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文钰
摘 要: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教学目标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初中阶段,由于课堂节奏快、容量大,使学生难以真正完成学习目标,也难以激活学习动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 教学重点 操作活动
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建立数学意识的重要阶段。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仍然存在着低效的情况,并且部分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直接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表现的机会,这样便难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而在新课程稳步推进中,如何促进课堂教学呈现出有效性的特征,这便成为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首先应建立“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并以此为学生构建积极的学习场,其次,重视学生认知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触动学生的情绪,以此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还未完全,这便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枯燥感,并且使他们本能地产生学习压力,进而学习动机也自然无从谈起。鉴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认知特点,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这样既能以问题为出发点,不断使他们产生探究意识,还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悬念,进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以“有理数的加减法”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笔者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动画演示“遥控车在数轴上东西走动”的视频,让学生体会两个数相加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笔者以视频中的遥控车为研究对象,提出探究问题,即:遥控车先向东运动3米,再向东运动2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的结果是什么?遥控车先向西运动3米,再向西运动2米,那么运动后的结果是什么?在分析这一问题后,笔者再次提出“有理数两个负数相加的和该怎样确定符号”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使学生概括出两个负数的加法法则。由此可见,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不仅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意识,还进一步促进了良好学习活动的展开。
二、突出教学重点,掌握关键内容
突出重点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条件。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直接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无序的教学方式便使教学活动没有重点,进而对学生的思维也会产生干扰作用。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前应明确教学目标,并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使学生抓住重点掌握的内容,这样能够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以此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以“多项式”为例,笔者首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在教学中,突出“多项式以及有关概念”这一重点。而为了突出这一重点内容,笔者以有关单项式的问题作为导入,让学生联系单项式的相关知识把握多项式的相关概念。此外,为了巩固学生对多项式有关知识的进一步认识,笔者出示经典例题,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多项式,并帮助他们确定多项式的项与次数,以此使他们真正掌握本章节的关键内容。
三、重视操作活动,完善数学认知
初中生的认知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并且各项思维也同样在逐步发展。鉴于此,教师应重视操作活动的展开,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本质特征,还能使他们在操作、观察、猜想、交流中发展空间观念。此外,操作活动是学生多种感知觉同时参与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的展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他们的数学认知。
以“中心对称”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操作活动,即:用硬纸片剪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每种图形剪两个,大小形状一样,但颜色不同。由于这些图形是学生熟悉的,因此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随后,笔者再指导学生将这两个平行四边形叠放到一起,中心运用一个图钉固定住,将上面一个平行四边形绕中心旋转180度,与此同时,其他图形也进行类似操作,随后让学生观察得到什么。在操作活动的展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归纳、总结出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还进一步使他们体会了旋转变换这一数学重要思想,进而完善了他们的数学认知。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以后,数学教学的要求与目的都发生了变化。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而言,需要更加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而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思路的更新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此外,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教师还应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并将现代教育理念滲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培养与调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使初中数学教学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道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J].教育,2015(33):78—78.
[2]厉彦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2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