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会典》满汉文版本形成考释

2019-12-30 01:04
民族翻译 2019年1期
关键词:稿本满文汉文

⊙ 徐 莉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北京 100031)

《大清会典》是清代官修典章制度类史书,在中国古代典籍四部分类体系中属史部政书类。《大清会典》记载清代中央文武各衙门的编制、职掌、官员品级、统属关系以及各项办事制度。其纂修采用“以官统事,以事隶官”的编辑方式,以职官制度为大纲,分别记载各机关官员设置、编制、职掌及其历朝的变化。迄今为止,清代文献中现能见到有单独刊行本的共有五部会典,分别形成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年间,各有不同版本。

对于《大清会典》的研究,以往多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会典编纂、内容及体例的研究;[1-4]其二,会典的性质是否为行政法典。[5-6]在《大清会典》的版本及其流传方面却鲜有论述。五部《大清会典》用汉文和满文两种文字纂修,形成稿本、精写本、武英殿刻本和石印本等不同文本。本文拟依据档案史料记载及现有图书目录中所载存藏情况,梳理清代五部《大清会典》的版本形成,介绍现有版本及存藏现状,并阐释其价值。

一、五朝《大清会典》概况

《大清会典》经过几次纂修。清朝入关以前,有学者认为有《崇德会典》,对其形成和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7-8]但是迄今为止并未见过《崇德会典》的任何一个单独刊行的版本。清初即有记载:崇德五年(1640年)“十月二十五日,乃朕诞辰,庆洽臣民,恩宜覃沛。因仿会典,除十恶外,凡国中一切罪犯,概行肆赦。”①顺治朝曾有关于按会典行礼的记载。《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二月“今奉上谕,每年孟春,合祭天地日月及诸神于大享殿。而四郊仍旧,诚不易之盛轨也。其应行事宜应照会典开载举行。从之。”②虽有记载,但是迄今为止,该部会典仍在争论之中。

清代文献中现能见到有单独刊行本的,共有五部会典,分别形成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年间。“会典一书肇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续修于雍正二年(1724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嘉庆六年(1801年)。康熙间七年成书,雍正间九年成书,乾隆间十八年成书,嘉庆间十七年成书。”③光绪朝会典“光绪十三年(1887)十月开馆,”④光绪二十五年纂修完毕。会典纂修特设会典馆,指派儒臣,在中央及地方机构征集入会典事项,调阅各处档案,参考纂修,形成卷帙浩繁的各朝会典。

康熙朝《大清会典》正文一百六十二卷,首一卷。卷首有御制大清会典序、敕谕、凡例、开报文册衙门、目录。全书记载了康熙二十五年以前,清廷中央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和典章制度,除了详细的文字记述之外,还配有大量的图画,尤其是疆域、建筑、礼仪、服饰、兵器、刑名、器物等,工笔精美,图文并茂。雍正朝《大清会典》正文二百五十卷,首一卷;卷首有御制大清会典序,凡例、职名、目录。编写体例上与康熙会典相同,均为典例合一,图文并茂。乾隆朝会典“以会典为纲,则例为目”,形成典、则分开的编纂体例,除卷首外,《钦定大清会典》一百卷、《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一百八十卷。嘉庆朝会典形成典、例、图三体编纂的体例,除卷首外,《钦定大清会典》八十卷、《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九百二十卷、《钦定大清会典图》一百三十二卷。光绪朝会典与嘉庆朝相同,除卷首外,《钦定大清会典》一百卷、《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一千二百二十卷、《钦定大清会典图》二百七十卷。

二、《大清会典》版本形成

各朝会典均卷帙浩繁,自会典馆开馆,至书成闭馆,形成不同文本,用途各异。编纂之初,最先形成稿本,在稿本基础上缮写进呈本,经皇上钦定后,缮写正本,以供进呈、陈设及颁赏之用。付刻底本发交刻印,形成刻本或印本。

(一)稿本及进呈、陈设、付刻各本

《大清会典》纂修年代虽已久远,但在清代留存的大量档案之中,寻得线索,详加分析,仍能看出其版本形成的过程及其用途。《大清会典》编纂中的各种版本,稿本仅为成书之稿底,并不进呈。进呈本、陈设本及付刻诸本则为精写本。

稿本为最初纂修形成之本。清代档案记载中为“底本”“稿本”。相对正本而言,稿本书写更为随意,字体格式没有正本工整,且多有修改之处。正本照底本缮写,格式工整,字体方正,并无修改之处。《大清会典》是官修钦定之书,缮写完毕的第一部正本,最先进呈皇上。进呈本经皇上修定,再缮写其他正本。正本存贮内阁或皇史宬。正本完成,则对内容的纂修完毕。

以嘉庆朝会典纂修为例,档案中清晰呈现了《大清会典》各个版本形成的过程及其用途。

嘉庆八年九月十九日,会典馆正总裁保宁等曾奏称:“臣馆恭修大清会典,稿本业已全行完竣,理宜赶紧排编缮写进呈。伏查,此次增修年久事繁,厘定匪易。现据各纂修等交出稿本共有九百余卷,较之原本增多数倍,似应填派总纂协同参订编缮更为迅速。”⑤

文内短短数字,清晰明了地描述了文本编排的先后次序。九百余卷稿本完成后,“理宜赶紧排编缮写进呈”,说明先有稿本,然后排编,之后缮写,缮写后进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朝会典及会典事例的满文稿本封面上就写有“原卷”“现卷”字样。“原卷”与“现卷”卷次不同,印证了同一稿本卷次排序上有重新编排的情况。

嘉庆朝会典先纂汉文本,后根据汉文翻译成满文本。嘉庆九年九月二十九日,礼部尚书纪昀奏报:“清文汉文皆臣所督催,现在虽一同赶办,因清文原迟办年余,故缮出正本不及汉文之多,且一面翻译即一面缮写,办理亦较汉文稍难。”⑥清文即满文。文中清晰表明满文本比汉文本“迟办年余”,纂修自汉文开始,而满文本翻译自汉文本。“一面翻译即一面缮写”说的便是此意。嘉庆朝会典在进呈之后又有所增补,再次进呈。道光二年(1822年)七月初五日,会典馆正总裁托津奏称:“会典清书样本前经陆续进呈,至嘉庆十九年告竣。臣等即遵奏定章程,督饬馆员将各衙门送来应行续增入书之清文蒙古文译汉修改,以备纂辑画一。并将发翻底本陆续翻纂。二十三年汉字陈设本进呈后,臣等复将馆员纂缮校妥之书,另派馆员诸卷复勘,并亲加核阅,兹已完毕,装潢成帙。统计会典及会典事例一百六十二函,共书一千有十卷,恭呈御览,请留大内陈设。”⑦

会典清书,即会典满文本,嘉庆十九年会典满文本全部进呈完毕。后来又有应续入的满文及蒙古文部分,翻译成汉文进行编纂。所进“大内陈设”之本也为精写本。

嘉庆朝所修会典经武英殿刊刻,付刻发刊样本,也为精写之本。大学士庆桂等于嘉庆十七年七月十六日具奏称:“现届汉书告成,尚须办理画一,分别卷第,另缮全分,装潢呈进,并写画发刊样本一分,交武英殿刊刻。”⑧此付刻之本仅为汉文本。满文本并未刊刻。道光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会典馆正总裁托津等于奏折内援引上谕称:“嘉庆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奉上谕,会典馆汉书业已告成,交武英殿刊刻。清书现已将次办竣。清文卷帙浩繁,毋庸发刊。著该馆缮录进呈本一分入大内陈设。另缮一分交武英殿存贮。将来各衙门遇有应查清书会典之事,即向武英殿行取检查,以归简易。钦此。臣馆于道光二年七月将会典画一清书办竣进呈大内陈设后,接办此书。因系奉旨交办。卷中抬写字样甚多,理宜敬谨并期速竣封馆。故奏添总校等员兼饬提调官等督催,悉照正本恭缮详校,兹已完竣,装潢成帙,共一百六十二函。恭候命下即交武英殿收存。”⑨可见,嘉庆朝会典满文本没有刊印,仅仅缮写了两部,一部入大内陈设,一部存贮武英殿。该两部满文本均为精写本。

(二)刻本及石印本

《大清会典》缮写正本进呈后,各本均有刊刻,形成刻本或印本。各朝情形有所不同。汉文本和满文本也有所不同。

雍正朝《大清会典》经武英殿刊刻。刻本有部分进呈,部分颁发中央及地方各处。雍正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户部尚书史贻直在所进题本内称:“臣鄂尔泰等谨奏,据武英殿来文称,大清会典汉文刊刻告竣,刷过棉纸二十部、竹纸一百部。除将棉纸十部装潢进呈外,余一百十部应交内阁请旨颁发。等因前来。该臣等查得,前经会典馆奉旨,会典汉文告成,先行颁发。钦此。钦遵在案。今汉文会典理合遵旨先行颁发。其满文俟刻日再行颁发。又查,旧例会典告成,应装潢一部,择吉恭送皇史宬存贮。又,在京各衙门存贮一部在案。应将三十九部按在京大小衙门各颁一部贮库。其皇史宬存贮之本,应俟满文刊刻告竣,装潢全部,择吉恭送存贮。又,在外各衙门亦应各颁一部贮库。合计将军、督抚、提镇、监政、学院、各衙门共需用一百四十六部。应令武英殿刷印足数,续行颁发。其书板应照旧例交存礼部。仍行文各省,下谕官民人等,有情愿刷印者,准其具呈刷印。”⑩

该件题本内清晰记载了雍正朝《大清会典》的汉文本刊印情形、宫内存贮皇史宬及颁发在京衙门及在外衙门情形,还清晰记述了书板存贮吏部,准许地方刷印等情形。文中所称“旧例”应为此前修会典存贮之例。刻本除了进呈及陈设数部之外,颁赏近两百部,分散各处。

嘉庆朝会典便有所不同了,汉文本进行了刊刻,满文本则没有刊刻。上节中已经有所论述。但该本刊刻时,奉旨装潢进呈了供陈设之本。

道光三年五月二十二日绵忻称:“道光二年四月内恭进钦定大清会典样本,奉旨,着刷印装潢陈设杉木板黄绫套黄绫面页连四纸书十五部,赏用纸合背黄布套黄笺纸面页榜纸书一百部。钦此。钦遵。照数刷印。现在陈设书十五部业经装潢完竣,应请照例交懋勤殿拟处陈设。其赏用书一百部,谨装潢样本一部,一并恭呈御览。俟全数完竣再交军机处拟赏。”

光绪朝与前朝有所不同,虽然所修会典也为满汉文,但是,会典修成后,刊刻之本并非武英殿的雕版印刷本,而是石印本。光绪二十八年正月“谕军机大臣等,所有续修大清会典全部共三百四十二函,著内阁交外务部照原本石印进呈。”石印技术是平板印刷的一种方法,在清代道光年间石印技术传入中国。清代末年到民国时期,中国出现的石印局多达百余家,曾一度取代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而占据主导地位。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及《钦定大清会典图》等均交付外务部进行石印。当时中国最好的石印技术掌握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接此上谕之后,外务部清楚石印之法,为了避免所修之本“舟车腾载”,“上海商务印书馆移设京师官书局合办”,“当即饬令给商妥办,取具承揽合同,计刷印五百部,领银十万两,限二年竣工。”“所有工料价银暂由臣部先行垫发。将来颁给京外各衙门,即将原价收回,以清垫款。”“原书系用清汉文字,卷帙甚繁。现将汉字本付印,以便颁行。其清字原书仍交回内阁存库。”该石印本交予商家办理,外务部付款承办。各处领用会典不再是赏赐,而是需要花钱买了。汉文本交付石印,满文本则交回内阁存贮。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外务部奏,遵将续修大清会典,开办石印,计划共刷印五百部,报闻。”

此本不仅有石印本,还允准督抚按照石印法翻印。当时清朝时局与前朝不同,“现在各省设立学堂,并酌改文科,均须讲习中国政治,识大识小,各寻门径。非稽会典,无由综览政治之全。查各省州县学校均有颁发钦定各种书籍,以惠士林。拟援照此例,请俟会典石印进呈后,颁发每省一部,饬令各该督抚照式用石印法翻印缩本颁发省城,暨各府州县学堂,俾资肄习。其不在学堂之举贡生监亦准入学堂阅看,并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实于学术吏治大有裨益。”由此可见,光绪朝所修会典发行不仅限于中央和地方各衙门,同时作为教习内容的一部分进入了各省州县的学校,其使用范围较前朝更加广泛。

三、梳理《大清会典》版本的价值

对《大清会典》版本形成的研究,具有基础学科研究的特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研究清代各朝《大清会典》不同版本的形成,有利于梳理其编纂和形成的脉络,为清代会典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文献基础。

各朝会典的满汉文本现今均有藏本留存。汉文本存藏较为广泛。满文本则相对较少。清康熙二十九年内府刻汉文本,现国家图书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均有存藏。内府刻满文本在国家图书馆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藏。[9]另有满文内府精写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保存。雍正朝、乾隆朝、嘉庆朝及光绪朝会典满汉文本均有大量存藏。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阁全宗存有汉文和满文的光绪朝会典及事例稿本共6000余册,为研究清代光绪朝会典及会典事例的编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其次,梳理清代各朝《大清会典》不同版本的形成,有利于甄别不同时期版本特点和差别,以便更为有效地加以利用。

即使同一朝的不同版本之间,也有较大差异。嘉庆朝会典其第一次进呈之本较后来陈设之本差别就很大。道光二年七月初五,会典馆正总裁托津的奏折内清晰记载了此事:“此分陈设本内较从前进呈样本续增二百余卷,而各本逐条添改之处甚多,计此一千有十卷,共五万数千余页。”⑦由此可见,还没有付诸刊刻的各种版本,期间还有所差别。在查阅和利用这些版本的时候,就有必要从其版本的形成入手,比较分析其内容的差异,清晰判断其形成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和版本形成次序,才能更为有效地加以利用。

《大清会典》作为记载典制的书籍,成为后来清史研究者必读的常用典籍。清代各朝纂修的《大清会典》卷帙浩繁,形成众多不同版本。梳理其版本形成,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文献基础,也有利于读者更为有效地加以利用。

注释:

①《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五十三。

②《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二。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都察院左都御史延煦等为续修会典事例请饬妥议开馆章程事奏折,光绪九年七月二十九日,档号:03-7172-009。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会典馆总裁麟书等为恭修会典过半拟请奖叙出力各员事奏折,光绪二十四年三月,档号:03-7174-021。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会典馆正总裁保宁等请添派会典馆总纂修事奏折,嘉庆八年九月十九日,档号:03-2158-007。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礼部尚书纪昀请督催办理会典事奏折,嘉庆九年九月二十九日,档号:03-2158-014。

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会典馆正总裁托津等为会典画一清书办竣请议叙勤奋出力人员事奏折,道光二年七月初五日,档号:03-2526-018。

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大学士庆桂等为会典汉文正本完竣情形事奏折,嘉庆十七年七月初六日,档号:03-2159-018。

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会典馆正总裁托津等为武英殿备查之清书会典完竣请议叙出力各员事奏折,道光四年六月二十八日,档号:03-2549-051。

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户科题本,户部尚书史贻直等为祇领钦颁大清会典恭谢天恩事题本,雍正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档号:02-01-02-2466-020。

猜你喜欢
稿本满文汉文
朱祖謀手批稿本《蟄庵詞録》小札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满文简单句式之判断句《尼山萨满传》节选(17)
崇谟阁本《满文老档》来历
《满文老档》历史密码
乐器名称汉文译名小议
西夏十一言《功德宝集偈》:罕见的汉文佛教偈颂体式
四十年来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新闻专题对稿本的要求
观音山下尼姑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