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本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2019-12-27 01:11胡晓岳戴护民王波群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标准职业

胡晓岳,戴护民,单 志,王波群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1 引言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高本衔接项目组建立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链条, 在广东省率先试点中高职衔接和高本衔接工作。 根据毕业生职业成长路径和人才培养标准, 确立了中职、高职和本科培养目标, 从而开发出中职、 高职和本科职业相衔接的能力标准。 此外, 还制定了中高衔接与高本衔接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通过项目组几年的实践, 使得中高本衔接覆盖了从顶层目标衔接、 到底层的教学层面的衔接。 从2011 年开始,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宝安职业学校、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进行合作,开始了中职与高职衔接试点招生。 2014 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合作,开展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工作。

2 制定中高本衔接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中高本衔接的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是进行中高本衔接培养的关键[1]。2013 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始研究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 建立了职业成长路径、 职业能力标准、 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标准, 形成了中高本衔接的专业标准开发链条[2]。 2015 年在广东省教育厅支持下,中高本衔接项目组开始了高职—本科衔接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2016 年基本完成高本衔接的标准制定, 并在全省第二批标准研制工作中进行了经验交流。 目前以中职—高职—本科目标岗位对接为核心,从目标、内容、保障三个层面实现中高职、 高职本科对接, 解决学生学习和岗位工作脱节问题, 使高技能人才有一个连续的、 符合成长规律的培养。

2.1 构建职业发展路径

在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 广东省模具工业协会以及广州市模具工业协会的帮助下,项目组先后调研了广东149 家模具企业、构建了操作、技术、管理三条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以及从学徒一直到总经理, 这六个职业发展层次的职业发展路径。 又通过对10 所本科院校、12 所高职院校、14 所中职院校和一千二百多名毕业生进行调研, 确定了毕业三年左右从事的主要岗位为专业培养目标, 即发展路径第四层岗位群为本科培养目标, 高职培养目标位于发展路径的第三层岗位群, 中职培养目标位于发展路径的第二层岗位群。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发展路径如表1 所示。

表1 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

2.2 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

中高本衔接项目组与广东省模具工业协会合作,召集专家开会进行了能力标准分析,在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 建立了10 个工作岗位、3 个层次44 个职业能力标准单元,职业能力标准由职业能力标准单元组成。根据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教师和教育专家们通过教学加工, 共同制定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3-4]。 每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都对应了1 个或者几个职业能力标准单元。 每一个职业能力标准单元都由名称、学时、学分、应知、应会和评价要求组成, 应会和应知分别转化为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程标准中课程评价要素又来自于学习目标。 这样就形成了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也就是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 高职(模具)—本科(机械)衔接职业能力分析表部分内容如表2 所示。

2.3 建立课程实施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大纲, 而课程实施标准是规范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专业教学团队将课程标准进一步细化到教学实施的每次授课中,通过规范每次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学项目、评价标准等,保障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5]。

课程实施标准中的教学项目, 取自与企业岗位类似的工作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相关员工工作过程完成项目任务, 实现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既有考试成绩,又有平时成绩,按照5:5 或者6:4 比例进行分配。 在职业素养培养上,建立了吃苦耐劳、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三个社会关键能力标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信息获取三个方法关键能力标准, 这些关键能力在课程学习期间进行评估,最终在学生的课程成绩中体现。通过这些评价标准,学生平时也能自我评价、自主学习和自主提高。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部分课程实施标准的内容如表3 所示。

3 落实“双导师制”人才培养

建立中高本衔接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标准后,还需针对中职生源和高职生源的特点,设置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这种“双导师制”,来进行中高本衔接人才的培养。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是以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单位, 以核心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为目标, 开展教学和技能培养。从新生入校教育、专业技能实训到就业指导全过程企业派资深工程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担当导师,进行校内校外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 这样既实现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互补与共享, 又可为模具行业提供适用型人才。

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校内导师通过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进而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学生到校外导师所在模具企业进行专业认识实习, 校外导师就模具专业的学习特点、 学习方法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在学生最后实习阶段,校内导师可以选择校外导师所在企业正在进行的模具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同步设计并接受校外导师的指导, 努力参加模具设计定稿、生产、试模及改模全过程,让学生接受整个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链条的严格训练。校外导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提高岗位实践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加强团队沟通合作能力, 解决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的理论学习不足,通过增强实践认知能力来适应未来工作。

表2 高职(模具)—本科(机械)衔接职业能力分析表部分内容

表3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部分课程实施标准的内容

4 结束语

按照以上从顶层目标层、到底层教学实施层,建立了自顶向下的中高本衔接的教学标准链条, 并且在职教集团成员内部开展对接建设。 我校先后与成员单位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和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中高职对口衔接工作,已经实施三届,效果较好。 2013 年我校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进行合作,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高本衔接试点。 2014 年9 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招收了两个高本衔接试点班,按照专本衔接教学计划开展教学,转段考核后进入本科就读。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广东技师师范大学教师们的高度认可。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标准职业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忠诚的标准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美还是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