没有了想作弊的侥幸心理,学生学习投入明显增加,考风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考试是学生每学期都必须经历的学业过程,也是检验和培养学生诚信品格的关键环节。诚信考试以过程修身,既培养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品德,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制度意识,促进了学生发展能力的提升。从学校向参加诚信考试的在校生和往届毕业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看,90.9%的同学认为诚信考试教育对提升自律意识具有积极作用,89.1%的同学认为诚信考试教育对培养团队意识具有积极作用,91.1%的同学认为诚信考试教育对提高制度意识具有积极作用。近三年,诚信考试班级占学校模范班级的65.9%,占学校考研先进班级的55.6%。
诚信考试以信任为前提,以品德教育为引导,以自我管理为核心,以激励自律为动力,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在考试工作中的应用。学生以“讲诚信的心”,管住了“想作弊的手”,违纪作弊率明显降低。良好的诚信考风,打消了学生考试作弊的侥幸心理,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向好。近三年,诚信考试班级违纪作弊率持续下降,平均违纪作弊率仅为普通班的1/3;考研率不断提高,较普通班高5.3个百分点。如,诚信考试班级2011级农学班,考研升学率高达78%,其中,1个宿舍8名同学全部考上了研究生。再如,诚信考试班级2014级农业资源与环境班,48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考研升学率为75%,其中有3个宿舍学生全部考取了研究生。
诚信考试将诚信教育与学业考核相结合,以德育引领、过程修身、协同育人为主要抓手,在塑造学生诚信品德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制度养成了大习惯,小考试做出了德育的大文章。
2016年、2017年教务处对8609名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调查表明,91.9%的学生认为诚信考试强化了诚信意识,93.6%的学生认为诚信考试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92.8%的学生认为诚信考试提高了制度意识,92.5%的同学认为诚信考试培养了团队精神。正如一名在校生在经验交流会上所说:“自我诚信和维护声誉的欲望,比监考老师的目光更有力量”;还有的毕业生在座谈会上说:“诚信证书既是个人的荣誉,也是班级的荣誉,它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学校文学院院长郝青云认为,“学生从不敢作弊到不想作弊,是良好人格养成的过程,是质的升华”。
诚信考试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近三年学生就业率由88.7%提高到93.5%。2016年5月,学校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2015届毕业生诚信考试教育效果进行了调查,57.0%的毕业生认为获得诚信证书对求职及个人发展有帮助,89.0%的毕业生认为诚信考试教育对素质提升有帮助。正如2011级农学班一名同学所说:“能找到这份工作,诚信证书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的我,在工作岗位上更加注重诚信。”诚信证书是学校为学生开具的一张“品质证明。”从毕业生调查的结果来看,获得诚信证书的同学,因表现良好而普遍受到单位的好评。
诚信考试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学校已将219间教室建设成为音视频监控全覆盖的标准化考场。考场前端通过广角定焦高清摄像机进行全景采集,后端通过360度旋转可变焦高清摄像机进行视频采集,前后端摄像机均配备拾音器进行音频采集,采集的音、视频数据自动上传至流媒体服务器。网络巡考人员可通过监控终端对考场进行实时监控和考后回放等。
诚信考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无人监考,每个考场只需一名取送卷工作人员,显著减少了教师的监考工作量,减轻了教师期末教学工作负担,促进了考场的信息化建设。近三年,学校期末考试监考工作量减少66.7%,减少监考教师8901人次。
2016年,《内蒙古日报》《中国教育报》分别以“诚信考试:无人监考,人人自律”“无人监考考出德育好文章”为题对学校的诚信考试进行了报道。2018年、2019年《光明日报》更是连续两年分别以“诚信小考试,德育大文章”“诚信考场撬动育人大课题”为题对学校的诚信考试进行了报道。教育部官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对内蒙古民族大学诚信考试的新闻报道进行了转载。北方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先后来校考察诚信考试的做法,中国矿业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的网站和报纸转载了学校诚信考试的报道,在国内高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德育引领,过程修身,多方协同,十年坚守,全面构建诚信考试体系”获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