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莲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顶层制度设计,其核心为乡村文化振兴。农家书屋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实现。本文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家书屋的运行困境及其破解策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农家书屋的运行机制,进而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农家书屋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破解之策,以期为农家书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助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家书屋 运行困境 破解策略
一、农家书屋项目的运行机制
农家书屋以项目制推进,通过“建、管、用”三个环节运行,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建”、行政村“管”、农民“用”三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运行机制。首先,政府“建”,农家书屋由中央政府负责项目供给,通过政策制定、书目推荐、专项资金和监督检查实现对地方政府的资源供给。地方各级政府负责项目配送,将从中央政府获取的项目资源配送给行政村,履行建设和监管等职责。其次,行政村“管”,农家书屋的自主管理一般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书屋管理员则主要由村干部兼任。再次,农民“用”,农民通过借书、阅读及参与书屋组织的活动等方式使用农家书屋。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农家书屋面临的困境
农家书屋以项目制推进,快速实现了中央政府为农民提供阅读服务的政策意图。但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家书屋的一些困境也逐渐显露,这些困境在“建”环节、“管”环节以及“用”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农家书屋“建”环节面临的困境
1.书屋建设越来越不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2007 年颁布的《“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类公共设施建设农家书屋,不搞重复建设。因此,大部分村都是在村委会或者村文化活动中心找一间房屋设立农家书屋,有的位置偏僻非常不方便农民阅读,有的面积狭窄未达到国家规定的20平方米建设标准,还有的缺少书柜桌椅等设施不能为农民提供基本的阅读条件。凡此种种,农家书屋已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实现书屋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书屋内容资源配置不足
农家书屋建成后,最大的困境就在于内容资源配置不足:一是传统出版物资源不足,二是数字化出版物资源缺乏。传统资源方面,由于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对农家书屋建立相应的财政保障机制,导致书屋图书数量不多,有部分书屋甚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不少于1000 册”的标准,且种类单一、形式单调等问题突出,书屋陷入“无书看”的困境。数字资源方面,由于目前数字化农家书屋屈指可数,数字资源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内容资源配置不足,成为农家书屋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掣肘。
3.政府监督和激励机制缺失
由于农家书屋“建”“管”主体分离,政府在建好农家书屋后,不仅没有履行相应的监督职责,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政府监督和激励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村委会及兼任书屋管理员的村干部自然就不会有太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农家书屋不可避免地陷入运行弱化的困境,这直接导致了农家书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二)农家书屋“管”环节的运行困境
1.没有劳务报酬农民自主管理难以达成
根据农家书屋项目有关政策规定,农家书屋每年2000元的专项资金只能用于出版物的补充和更新,不能用于书屋管理员的劳务开支。而在乡镇和村委层面,也没有专门安排资金用于支付书屋管理员的工资。在没有劳务报酬的情况下,农家书屋管理员大都由村干部兼任,很少有农民专职管理员,书屋“农民自主管理”目标实难达成。
2.村干部兼职的管理员难以尽心尽责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家书屋要发挥振兴乡村的作用,必须有一个尽心尽责的专职管理员。然而,目前我国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大都由村干部兼职,由于村干部既要干村委的工作又要干自己的農活,且村委的工作非常繁忙,村干部兼职的管理员投入书屋管理的时间非常有限,再加上是“兼职”,很难尽心尽责,致使经常“关门大吉”, 书屋陷入“无人管”困境。
3.缺乏业务培训管理能力不强
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求管理员熟悉图书管理相关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设备,而且还要具备信息时代书屋管理的有关技能。然而从现实看,由村干部兼任的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大都没有接受过图书管理相关技能培训,业务不精、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他们即使想管好书屋也是力不从心。
(三)农家书屋“用”环节的运行困境
1.书屋使用率低
农家书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然而,大部分农家书屋目前没有在村民中间实际发挥效用,只是空有形式,普遍存在着使用率低的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是农民对农家书屋知晓率低导致使用率低,二是农民对农家书屋在知晓的情况下仍然不使用。知晓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对书屋的宣传不到位,很多村民根本不知道本村有农家书屋。至于知晓农家书屋仍然不使用的问题,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书屋设立的地点极其偏僻,对村民毫无吸引力,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2.数字化服务未能实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开始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文化消费。然而,现在的农家书屋少有数字化服务,农民在家或外出务工均不能通过手机进行数字化阅读以及信息资源的获取。数字化服务未能实现,成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家书屋面临的又一困境,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极为不利。
3.农村“老龄化”“少儿化”现象严重
随着打工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和儿童,农村“老龄化”“少儿化”现象严重,致使农家书屋陷入“无人看”困境。当然,并不是说老人和小孩就不“看书”,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的老人一般喜欢聊天,小孩大都喜欢玩耍,对“看书”的诉求相对较弱。这一无奈情况亦是农家书屋“用”环节的一大困境。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家书屋运行困境的破解策略
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也是改革的突破口。乡村振兴视域下,面对农家书屋的各种困境,只有一一破解,方能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现应有的价值。
(一)农家书屋“建”环节困境的破解策略
1.实现书屋的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是破解书屋“建”环节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首先,实现书屋建设标准化。将书屋面积调整为国家规定的不低于20平方米标准,确保书屋宽敞明亮、书柜充足、桌椅完备,图书陈列、登记、借阅规范。同时,对现有书屋进行位置调整,打破书屋主要建在村委会的单一模式,将书屋转移到人口密集的屋场、村便民服务点等地方,让群众能够就近阅读。其次,打造书屋新的服务业态和模式。号召企业或个人冠名农家书屋,并容许他们利用书屋的空间场所,打造新的业态和新的服务模式,比如,“农家书屋+小卖部”“ 农家书屋+快递”“农家书屋+电商平台”等。再次,建设数字化农家书屋。当下,通过手机阅读已成为农民的常态,建设“数字化农家书屋”乃是农家书屋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农家书屋可依托政府资源建起“数字化农家书屋”,如北京延庆的一个村建设的“卫星数字农家书屋”,不仅提供好看的电影、演唱会、曲艺节目等,还提供100多份报纸、杂志供大家阅读,极大地提高了农家书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
2.丰富书屋内容资源供给
内容资源供给是农家书屋建设的核心,丰富书屋内容资源供给就成为破解书屋“建”环节困境的又一条有效途径。乡村振兴视域下,农家书屋内容资源的供给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实现传统内容资源供给精准化。国家层面,建设一个征集公众需求的信息平台,全面征集农民的阅读需求信息,然后“按需制单”,实现图书的有效配置。地方政府层面,应建立和完善群众需求调研机制,在内容资源配置中选定一批“口味对群众路”的书、报、刊。二是丰富数字化内容资源供给。农家书屋在开启数字化服务模式后,数字化内容资源的供给就成了破解“建”环节困境的关键。为此,书屋建设部门应着眼于服务乡村振兴大局,注重文字、图像、音视频等相结合的数字化资源整合,确保农民数字化阅读的需要。
3.建立监督和考评机制
乡村振兴视域下,要彻底破解农家书屋“建”环节的困境,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考评机制。其一,监督机制。上级部门要对书屋形成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监督管理。监督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督查各县(市、区)是否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进书屋的转型升级;督查书屋面积、书架、牌匾、标识是否符合书屋建设标准;督查书屋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通过督查,压实属地责任。其二,考评机制。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定期对农家书屋进行考察,并将考察结果纳入村干部、管理员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的范围。与此同时,礼遇管理者,善待“敬业人”,由县、市两级甚至省级书屋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一些类似“新时代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评选活动,对成绩突出的管理员给予隆重表彰并进行奖励,不断完善书屋建设工作。
(二)农家书屋“管”环节困境的破解策略
1.选好配强专职管理员
管理员是农家书屋正常运行的关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员,农家书屋就难以“兴旺”起来。着眼于乡村振兴,农家书屋管理员必须打破由村干部兼任的单一局面,要广泛物色人选,从新“乡贤”、文化热心人士、好媳妇、退下来的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中精心挑选。选好管理员后,还必须从经济上给予管理者一定的津贴补助,以充分调动书屋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资金上,可采取“县里拨一点、乡镇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来解决。
2.加强对管理员的业务培训
农家书屋要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磁场”,还必须提高管理员的业务水平。根据《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公共图书馆等是农家书屋管理者的业务培训部门,有帮助书屋管理者提高业务能力的义务。为此,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图书馆等单位应切实担起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有关业务培训,切实完成每年对书屋管理者培训1~2次的政策规定任务,确保管理者熟练掌握书屋有关管理业务,提高书屋管理效能。
3.严格管理制度,确保书屋有效运转
农家书屋投入运营后,要想确保书屋有效运转,满足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群众文化需求,必须严格有关管理制度。对此,必须严格执行《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及《农家书屋读者借阅规则》等管理制度。保證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30小时的国家规定,以完成图书借阅等基本业务。同时,完善登记借阅制度,严格书籍借阅管理,坚决杜绝书籍有借无还的情况发生,彻底破解书屋“管”环节面临的困境。
(三)农家书屋“用”环节困境的破解策略
1.加强书屋阅读推广
针对农民对农家书屋知晓率低进而导致使用率低这一实际,村委会可通过在会议上宣传、分工到各村民小组告知等方式,在群众中大力宣传农家书屋,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而提高书屋的使用率。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推广,比如依靠村小学教师进行阅读推广,小学教师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便利性,语文课教师可将书屋变成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主要地点,数学课老师亦可将书屋作为数学教学的实践课堂。农家书屋有了老师和广大学生的到来,使用率低自然就能提高了。
2.拓展农家书屋使用范围
提高书屋使用率,把书屋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精神引擎、美丽乡村的文化地标,还必须拓展农家书屋的使用范围,做好“农家书屋+”文章。一是做好“农家书屋+教育”文章,拓展书屋的教育功能。比如,在村委会每次召开党员及村小组长会议前,组织大家到农家书屋阅读半小时,让大家受教育;二是做好“农家书屋+文艺”文章,拓展书屋的文化功能,比如,在春节、元宵、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广场舞、赛歌会等文娱活动,让农民在读书之余通过文娱活动体验更多的生活乐趣。三是做好“农家书屋+培育”文章,拓展书屋的培育功能。比如,把农村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诸如“我的书屋我的梦”培育活动,助力农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3.开辟书屋使用途径
目前,留在农村的基本是不识字的老年人和留守儿童,要提高书屋的使用率,就必须想方设法拓展书屋使用途径,帮助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实现有效阅读。为此,农家书屋可通过村村通大喇叭播放有声读物,开展“讲书”活动,让村里无法独立阅读的老人、少儿、残障人等人群,能够通过“听书”享受阅读的乐趣,并从中学到有用的一些知识。此外,还可建立“农家书屋微信群”,把外出务工的农民拉进来,为他们提供阅读、了解信息、知晓政策、学习农业知识等服务,使微信群成为他们在外地使用农家书屋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聂方红.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