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

2019-12-27 04:08朱旭旭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意识形态

朱旭旭

[摘要]在日本,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压制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绝对优势。然而,日本共产党通过调整意识形态,寻找其政策主张与国民需求之间的平衡点,以团结国民与资产阶级展开坚决斗争。纵观日本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变化表现为:从革命与斗争到独立与民主、到合法议会斗争、再到在野党共斗,清晰反映出不同时期与右翼势力展开意识形态斗争的发展历程。这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关键词]日本共产党;意识形态;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D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9)12-0053-05

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由于阶级立场和观点的根本对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并直接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与冲突。“日本虽然号称自由、民主、主张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但政坛的纷争依然表现出最为明确的意识形态斗争态势。”[1]自1922年成立以来,日本共产党(简称日共)运用科学社会主义作理论分析和解决日本的社会问题,并通过意识形态战略转变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以争取在革命斗争和议会选举中获得胜利。在不同时期,日共的历史任务、社会地位、战略目标也表现出差异性,并直接反映在日共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上。以意识形态为载体研究日本共产党,为我们正确理解其百年发展史提供了全新视角。

一、革命与斗争贯穿日共意识形态工作主线(1922年1945年)

明治维新以后,以片山潜、幸德秋水、河上肇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开始在日本进行译介、研究、传播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传播。当时,日本的工人、农民以及其他阶层国民完全处于贫困和无权状态,遭受着专制主义天皇政权、半封建寄生地主和垄断资本家的野蛮统治、剥削和掠夺,国民反抗斗争的热情不断高涨。十月革命后,日本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自觉选择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探索实现工人阶级解放的科学方法和正确道路,这就为国民的反抗斗争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团结被压迫阶级进行反抗斗争的过程中,这些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意识到首先需要帮助工人和广大国民树立自觉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意识。因此,向工人阶级灌输阶级斗争的意识,成为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开展革命斗争工作的核心思想。

自1922年7月15日成立时起,日共就成为继承进步与革命传统,以争取无产阶级和广大国民解放为目标的工人阶级政党。日共除了领导工人阶级之外,还注重加强与农民、妇女等群体的团结,为推翻天皇制度和废除君主立宪制的革命斗争凝聚强大力量。并且,阐明日本未来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以求得更大范围的团结与合作。日共强调,要实现消灭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革命目标,需要不断加强革命理论的灌输,以提高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自觉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1922年7月,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日共中央讨论通过了《日本共产党纲领草案》。该草案指出,党的奋斗目标是“采取各种手段,推翻国际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苏维埃共和国”[2]。革命的、专政的手段,是无产阶级达到目标的唯一手段。而且,日共还提出“废除君主制”“给十八岁以上的男女以普选权”“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劳动保险、最低工资等”“没收天皇、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反对一切战争,争取和平”[3]等政策主张,这充分展现出日共已经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性和斗争性的思想意识。在1927年纲领和1932年纲领中,这些政策主张也得以继承和发展。为了实现《党纲》中的奋斗目标,日共始终走在工人运动的前列,自觉承担起领导工人斗争的任务。通过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日共还领导工会运动、农会运动,青年学生运动、种族解放运动、文艺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等,有效巩固和团结革命力量,并与天皇专治统治展开坚决斗争。

从1922年到1945年期间,天皇政府等右翼势力极力打击和压制以日共为代表的左翼势力,导致日共一度面临着被解散的命运和危险。特别是在1935年到1945年的这十年间,国内反动势力极力镇压日共,严重阻碍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日共领袖、干部大部分被捕入狱,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导致日共的全国性统一活动中止,甚至被迫转入地下开展革命工作。尽管这一时期日共发展举步维艰,但是日本这些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即使党的领导力量被大量迫害、党的工作被迫转入地下,日共也始终没有放弃宣传革命与开展斗爭的工作,为自身的存续和发展储蓄了革命力量。

二、独立与民主是日共意识形态工作的旗帜(1945年1970年)

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宣告投降。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秘密活动的日共取得了合法地位,并开始公开活动。同时,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政府被迫废除《治安维持法》,被捕入狱的党员干部也被陆续释放,有效补充了日共的领导力量。日共坚持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际工作,提出摆脱美帝国主义统治、实现日本独立的政治要求,逐步走上通过议会选举开展斗争的民主道路。如何实现国家独立,构建民主政府,成为日本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日共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鲜明旗帜。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施单独占领和管制,并促使日本推进一系列符合美国利益需求的政治、经济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日本社会进步,其实质仍然是对日本进行殖民掠夺。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日共勇于揭露美国的真实意图,开展实现日本国家独立与政治民主的意识形态总动员。1945年11月,日共发表《新宪法的框架》,强调“主权在民”“选举产生民主议会”“废除天皇制”“实行共和制”等六点纲要。次年,日共在第六次中央委员会上明确提出“日本完全独立”的政治主张。接下来在几次党的中央会议上,日共也多次强调要保障民主与民族独立,以及“制定在彻底实行民主、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争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的方向上取得一致的日本所有阶层携手共进的民族民主战线”[4]。并且,日共还通过了《争取和平、民主、民族独立的宣言》,为争取日本实现国家独立和社会民主提供了行动纲领。1949年7月,日共领导下的具有广泛国民参与的民主主义同盟成立,奠定了加强与国民交流的组织基础。1958年8月的七大上,日共在正确分析战后日本社会现状、日美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把“独立、民主、和平”作为党的政治纲领和建党方针。

1961年7月,在日共八大上,日共制定出《六一年纲领》,深刻总结自身的实践经验,纠正原有理论的错误和偏差,明确否定“暴力革命”理论。提出当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最大任务,就是“粉碎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这两个敌人的统治,实现日本真正的独立与民主”[5]。同时,日共对战后日本的国家性质、革命性质、革命道路、革命方法、革命领导力量与奋斗目标等作出科学阐释,有效凝聚党员群众的思想共识。在1962年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日共把总路线概括为“四面旗帜”,即“反帝反垄断的人民民主革命的旗帜,保障祖国的真正独立和人民胜利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旗帜,建设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和强大的日本共产党的旗帜,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与和平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旗帜”[6]。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核心思想。实现国家独立、追求政治民主,成为这一时期日共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鲜明旗帜。

三、开展合法议会斗争是日共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1970年-2000年)

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大幅度提升,为日共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在积累了丰富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日共的社会影响力也大大增强,为其开展合法的议会斗争奠定了群众基础。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取得国家政权,成为日共这一时期开展社会革命的重要手段。加强团结广大民众,积极参加议会选举、争取议席多数,争取联合在野党,以赢得政权,成为日共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思想。

1970年7月,日共十一大召开,日共提出“毫不动摇的、坚决地站在人民议会主义和多数人革命这一立场上”[7]的人民议会主义思想,要求在组成和平、中立、民主与提高生活的革新统一战线基础上,制定构建民主联合政府的内外政策。从此以后,日共开始推行以国民为中心的革新政治。1971年1月,日共委员长宫本显治强调,赞成同日美军事同盟断绝关系、谋求日本中立;粉碎为大资本服务的政治,实行保卫国民生命和生活的政治;反对全面复活和加强军国主义,争取民主管理国会和确立民主等。“只要赞成以上三点的势力,我党在任何时候都愿意同他们合作,共同奋斗,建立持续的统一战线。”[8]日共试图通过构建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政治理念来吸引更多的革新力量,有效推进革新政治的顺利开展。面对自民党等右翼政党宣称日共是“独裁政治”“专制独裁”等蛊惑民心的宣传,宫本显治提出“生存自由、市民政治自由、民族自由”的“三个自由”主张加以严厉驳斥。并且,最终形成《自由与民主宣言》的纲领性文献,指导着日共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特别是“不允许运用政权来强制推行或者禁止特定的思想信仰,不允许任何意识形态的强制”[9],有力回击右翼势力对日共意识形态领域的诋毁和压制。1975年7月,日共发出团结国民共同进行救国和革新的呼吁,号召依靠国民力量打破各在野党政党之间的僵局,以有效巩固革新统一战线。而且,针对右翼政党的反共舆论,1976年9月,日共发表《通过建立革新统一战线和民主联合政府,使政治实现民主的转化,建成新的民主、和平、中立的日本——日本共产党对政权的设想》,提议在国会建立持久的联合斗争组织,加快构建起强大的民主联合政府,有效推动日本和平稳定快速发展。同时,日共加强剖析日本基本国情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开展议会斗争的水平,为实现日本独立、和平和民主而奋斗。

然而,由于日本右翼政党势力对日共极力诋毁、排挤和打压,直接冲击了日共构建民主联合政府的社会基础。为取得革新统一战线的胜利,日共要求加强与一切愿意革新的团体、个人合作,力图从根本上调动各个领域的群众运动。从1980年开始,日共又组建了其他群众团体的革新统一战线、革新统一恳谈会等,依靠社会各阶层力量推动民主联合政府建设。1982年7月,日共十六大上,日共指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艰巨性,但依然强调建立联合政府的必要性。日共要求通过开展合法的议会斗争,为构建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

苏东剧变以后,受国际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右翼势力的蛊惑,日本国内出现一股强烈的反共潮流,“共产党终结论”“社会主义崩溃论”等在日本广泛传播。1994年7月,日共二十大提出,“资本主义框架内民主改革”思想,即在资本主义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对消极方面的改革,积极构建人类共同社会。同年,日共主席不破哲三指出:革新的目标是要从“人民共和国”过渡到“民主共和国”。[10]1996年7月,日共再次强调“三个自由”[11]的方针,以应对日本对美从属和为大资本服务的反动政治统治下的自由民主主义危机。1997年7月,日共二十一大强调,党仍然要高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旗,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地域和職场革新恳谈会为载体,坚持国民就是主人公的原则,扩大同无党派势力的合作,以凝聚社会全体力量、壮大民主革新力量”[12]。在此基础上,日共要求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成果,团结社会各界力量,构建民主联合政府。日共领导国民开展合法的议会斗争,运用统一战线法宝广泛团结斗争力量,推进民主联合政府建设,成为这一时期日共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工作的核心内容。这是日共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日本革命道路作出的新的选择,充分表明日共对日本国情的认识更加科学,意识形态斗争也更加成熟。

四、“市民与在野党共斗”成为日共意识形态工作新抓手(2000年至今)

2000年11月,日共二十二大对党章进行修改。相对以前对个别词句的修改,这次做出较大改动。日共将党的性质规定为既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也是国民的政党,并主动向所有国民敞开大门。同时,日共认为,日本的工人阶级已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工人阶级和国民已经融为一体,删除了原党章中“前卫政党”“前卫党”的术语,把自身定位为“既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也是日本国民政党”。这也表明在右翼政治生态中,日共为缓解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政党内部压力和不利的社会环境所作的新探索。日共通过刻意淡化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以巩固阶级基础和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应对国内外挑战。2004年1月,日共二十三大提出,“维护国民生活的斗争是党的生存准则”[13],要求加强关注国民生活、团结国民,共同应对自民党政治和经济政策的不利影响。“通过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解决当前面临的民生苦难,维护绝大多数国民的根本利益,开辟日本独立、民主、和平的发展道路。”[14]而且,日共要求保障国民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在党纲规定没有特定的“国家哲学观”,全面保障国民真正的思想自由。这充分表明,日共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内政治生态环境,希望通过意识形态的调整来巩固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力求在议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006年1月,日共二十四大提出“以成为多数派而开展国民运动”的口号,并以“和平、民主主义、生活水平提高等三个共同目标为基础,开展超越政治立场和思想、信仰的差异的革新运动,团结那些‘想改变政治的广大国民而开展革新恳谈运动”。[15]2009年9月,日共委员长志位和夫与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会谈时,提出“建设性在野党”[16]的战略构想,尽力团结各在野党共同应对国内不利的政治局面,积极以在野党的身份影响执政党的决策。2010年1月,日共二十五大提出,把“国民即国家主人”[17]作为政治宣言,以加强同包括工人、劳动市民、农渔民、中小企业家、知识分子、女性、青年、学生等的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开创日本政治发展新局面。2014年1月,日共二十六大强调,以“对决、对案、共同”[18]的政治姿态,积极构建起为改变日本政治的统一战线,加强与安倍政权作坚决斗争。2015年9月,为了阻止安倍政府颁布新安保法案,日共委员长志位和夫提出,构建“国民联合政府”[19]的应对策略,积极开拓与在野党合作的新格局。2017年1月,日共二十七大提出,“在野党联合政权”“市民与在野党共斗”[20]的政策,以打倒安倍政权的强权政治,开创日本社会主义新格局。这也表明在议会制政治体制中,日共想通过淡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属性,由阶级政党扩展到国民政党,以争取更多选民支持,通过加强“与在野党共斗”摆脱日本右翼势力的统治,构建民主联合政府来维护广大国民的根本利益。但是,从日共党员人数变化和议席数量变化来看,21世纪以来日共意识形态的战略转变并未给自身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这也是今后日共意识形态工作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五、结语

日共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现代政党,经过百年发展依然不屈不饶地为工人阶级和国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右翼政治生态环境中,日共通过调整意识形态应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压制,以有效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并与右翼势力展开坚决斗争。梳理日共意识形态的百年发展历程可以明显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日共意识形态斗争策略和着力点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是日共与右翼势力斗争过程中战略调整的结果。以意识形态为研究视角,系统展示日共意识形态斗争的历史背景、斗争策略、斗争主线等,科学揭示日共思想信念的纯粹性、革命斗争的彻底性,对我们正确认识日共具有重要意义。日共意识形态的斗争和战略调整,是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的缩影,充分显示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

参考文献

[1]谭晓军.日本右翼政府对左翼政党的意识形态压制[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5).

[2]日本共产党史资料委员会.共产国际关于日本问题方针、决议集[M].林放,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1-6.

[3][4][5][6][8]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M].段元培,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5.128-129.202.212.328.

[7]上田耕一郎.现代日本和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M].陈殿栋,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3.

[9]不破哲三.科学社会主义研究[M].张碧清,陈应年,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8.

[10]不破哲三.日本共產党綱領の一部改についての報告[N].しんぶん赤旗,1994-07-23.

[11]自由と民主主羲の宣言[EB/OL].[1996-07-13].https://www.jcp.or.jp./web_jcp/1996/07/1996713.html.

[12]不破哲三,第21回党大会にたいする为中央委员会の報告[N].しんぶん赤旗,1997-09-24.

[13]日本共座党第二十三回大会決議[N].しんぶん赤旗,2004-01-18.

[14]日本共產党綱領[EB/OL].[2004-01-18].http://www.jcp.or.jp/web_jcp/html/Koryo/.

[15]日本共產党第24回大会決議[N].しんぶん赤旗,2006-01-15.

[16]志位委員長と鳩山代表が党首会談“建设的野党”の立埸伝える[N].しんぶん赤旗,2009-09-11.

[17]日本共產黨第25回大会決議[N].しんぶん赤旗,2010-01-16.

[18]日本共產党第26回大会決議[N].しんぶん赤旗,2014-01-18.

[19]志位和夫.“戦争法(安保法制)廃止の国民連合政府”の实現をよびかけます[N].しんぶん赤旗,2015-09-19.

[20]日本共產党第27回大会決議[N].しんぶん赤旗,2017-01-18.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沈洁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意识形态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