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徒传承到高校教育:武术传承中师之角色的异同分析

2019-12-28 02:12段瑞文
灌篮 2019年36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

段瑞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从择徒、待徒与授徒三个维度对比分析师徒传承与高校教育在武术传承中师之角色的异同特征。横纵考察与统一选拔的择徒方式迥异,师之角色由独揽大权到众人参与,“慎”为择徒之共性;模擬血缘与约定契约的待徒形式更迭,师之角色由尊卑父子到平等师友,“亲”为待徒之共性;感性认知与理性体认的授徒逻辑变迁,师之角色由悟道修身到量化教学,“严”为授徒之共性。

关键词:师徒传承;学校教育;师之角色

一、择徒:“横纵考察”与“统一选拔”

“慎择门徒,非朴厚忠义之士不可妄传。”在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中,师父择徒往往是一个冗长的过程,且师徒关系的决定权掌握在师父手中,其中“朴厚忠义”是重要的考察内容。“若因师父对徒弟在横向的资质条件考察时未经纵向的时间考察,也没有做到‘慎之又慎的择徒之规范,在授徒时极有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的后果,同时也会制约本门武术的传承和发展”[1]。传统武术更注重对自身的教化,对传承者的要求是讲求精而无须广。“师徒传承以师徒关系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武术文化传承的小环境”[2],对拜师者的横纵考察是构建“小环境”的需要,是故在择徒时表现出格外的严苛与烦琐。

在现代高校武术教育的人才选拔中,采用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的标准化选拔模式,其中以武术专业技能为主要考察内容。统一选拔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较短时间聚集大量求学者,后按统一的标准选拔学员,这种短时性和广纳性是其与师徒传承在择徒过程中最大的不同。无论是较长时间的横纵考察还是耗时较短的统一选拔,都按照各自的内在逻辑进行筛选,为师者在择徒过程中皆表现出合乎情理的慎重,慎重择徒是对武术在传承过程中最起码的尊重。

二、待徒:“模拟血缘”与“约定契约”

“师徒传承作为世袭家传的外延,是悠久农耕文明期间民间文化特有的传承法则,这种传承法则实则是一种模拟血缘关系的伦理钳制。”[3]在拜师学艺流传着“师徒如父子,从师不从父”的行话,师徒如父子便是模拟血缘关系中父与子的血缘伦理,从师不从父之说虽有夸大之嫌,却也表达了师徒关系之亲密程度,而其中拜师仪式的完成标志着伦理钳制的开端。“武术拜师仪式是一个群体之外的人身份重新确立的起始标志,是一个从群体外部进入群体内部的前提。”[4]传统的拜师仪式需要进行师父上香、徒弟叩首、徒弟呈拜师帖、师父回帖、徒弟叩头敬茶等一系列烦琐的流程,大多时候还需请其他门派的同行做见证人。随着三拜九叩的结束,即正式建立了师为徒纲的角色认同关系,跪拜磕头是传统社会尊卑长幼伦理规定的折射,也是终身为父的师徒关系的集中体现。

以学生被录取为开端,契约关系便以建立,教师按照规定的教学方案进行备课授课,学生则根据自主选择,修满规定学分。契约关系最为显著的表征就是师生平等的关系,在这种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良师益友的关系中不断发展,在待徒过程中师之角色由父转变成友。不论是师徒还是师生,师在待徒时皆具“亲”之共性。换言之,师徒传承的转变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传统延续,约定契约的设定是在传统理念基础上的现代适应。

三、授徒:“感性认知”与“理性体认”

传统武术的习练不仅停留在技术的打磨,还需要习练者不断的感悟武术文化的内层精神借以悟道修身。师父所传授知识的内容大多是自己毕生之学,徒弟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取知识,在传授过程中往往蕴含着大量零碎且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隐性经验,这就需要徒弟通过感性认知逐渐领悟,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而跃进为需要长期的熏染和体认的实践过程。“打和练是相辅相成的,练为了打,打为了练”[5]。师徒传承中没有设定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技术体系,多半是由师父根据经验设定,而高校教育中,为了更好的契合追求高难美新的现代世俗的西方式体育,将武术分为以“打”为技术表现形式的散打项目与以“练”为技术表现形式的武术套路,建立了打练分离的新型教学体系。“现代竞技武术的出现也导致了武术理论认识的基础发生了改变,以现代西方的体育理论为依托的武术认知体系得以呈现,其依靠理性的人体科学系统主导了现代竞技武术的认知,这成为现代体育的关键”[6]。至此,高校教育的“理性体认”代替了师徒传承的“感性认知”。授徒中师之角色皆表现出严之属性,主要表现在传授知识的严密谨慎、传授过程的严厉认真以及为人师的威严形象。

四、结语

师徒传承与高校教育从未被完全割裂开来,就师之角色而言,表现出慎、亲、严的共性。而如何突破师徒传承与高校教育的双轨制,实现构建一种既能在展现形式上契合世俗现代的西方式体育,又能在语言、仪式内保留传统且秩序的东方逻辑的新型教学模式,仍需我们共同不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金龙,宿凤玲,张晨昕.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师之规范及其传承价值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3):55-60.

[2]王巾轩.师徒制下的武术文化传承——基于吴式太极拳师徒传承的个案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04):89-94.

[3]王岗,刘帅兵.中国武术师徒传承与学院教育的差异性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04):55-61.

[4]周之华,李春日,李旭.传统武术拜师仪式的文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04):306-310.

[5]朱永光.继承传统武术技法,构建“打练结合”的散打实践体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84-86.

[6]李凤成.从师徒关系到约定契约:武术文化传承机制演变的价值审视[J].体育与科学,2017(03):35-40.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与社区文明结合的探索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尼尔的生命化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