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欣,蒲远波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广元 628017)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缩写为TPACK)是技术时代学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师知识框架的成果[1],是对信息时代教师知识的全新界定,其框架增加了技术因素,表明在教学环境中对数字技术日益重视[2]。随着大数据时代和新时代的来临,幼儿园教师教育方式“由强调面向传统的‘课堂教、课堂学、园中玩’转向信息技术时代恰当地运用新技术有效的传授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以及幼儿通识性知识的能力,进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形成动态的、熟练的、灵活的技术-幼儿教学内容-教学法知识”[3]。因此,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研究逐渐成为教育技术学界关注的焦点。从逻辑上而言,若关注幼儿园教师群体TPACK专业素养问题,首先不可回避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研究在什么背景是而生。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的研究背景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本研究基于已有研究,结合幼儿园教师时代特点和工作实际,提出“新时代”、“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教育环境”三个背景要求研究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为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相关研究,继而完善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扩充了幼儿园教师教育标准内容,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和注册登记制度提供有益借鉴,为完善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提供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4]。新时代代表新思路,新机遇,新矛盾,新作为。而对于教育信息化而言,正如教育技术学界所言,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即我国教育信息化将进入2.0时代,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5]。而这条路是融合创新、智能引领、以人为本、线上线下协同的新时代之路。具有以下六个特征,即“基础设施常态化应用、资源个性化、平台互联互通、多元创新人才培养、治理现代化、研究结果的自动化和可视化”[6]。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催生出现实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化社会,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社会公民的一项生存能力[7]。作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一位公民,幼儿园教师也不例外。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幼儿园教师不仅具备信息技术能力,而且具备新时代的设计思维和教学设计能力。具体而言,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方面。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不仅包含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也包含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而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学习能力、育儿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这些素养主要服务于教育信息化2.0时代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另外,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技术知识素养、教学法知识素养、学科内容知识素养、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素养、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素养、学科教学知识素养、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素养七个方面。这些方面素养“关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8],对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幼儿园教学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育技术学界,学者们普遍认为:TPACK的提出为解决数字化时代课题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合理的法案,为重新定位与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了新视野,同时也进一步确定了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学科知识、教学法和技术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并为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9]。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完善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供了机遇。与此相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的行动指南。因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新时代技术思维和TPACK专业素养,为新时代优化幼儿园教学、提升幼儿园教学效率和开阔幼儿园学生视野提供可能。
党和国家历来特别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园幼儿培养、幼儿园管理等宏观、中观和微观政策法规,国家地方学校等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关注学前教育全环节,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10]等问题。国家特别重视“师资队伍不健全”问题,《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一方面通过“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途径有效地解决了幼儿园教师队伍数量问题,使得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步入大规模、广地域、高速度的发展期。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队伍数量和可持续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等途径有效解决了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问题,使得我国学前教育专任人才培训做到全覆盖。这是解决幼儿园教师质量和专业发展问题。这两个方面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为进一步明确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该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11]。该文件是一个指导性和统领性文件,从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基本准则三个层面制定了不同地域特点、不同培养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培养高素质、全面的、社会需求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中着重强调“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满足新时代对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学期教育系列政策分别从幼儿园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视角明确回应了学前教育中信息技术整合路径或学前教育信息化问题。比如,《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2017〕3号)文件中认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荐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件中着力强调“提升保育教育质量。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健全教研指导网络。到2020年,各省(区、市)要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12]此文件强调了学前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调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化,并且设立了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路线图和时间节点。而教育信息化系列政策中也明确提出了幼儿园信息化建设问题和信息时代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问题。比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13]着重强调幼儿园层面信息化建设问题。该政策认为提升幼儿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是一个系统功能,要推动幼儿园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而《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14]则更为明确、专一,着重强调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TPACK水平,到2017年底帮助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通过系列学前教育政策梳理,笔者发现,以上政策、法规、标准等已成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基石,加大了全社会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关注。教育技术学界普遍达成共识,即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TPACK水平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幼儿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儿师范类本科院校等应通过幼儿园教师国家培训计划、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与应用能力培训、幼儿园TPACK水平培训、幼儿园教师网络教研等形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网络教研等途径培养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继而“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保教的教师队伍。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15]。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教学的重要阵地,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幼儿教师教学的重要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委令第25号)对于幼儿园和幼儿园教育环境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作出明确的规定。文件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幼儿园教育环境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因素,人的因素包括幼儿园园长(副园长)、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医务人员、事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物的因素包括活动室、儿童厕所、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厨房、游戏室、音乐美术室、体育活动室、家长接待室、隔离室、浴室、户外活动场地、玩具架、教具玩具、图书、乐器等[16]。以上环境成为幼儿园教育人员(含幼儿园教师)、幼儿每日生活、教育的主要环境。这些环境已经融入了信息化元素。例如,美国尔科学会、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科罗拉多大学儿童护理与早期教育国家保健资源中心联合出版的《关爱儿童》中强调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使用电脑、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时间、范围等。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和英国伊灵市单独设置技术区,为幼儿和幼儿教师提供故事视频、有教育内容的计算机软件、供幼儿和教职工锻炼的视频、有教育内容的计算机软件、供幼儿和教职工锻炼的视频以及支持幼儿课程或兴趣的视频等材料[17]。Amazon Inspire诚邀各州、学校和其他资源开发者共同打造一个优质教育平台,为美国许可范围内的K12教师提供案例、课程APP、课程软件等免费试用资源[18]。上海市一些幼儿园采用了一种集“内容提供、教学支持、课程管理、平台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整合,构建了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19]。“中国联通·互动宝宝”是中国联通与北京九龙蓝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幼儿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已全面覆盖甘孜全州幼儿园所。平台全面建设学前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功能,包括幼教考勤系统、幼教管理平台、家园互动平台、园所视频监控等[20]。南市中心幼儿园为每班配备价值一万多元的“触摸屏教学一体机”,实现班班通网络,实时资源共享[21]。《沈阳市数字幼儿园建设标准(试行)》分别按照教师能力、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基本标准和提升标准两个等级制定标准。该标准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通过对幼儿园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等手段实现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这些幼儿园平台基础上,沈阳市加紧建立包括网络学习空间幼儿园专任教师人人通系统、教育资源自选服务系统、决策分析系统、教育信息化设备技术支持服务系统等在内的全市统一的数字幼儿园公共服务平台[22]。基于以上案例梳理,我们发现,教育信息化设备已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师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体现出数字化生存环境。这些硬件设施已经实现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数字化,即数字化教学设备成为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具,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成为幼儿园教师教学的主要教育资源,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幼儿园、教师、幼儿和家长良性互动沟通的重要载体,数字化校园的无缝连接、虚拟现实技术、创客空间等成为幼儿园主流配置。然而,硬件的数字化并不代表幼儿园的数字化,硬件的达标并不代表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达标。而硬件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不断推动软件数字化水平和潜件数字化水平的攀升,继而推进幼儿园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而幼儿园教师的TPACK专业素养作为幼儿园软件数字化水平和潜件数字化水平的核心维度之一。因此,幼儿园教师的TPACK专业素养高低决定着幼儿园软件数字化水平和潜件数字化水平的高低,进而决定着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幼儿园教育环境”要求研究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为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奠定基础。
总之,随着“新时代”来临、“学前教育政策”推动以及“幼儿园教育环境”信息化程度加深,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研究迫在眉睫。因此,只有充分开展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研究,才能更好地梳理出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背景、意义、内容、框架、评价并制定适合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发展策略,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