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在中职教育中的功能定位研究

2019-12-26 01:55黄启良
职业·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课程

黄启良

摘 要:本文针对语文课在中职教育中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指出人们赋予了中职语文课过多的社会功能,而过多的社会功能冲淡了中职语文课本身的功能——工具性、人文性,偏离了中职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提出中职语文课需要返璞归真,真正落实其工具性功能,并细化工具性功能,培养中职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要继承语文课的优良传统——“文道统一”,加强对中职学生语文人文性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语文课程 功能研究

所谓功能,指的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中职语文课的功能是什么,应该发挥哪些有利作用?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简称《大纲》)给予语文课的功能定位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且“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社部颁发的《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也有类似的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学生“就业创业、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从以上两个中职语文教学纲领性的文件可以看出,中职语文课的功能是比较明确的,就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在中职教育中,对于语文课的功能定位,从事语文教育的同行,以及专家学者们似乎又不是那么明确。对于中职语文课的功能有着各自的理解,赋予了太多的功能,使中职语文课负重前行。本文归纳其中几种主要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功能定位现状

从事语文教育的同行,以及专家学者们,给中职语文课拟定的功能,选择几个主要的,归纳如下。

1.补偿功能、服务功能、提升功能

(1)因为中职招生不设分数线后,一些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所以,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补偿性的教学,从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开始,使他们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后,再进行中职水平教学。

(2)跳出语文课的学科本位思想,服务于专业理论教学,将中职语文课融入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中去,其专业定位是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服务上。

(3)在补偿、服务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拓展其提升功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之,通过中职语文课的学习,既要补偿初中甚至小学没有学到的知识,还要做好为专业课学习的服务工作,还要超出初中水平,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正确的价值观等。

2.基础性和职业性

(1)基础性功能。中职语文课的基础性功能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还要作为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工具,即工具性。因为,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的应用能力。

(2)職业性功能。中职语文课有着“职业”的特性,在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时,都要考虑职业的要求,即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以适应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3.教育性功能、职业性功能、人文性功能、发展性功能

(1)教育性功能。就是通过开设中职语文课,传授语文知识,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中职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2)职业性功能。这是中职教育的一个明显的特征。语文课如何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3)人文性功能。教书育人,“文道统一”,这是教育的职责。中职学校开设的文科类的课程不多,语文课人文性包容了文史哲、艺术、宗教等内容,是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最主要途径,即将教材中的文史哲、艺术、宗教等知识传授给学生。

(4)发展性功能。通过中职语文课的学习,培养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中职学生职业发展,以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服务功能、德育功能、综合实践能力

(1)服务功能。为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设置能满足中职学生就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分层教学,满足中职学生的不同需要;主动与专业课衔接,就是按照专业课教学和就业市场的需要选择中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要将中职语文课的重难点辐射到不同专业,以此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专业课的得力助手。

(2)德育功能。由于课时限制的原因,依据中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中职学生最需要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综合实践能力。这里指的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就是中职语文课要结合专业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服务性功能

这种观点认为中职语文课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务性功能。

(1)辅助性功能。就是强调中职语文课要起到辅助性的作用。①要从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上,强调与专业学习有关。②要从需要上突出学生的职业特点、专业方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以体现语文课的学习对专业课学习的辅助性作用,让学生看到在中职学校学习语文课的好处,从而提高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

(2)引导性和启发性。强调中职语文课要将职业教育特色和学生学习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改革。目的是引导、启发学生借鉴、运用语文课的学习经验学习专业课,以发挥语文课工具性的作用,体现语文课的设置价值。

(3)实践性功能。开展以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教学活动,以发挥语文课工具性功能,这个工具性功能,要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以专业知识作为语文课的授课内容,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课,语文教师来设置情境,进行听力、说话、写作等训练。

(4)实用性功能。实用性功能与实践性功能是相似的。不过这里的实用性功能,主要从教学内容进行阐述。比如从实用的角度进行写字训练;从专业课程的角度,选择“应用问题写作的实用性内容”,根据学生的从业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6.言语能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部的《大纲》对中职语文的功能定位没有体现明显的差异性,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和职业性。认为中职语文课功能定位:一是不能违背中职语文课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在保持语文课的特点、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要考虑社会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需求。二是要兼顾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学生个人的需求。从而提出中职语文课的功能定位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现状分析

1.给予中职语文课过多的功能

从以上的同行、学者专家们的意见看,中职语文课的功能不仅有点多,而且还有点杂乱。归纳起来有:服务性功能、人文性功能、德育性功能、职业性功能、发展性功能(提升性功能)、补偿性功能、基础性功能、教育性功能、辅助性功能、引导性和启发性、实践性功能、实用性功能、言语能力功能(综合实践能力)等等。教育部的《大纲》给予中职语文课是192~216课时,人社部《课标》规定中职语文课是120~160课时,按照以上同行、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在中职学校有限的语文课时里,要完成这些功能是不太可能的。再说,有些功能本来就不应该是中职语文课应该有的。比如,认为中职语文课应具有“补偿功能、服务功能、提升功能”的观点,就意味着中职教育既要为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完成的工作买单,也要为中职学生将来的发展买单。显然,这不应该是在中职学校开设语文课的目的。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不是中职语文课能解决的,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学生通过继续学习来解决。

2.对中职语文课服务性功能的误解

很多的同行、专家学者们都认为中职语文课具有服务性功能,但是,其内涵是不一样的。在这里略举一二。刘勇模在《对中职语文课程功能定位思索》中认为,要跳出语文课的学科本位思想,专注于服务专业理论教学,将中职语文课自然而然地融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去。王雪梅在《中职语文课程功能反思与重构》中提出的服务性功能,是为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选择满足中职学生就业的教学内容,制定为了中职学生就业的目标,主动与专业课进行有机衔接,专业课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课,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不考虑语文课的自身特色和教学规律。房锐在《职业学校语文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中认为中职语文课的服务性功能,包括一切为专业课服务的内容,辅助专业课教学、引导性和启发性学习专业知识、服务专业课程的实践、知识的实用等。其实,中职语文课就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承担着中职语文课教育的责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特性,必须秉承传统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具有自己的教学规律。中职学生把从语文课学习中得到的知识作为工具,为专业课学习提供方便的同时,才能体现其服务性功能。而不是强调语文课的服务性功能,再体现其工具性功能。

3.对中职语文课职业性的理解

中职语文课区别于高中语文课的重要特征,就是中职语文课具有职业性。教育部《大纲》规定语文课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有利于中职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在内容设置上,专设一个职业模块,有“现代文”“口语交际”“写作”等。人社部《课标》规定技工院校的语文课要为学生就业创业、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内容上设置一个选修模块,有“普通话训练”“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等。从这里可以看出,中职语文课的职业性功能,是中职语文教师随着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学生则是在学好语文课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试想一个语文课成绩很差的工科学生,图样都看不懂,怎么能提高专业技能?旅游专业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差的,怎么做好导游工作?怎么应对游客的询问?怎么进行旅游景点的介绍?语文课工具性功能,服务于专业课的学习,辅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通过这个过程,达到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衔接,从而体现中职语文课的职业性,体现中职语文课与高中语文课的不同。

三、功能定位思考

1.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中职学校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传统语文课“文道统一”的意思,也就是“文道统一”的另外一种表述。“教书”就得“育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达到“育人”的目的,并不是什么新的观点。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把所学的言语能力运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运用到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中职语文课的定位,一是工具性,即通过中职语文课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学生的关键能力,也叫言语能力。这种能力是可迁移的能力,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的能力,包括学生的工作、职业发展、终身学习等。二是人文性,这是一种隐性能力,反映出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中职语文课人文性的载体是工具性,工具性的灵魂又是人文性,二者必须统一,才能完成中职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来完成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完善人格。

2.强化工具性的功能

中职语文课按照《大纲》或《课标》的规定,具有工具性,这意味着语文课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是重要的人际沟通、信息交流的工具。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通过口语交流、文字写作、查阅资料等方式,表达愿望,倾诉情感,丰富积累的知识;对于在校的中职学生学习来说,开设中职语文课,除了学习语文知识、完成语文教育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发挥语文课工具性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情感、政治和道德以及审美的影响,即人文性的影响。

3.工具性体现形式

中职语文课工具性功能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听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简称听、说、读、写能力。只有把听、说、读、写教学落到实处,才能把中职语文课上好,才能真正体现中职语文课的功能。

(1)听,指听话能力。即接收语音信息材料的理解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听别人说话,并能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能力。这是认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在进行言语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倾听,会听才会沟通。听话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和记忆力。

(2)说,即口头表达能力。这是采用口头语言,辅之一定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描述事物性质状态、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人际交流的能力。口头表达是一种更为便利、更为直接、更为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流方法。

(3)读,即阅读能力。这是通过视觉从语言文字、图片,以及符号、公式和图表等视觉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的思维过程。根据是否读出声音,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一般是在教学中检测学生阅读能力所采用的阅读形式;默讀则是大多数人选择的一种读书方式。

(4)写,即写作能力。这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符号描写事物性质状态、表达思想情感、传递知识信息、实现彼此交流的能力,是用笔进行对话。写作能力包括;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书写能力。

中职语文课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其功能就是辅助中职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获得专业技能,并为中职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就像小汽车这种工具,既可以做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又可以注册做专车。传统的语文课具有人文性的特点,中职语文课也是一样。所以,在教授学生如何掌握语文课这门工具性的同时,加强人文性的教育,是语文课的责任之一。“文道统一”是语文课的优良传统,中职语文课必须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人社部.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3]刘勇模.对中职语文课程功能定位的思索[J].考试周刊,2011(88).

[4]陈小华.试论中职语文课程的合理定位[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

[5]马德辉.中职语文课程的功能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6).

[6]王雪梅.中职语文课程功能反思与重构.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7]房锐.职业学校语文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

[8]王菲.中职语文教育功能再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作者单位:广西轻工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语文课程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与乡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