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才发展70年:成就、经验与展望

2019-12-28 01:30刘会柏王景新
中国人事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云南省云南

□刘会柏 王景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回顾云南人才发展70年的成就、经验,对于开创新时代云南人才发展新局面,提高云南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光辉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云南人才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光辉成绩。

(一)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年)

这一时期的人才工作实行以党政干部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施行“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党政系统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都统称为国家干部。“文化大革命”前近20年间,尽管不时受到“左”的错误思潮的影响,人事人才工作仍然在曲折中前进。10年“文化大革命”中,各级人事部门被撤销,云南人事人才工作也几乎陷于瘫痪,知识分子受到极大冲击。总体来看,这个阶段的云南省人才工作虽然并不一帆风顺,但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充实扩大了党政人才队伍,培养壮大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积极开展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技能型人才建设。

(二)改革探索调整阶段(1978—2002年)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被撤销的各级人事工作机构得以恢复,人才工作管理权限逐步下移。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对“国家干部”进行合理分解、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战略决策,人事人才工作从大一统管理逐步向科学分类管理转变。1995年,人事部提出了人事工作“两个调整”的战略思路。在国家人事人才工作改革、探索、调整的大环境下,云南省的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进入从拨乱反正到探索新体制机制和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人才工作的管理机构在探索中不断调整完善。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深化改革中破浪前行。

(三)统筹协调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后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2004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自此,云南人才工作同全国一道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更是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具体说来:一是确立了人才强省战略,突出人才工作的规划引领;二是健全了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机制,突出人才管理平台规范化建设;三是以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四是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注重激发人才活力。

二、辉煌成就

70年来,云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发展,人才举措不断创新,人才发展成效显著,人才工作欣欣向荣。

第一,人才发展指标持续攀升。从人才发展总量指标来看,如表1所示,截至2016年,云南省人才资源总量已达到465.0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及增量明显上升,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主要劳动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人才贡献率等核心指标[1]均持续攀升。从人才队伍建设指标来看,如表2、图1所示,队伍总规模不断壮大,队伍内结构逐步优化。

第二,人才平台载体日臻完善。人才载体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如表3所示,云南省人才载体形式日趋多样,数量日趋增长,内容日趋丰富,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和显著。与此同时,人才基地、国际人才交流会、人才智力服务项目等平台日趋丰富。

表1 云南省人才发展总量指标变化情况

表2 云南省人才队伍建设指标发展情况

图1 云南省六支人才队伍占人才总量比重变化情况(%)

第三,人才发展规划体系日趋健全。2007年云南省正式施行《云南省人才资源开发促进条例》。随后又相继出台了《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规划纲要。全省各州市也依据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强省”战略的基本精神,积极研究编制地区人才发展规划。从而形成了上下贯通、衔接配套的全省人才规划体系,充分发挥了人才工作的规划引领作用。

第四,人才新政日新月异。7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以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有机互动为原则,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才新政突破主要是:2014年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实现了人才政策从“单一突破”到“整体联动”的转变;2016年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云南省促使人口资源、人才资本向人才红利转化的制度破冰的全面、纵深开启。

表3 2011—2016年云南省人才载体及增长情况

第五,少数民族人才工作蒸蒸日上。人民民主专政新政权诞生之初,省委、省政府及各地方政权在团结和积极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开始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才数量和质量明显跃升,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规模化显著加强,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等各个领域的少数民族人才数量、质量显著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工作有序推进、蓬勃发展。

三、主要经验

云南人才工作70年的生动实践、辉煌成就,凝结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南人才工作之所以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和基本遵循。无论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正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云南广大干部、知识分子才可能取得稳政权、固边疆、建功业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之初,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论述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指引下,广大知识分子、干部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云南经济建设主战场。进入新世纪、新时代以来,云南人才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施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人才治理现代化才得以阔步前进。

(二)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云南人才工作,始终贯穿着党的领导这根主线;70年来云南人才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关键和核心的因素就是确立并始终坚持了党管人才原则,且能够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省、州(市)、县党委均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均设立了专门人才工作机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并日趋健全。

(三)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要务,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人才

纵观近70年来的人才工作发展历程,一条基本经验就是紧紧抓住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人才,紧密围绕国家及云南省重大发展战略进行人才工作系统谋划和战略布局。因此,70年来云南的人才发展始终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建设、重大建设工程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实践要求,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治理现代化建设步伐。

(四)必须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观和特殊省情意识,把人才作为云南脱贫致富、跨越发展的战略资源

云南特殊的省情决定了人才发展的内容、形式、途径、任务、目标均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个特色和特性概括起来就是: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观,围绕基于省情实际的发展之中心任务、重大战略开展工作。所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观,即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所谓的省情实际,就是“双重西部”“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五位一体。笔者之前创新提出“双重西部”这一概念,认为云南省属于只与西部相连、位于内地且又有国境线的省(区),因而,“五位一体”省情论说是对传统的“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概念的丰富和发展。中共云南省委先后提出的“云南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云南具有“四低四高”等观点,即体现了对省情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可以认为,70年来,正确的人才观与特殊省情的现实结合,是云南人才工作扎实推进、卓有成效的一条重要经验。

(五)必须始终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锻炼

少数民族人才是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证明,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作为整个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加大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人成才、行行成才的新局面,是云南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云南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关键。

四、未来展望

云南人才发展70年,在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贡献率不高、人才供给不足、人才观念滞后、人才机制乏力等差距和问题。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展望云南未来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需着重从以下五个层面抓好抓实。

(一)解放人才生产力增强人才活力

首先,战略途径上要牢牢抓住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根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激励保障上多做‘加法’、体制壁垒上多做‘减法’”的指示要求,落实落地用人主体自主权,建立健全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贯彻施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其次,管理模式上要重点防止简单地用管党政干部的方式管人才,尤其要防止把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出国”、兼职取酬、“裸官”等方面的规定生搬于人才管理的各个方面。最后,具体施策上要紧紧围绕“三个解放”。解放人才的时间,保障人才把时间精力最大程度用在创新创造上;解放人才的动力,以宽松的氛围、容错的空间、激励的政策,保障人才有充足的创新创造热情和澎湃动力;解放人才的空间,保障智力创造力发挥实际效用。

(二)紧密围绕“一个跨越”确定人才发展战略重点

“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三张牌”(“一个跨越”就是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三个定位”就是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五个着力”就是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三张牌”就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坐标、方位和总体思路,因而必然成为云南人才发展下一个10年的重要指南和遵循。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程实施要以服务于这个总体思路为战略重点;领导干部人才观念改变要以这个总体思路来统率;人才发展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要以这个总体思路来指引;人才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根本路径要围绕这个总体思路的深化细化来展开;人才工作的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要以服务这个总体思路为基本价值取向。

(三)整合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推动人才发展的有力载体,也是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一是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重大人才工程对创新驱动和人才发展的巨大助推作用。二是建议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统筹下,有计划、分步骤地优化整合人才工程项目,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才项目的“碎片化”。三是要加强绩效管理,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并加快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重大人才工程实施质量与效益。

(四)促进党建与人才工作相融合

要在确立党管人才主要是战略管理的定位基础上,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全省人才工作法治化,抓紧起草制定人才工作条例。要特别加强党对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要通过专家国情省情研修、调研咨询服务、日常指导管理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做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引导各类人才增强“四个自信”,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才把个人梦、团队梦和中国梦云南篇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汇集成与党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五)加强人才工作者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一是科学设计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机构编制和职数。云南作为“双重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管理区域较大、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加之语言习惯、文化、宗教信仰多元,存在跨境民族等因素,同一单位时间内的人才工作效率效能较中东部地区低,且边疆民族地区还承载国家政治战略、对外形象展示、国家安全等多重功能,因而对人才工作者的编制和职数需求会相对增大。建议在考量此因素的基础上,科学设置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处(科、股)的机构及其人员编制,依据职能需要足额配备管理干部。二是强化提升人才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人才工作者既要有惜才爱才的宽广胸襟,又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高超本领。三是要把高校、党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中从事人才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聚合起来,并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的作用,从而不断壮大人才工作者队伍,提高人才工作的效率、效益和效能。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云南省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