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创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培养能够适应地方和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现状的基础上,基于OBE理念,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OBE;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能力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推行,全国多所独立院校开始向“应用型”转变,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且通过实践探索,在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独立院校由于其自身灵活多变的机制,为创新创业的队伍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应用型独立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现在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大需求,更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OBE理念及其特点
1.1成果导向教育是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OBE在美国教育界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美国学者斯派帝撰写的《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对此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把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他认为OBE实现了教育范式的转换。
1.2 OBE的特点
1.2.1.OBE强调人人都能成功。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即成功学习会促进更成功的学习。
1.2.2.OBE强调个性化评定。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
1.2.3.OBE強调精熟。教学评价应以每位学生都能精熟内容为前提,不再区别学生的高低。只要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他们都能达成学习成果。
创新创业课程在植入OBE教学理念之后,将会使其目前的教学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单强调教学输入和教学过程,同时也会注重为实现教学结果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并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给予调整;学生不再被动服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是主动参与进课程教学设计的活动当中,深度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现状
自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始,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在国内各高校开始萌芽。2010年,教育部更是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性人才成为政府、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共识。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更好服务于地方,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探索。然而,由于起步晚,且受各种因素限制,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2.1创新创业意识淡漠,创新创业氛围有待提升
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围绕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综合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其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高校教育的效果。据调查,仅有41%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认为学校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意义较大,而59%的学生对此兴趣一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适合少部分人,传统的就业观和学习观仍占主导地位,自评创新创业意识较淡漠。
2.2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脱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两种课程设置形式: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阶梯式课程设置,通过开设创业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等形式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二是以创培班为代表的精英化订单化培养。两种形式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创新创业理念和思维未完全有效融入至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相互隔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未能有效激发,加之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内容丰富但课时有限,课程间衔接度不高,创新创业教学效果不佳。
三、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思考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思考在OBE理念指导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本位,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3.1双课堂联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以成果为导向,双课堂联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一是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如大一开设创业基础通识课,大二大三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大四开设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等。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学校可以成立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定期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宣传创新创业知识、政策及优秀创业典型,举办一系列讲座、沙龙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基础,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为依托,建立跨学科交融的学生兴趣团队,推进跨学科学生合作学习。以赛带训,以训促学,促进竞赛项目化建。
3.2专创融合,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未来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反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人才。“专业+创新创业”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专业教育落地与实际更紧密结合、服务社会的变革目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为学生打造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创业知识、创业实践和创新项目的带动,为学生创造理论知识的验证途径和专业能力的实践渠道,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机关联,从而加固知识之间的内化,加速知识与能力的互通支持,使学生能够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理解专业,从而完成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站式培养。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我们应以学生毕业能力要求为目标,不断设计教学环节,整合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至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采用项目教学法、混合教学法等,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实现知识、能力、实践、创新教育一体化培养;在评价方法上,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将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内容与成果纳入考评项目中来,进行多元化考核探索。在实际教学中,应以生为本,鼓励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革、课堂建设和课下反馈,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有效联系课上课下、内化知识深入理解、强化知识与实践的转化。
3.3整合资源,共筑创新创业生态圈
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作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融合各方资源,共筑创新创业生态圈。首先,学校应结合OBE理论,在认真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与企业共同研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合作中共享资源,互惠 共赢。其次,多方共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一方面,以项目为切入点,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将校内创客空间、创新实验室、创新创业项目、知识产权与校外的实践实习基地等进行融合,建成较为完整的软硬件设施支撑体系。另一方面,推进政校企三维立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是要积极引进政府创业咨询导师,以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二是要积极引入企业管理及创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管理培训;三是要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培养学校的创新创业导师,以加强学生的创业理论教育与科技专业指导。
作者简介:朱性海(1985—),男,汉族,河南新乡人,研究生学历,厦门大学,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讲师,学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