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探索

2019-12-26 01:54李惠红
老区建设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提 要]在现实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实践共同体的有效认识,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践共同体。应通过明确导向目标、确定核心三要素、创设实践场、完善组织结构等,探索构建实践共同体,寻求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惠红(1970—),女,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学。(浙江诸暨 311800)

[基金项目]浙江省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走向实践共同体—大学英语知识创生与实践转化的创新教学研究”(SXSJG201830)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认知人类学家Lave和Wenge于1991年提出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教育心理学中这个核心概念。实践共同体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学习理论。在“实践共同体”视角下,诸多个体的集合基于相同的信念、利益,通过共同兴趣和共享能力,学习者与实践场互动,促进教育知识创生与实践转化,实现了个体和团体的共同发展。

实践共同体理论自诞生以来,成功地应用到了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到本世纪初,在美国被应用到外语教学中。Toohey,Pierce和Norton耗时3年,跟踪调查其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该调查表明,实践共同体能显著提升学习者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但在中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有益尝试是清华大学的“体验英语写作团队”将之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

在现实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实践共同體的有效认识,常常困于类似于工业化生产的知识再生产的藩篱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践共同体。首先,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实践共同体活动的热情,从而导致整个共同体互动、活跃程度不高。其次,学生缺乏进行实践共同体学习的有效的社会性技能。再次,学生间缺乏深度的协作与互动。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实践共同体学习也缺乏有效的评价。

针对大学英语课堂没有形成实践共同体的教学现状,应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实践共同体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实践共同体。基于实践共同体激发知识创生与实践转化的动力机制,拓宽知识创生与实践转化的途径。同时,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建立实践共同体,寻求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新路径。

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构建

作为一种促进教育知识创生与实践转化的新机制,实践共同体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不是独立的个人认知行为,学习的过程即是实践参与和知识重构的社会过程。大学英语实践共同体形式多样,可大可小,可长期或短期,可密集可松散,可正式可非正式。当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研究并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时,实践共同体就产生了。大学英语实践共同体可以以同一个班级为单位,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一)明确导向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目标定位应立足于学生发展。通过课内外实践,传授语言知识、技能,并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以及复合素养。在发展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之外,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确定核心三要素

实践共同体核心三要素为:共同领域、共同社区和共同实践。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体成员,拥有大学英语教学这个共同领域;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体成员组成一个共同社区,拥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的理念;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体成员,组成一个实践社团,有着共同的任务、相关的实践资源以及共享的技艺库,从事着大学英语教学这个共同实践。实践是学习的基础。教师和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共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提供实践共同体学习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完成知识创生与知识建构。能有效促进学习者英语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同时提升学习者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创设实践场

教师应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与学生合作创设教学情境,创设课堂实践场。

传统的教学环境课局限在课堂教学环境里,实践共同体应将课堂教学环境和校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摆脱时空限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的应用打造促进实践的环境,构建课堂教学环境和校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交互的立体教学环境。延伸到课外学习,让课堂学习延伸到校园学习与社会学习,由浅层语言知识的积累,转向对生活、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四)组织有效实践活动

教师应组织有效实践活动,促进知识创生与实践转化。大学英语实践共同体中,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组织活动,由被动的实践者转变为积极的实践者,由参与的学习者转变为平等的实践者,由知识的旁观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在实践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大学英语实践共同体通过多样化的实践组织活动,使学习者之间达到深层次交流和知识共享,让学习者去实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激发学习者有效进行创造性学习。

可以以大学英语课程为基础,紧密对接不同专业,并结合不同专业实际设计兼顾专业探索和外语学习的丰富多彩的教学任务。实践共同体成员共享各种学习资源与知识技能,分享情感、体验和观念,进行协作、交互、讨论,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认同的人际交流,促进成员之间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维系实践共同体发展活力。

1.小组调查。每个小组确定将要学习的课题,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并以英语作为工具对相关课题进行调查,最后各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制作PPT课件呈现给全班进行汇报。

2.戏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将故事改编为戏剧,每个成员亲身演绎一个角色或两个角色,自编自导自演,最后各组汇报演出。

3.课堂辩论。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特定的辩论论题,学生自愿组成正方反方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辩驳问难、各抒己见展开讨论。15分钟后,两大组各挑选4名同学到台前辩论,台下的同学也发言参与。

4.课前Presentation。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特定的主题,每次课安排一个小组来做Presentation。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制作完成PowerPoint。课下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陈述,其他成员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在课上进行班级展示。

5.交错学习。在学习长篇课文、学习生词、搜集背景知识、听力理解、会话等活动时可运用交错学习。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不同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分配给组员。研讨相同问题的组员再组成一个新的组,组员之间合作探究。组员作为专家再返回到自己的原属小组轮流向本组成员讲授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其他成员通过认真倾听获取更多的知识。

6.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加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课外“用外语做事”的实践机会。如参加英语角、外研社杯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及写作大赛等。

(五)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下可以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创设一体化教学即课内课外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形态。该模式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是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教学模式。这是一种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综合性。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理论、方法的借鉴和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的整合和互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

(六)完善组织建构

为保证实践共同体的顺利进行,需要具备完善的组织建构。实践共同体的组织建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培育交流共享的组织文化、促进“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发生、维系实践共同体发展活力。

1.培育交流、共享的组织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下,每个成员清楚了解共享的学习目标,共享的学习资源对每个成员开放;鼓励成员之间的直接交流,在碰撞、冲突、磨合、协商中建立起乐意分享的氛围。强调合作,不鼓励过分竞争。鼓励全面、平等的参与。鼓励多元包容性,尊重个人的见解和独立个性。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共同探究、学习交流,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充满信任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体内部信任、包容、交流、共享的文化也得以形成。

2.促进“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边缘性参与”是指这样一个事实,即作为新手的学习者部分地、不充分地参与共同体的活动。为新手成员搭建起观察、模仿、交流、参与的机会,确保共同体成员的广泛参与,赋予每个成员包括新手是共同体中的“合法”参与者的地位,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同时确保每个成员包括新手的活动在共同体工作的情境中进行。以大学英语课堂为例,教师是有经验的“老手”,熟悉及掌握程度好的学生也是“老手”,其他学生是“新手”。“新手”不断与“老手”互动,逐渐实现完全参与,从而由“新手”发展到“熟手”。

3.维系实践共同体发展活力

凭借实践共同体良好的运行机制,凭借组织互动所产生的激励力量、知识建构和智慧共享,给实践共同体注入活力、个性和创造性,显现并保持生命活力。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下,每个成员汲取团队的养分,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参与实践的程度不断加深,为自己的成长不断注入活力。实践共同体实践质量不断提高,凝聚力不断加强,实践共同体不断提升发展。

刘永厚指出,“若一个实践共同体已经形成,它会具有如下特征:持久的人际关系;相同的合作性做事方式;信息和新生事物的快速传播;会话和交往无需背景知识;清楚其他成员知道的事情及其能力;有能力评估行为和结果的得体性;具体的工具和象征物件;熟知当地的趣闻逸事、内部玩笑等;交流的行话和快捷方式;有公认的、展示身份的风格;反映某种世界观的相同話语等。在穆湘兰的表述中,她把实践共同体的关键归纳为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拥有共同的事业(the joint enterprise),即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追求,对共同体发展目标有不断协商和认同。二是成员之间相互介入(mutual engagement with other members),即成员之间发生交流嵌入并产生整体和依赖的交互关系。三是共享的技艺库(the shared repertoire),包括共同体成员的语言、工具、做事方式、手势、符号、标志、行动或者概念等。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成功与否可以从教育界对实践共同体的理解界定出发,依托教育界对实践共同体的理解界定开拓新视野。反思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构筑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共同体的认识及作出相应的改变,不断推动实践共同体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共建和共生。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语言教学界也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探索建立“实践共同体”,是一项颇具发展空间的教学改革内容,值得深入研究。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应以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为目标,探索“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知识创生与实践转化的新途径,寻求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新路径。通过不断探索,形成有效的实践共同体,使实践共同体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成为一种促进知识创生与实践转化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永厚.实践共同体:一个日臻成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式[J].山东外语教学,2015,(4).

[2]穆湘兰.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情境学习的描述符[J].教学与管理,2014,(4).

[3]邵阳,魏俊忠.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2011,(5).

[4]王利敏.“实践共同体”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6,(12).

[5]袁园.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共同体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23).

[6]朱燕娟.基于网络实践共同体的非正式学习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