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琳,朱 娴,朱 俊,谢 玲
(南京理工大学 紫金学院计算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目前互联网+就业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普通高校依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研究性人才,因此,普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往往更加注重专业理论的研究,重视科研的研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通高校往往将大学本科的计算机专业学习作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是基础学习阶段,并非专业技能的学习阶段。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较弱,而且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办学实力也比公办学校差,无论师资条件或是硬件设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具备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实力。但独立学院具有小而精的办学优势,面对就业压力,合理的定位是独立学院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关键。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准确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明确目标,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推进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不断完善培养标准,才能有效提高独立学院培养的计算机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目前已有不少独立学院在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1-7]。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为例,结合高校转型的要求,提出了适合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和评价方法。
面对高校招生扩招,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不断增多,就业竞争压力明显。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独立学院学生要想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竞争,需要具有自身的优势。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相比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应根据当地的就业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开展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转型。在夯实基础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的应用型转型,实现良好的发展,才能培养优秀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独立学院人才。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是以有效的互联网计算机应用为基础,意在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开发、实践操作的人才。独立学院需要认识到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计算机技术每天都在更新、创新,发展。如何找寻到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要点,加强有效的实践操作,实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创新发展,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点。
作为工科的计算机专业,由汕头大学率先开始学习研讨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加以实施,取得明显的效果[8-9]。还有很多高校开展了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10-11]。校企合作是近年来实施效果比较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亦有不少独立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了对实践课的一些改革[12-13]。
依托母体院校的资源办学是独立学院最有效也最具优势的手段,但是母体院校往往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思想、课程体系建立都是围绕研究型人才培养而设置的。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早年用的是跟母体院校一样的方法。对跟母体院校学生不同层次的独立学院学生,使用跟母体院校一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认识到,这种照搬照用是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认识的不准确。
独立学院受办学经费的限制,硬件条件不如普通本科高校。而在课程安排上,计算机专业课程往往理论课程偏重,实践教学偏轻,理论与实践无法平衡。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的实践往往以实验验证为主,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在实践操作上对理论进行验证,缺乏有效的独立创新教学引导。学生没有机会开展专业的实验,教学实践往往应对理论课程的知识点,造成教学轻实践,重理论,重考试。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需要以实践为目标,以设计操作创新为价值发展。如果课程理论与实践操作无法紧密的联系起来,无法引导学生自主的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创新学习,计算机专业实验就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都产生惰性,教师缺乏主动性的创新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缺乏有效的积极实践创新探索,造成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障碍。
按照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准确地分析独立学院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现存的问题,认清现状,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方法,才能开展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这正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本文认为可以从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手段、对外合作、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基于此,对这4个要点进行合理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有效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计算机的专业技能,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按照母体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跟母体院校相比基础不足,跟高职学生相比技能不足,就业处境尴尬,毕业生技能特点不突出。在高校转型的指导思想下,独立学院要积极主动地实现转型。
转型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地处南京,而南京是软件名城,IT产业发达。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前,计算机学院首先对南京及周边城市对IT人才的需求做了充分调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明确了人才培养方向。自2015年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了“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两个方向,网络工程设立了“网络信息安全”“云计算”两个方向,软件工程专业设立了“Java开发”“软件测试与管理”两个方向。如此使得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具有了较为明显的特征。经过3年的实施,这种做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适应了市场需求,更多的大三学生获得了在知名IT企业(如阿里、美团)的实习机会。
(1)按照社会市场的整体发展需求,大力推行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改变传统教学讲课模式,走出课堂,加强实践操作的引导与创新,开启创新模式的教学方法,加大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中教学中的比重。目前计算机类专业已有1/3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2)依照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实践课程。独立学院需要明确教学转型目标,建立符合当下社会需求发展的实验室,将现代科研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强化实验应用的创新,加强综合设计,明确设计标准和实验设计趋势,不断提升教学的操作创新价值。紫金学院已在筹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大数据实验室,充分结合社会需求,也激发了师生的学习热情。
(3)依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组建学生科研小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科研小组开展的活动,学习最新的IT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紫金学院计算机学院于2011年筹划,2012年正式创立了“IT工作室”,选拔优秀学生,按照IT行业的发展成立了五大项目组,学习IT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并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等途径,达到以赛促学、以学促研的目的。该工作室目前在江苏省独立学院范围内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
(4)要强化实践中教学中的比重,不能一味追求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计算机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不断巩固和强化实践能力,才能达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我国职业教育界知名教授姜大源先生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即强调了在不同场景下对学生解决由易到难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计算机学院的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做到到了“理实一体化”,教师同时承担理论课和实践课,并能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灵活运用到课程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转型必须依托校企合作。独立学院需要与企业及时沟通,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将独立学院的实训基地与企业的专业化技术工作环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依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相关实践知识的学习,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独立学院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沟通,设置课题项目,实现互利互惠的效果,通过技术与人才的沟通,达到共同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基地,提高人才的输送培养,既解决了独立学院计算机人才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又能帮助企业实现科研项目的开发作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是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取向,实现独立学院计算机人才与企业课题项目研究的有效对接。
计算机学院与企业联合,共同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1+1+1”的实践体系[7],与HTC威爱教育共建VR创新基地,成立了苹果“IOS俱乐部”,加入华为ICT学院,加入阿里云普惠计划。同时还与当地知名IT企业共建专业,从2014年起已连续5年申报江苏省服务外包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跟企业开展了普通本科、专转本、嵌入式等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效果处于省内独立学院前列。
独立学院需要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为样例,努力提升独立学院其他各个专业人才的转型模式培养,为企业与专业技术人才搭建良好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开展专业性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为相关企业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独立学院以顺应社会市场发展需求为目标,努力培养优秀的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快速转型,建立起人才模式转型标准制度。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面对计算机人才培养发展,需要以有效的校企合作为发展契机,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通过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模式改进,拓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独立学院的就业率,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更早地接触到专业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实践的能力,在专业培养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价分析,制定完善的培养标准。以有效的深化发展为基础,努力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不断革新提升,不断发展,顺应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