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2017年2月井冈山宣布脱贫,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嘱托。井冈山率先脱贫的经验做法,彰显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公正”价值,提升了井冈山市政治正义、社会正义和道德正义的水平。特别在落实精准扶贫“贵在精准”的要求上,井冈山市创新了“红黄蓝”卡用以识别贫困户的做法,丰富了乡村社会的程序正义,为井冈山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保障作用。
[关键词]乡村社会;公正建设;城乡融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廖运生(1974—),男,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乡村社会公正研究。(江西南昌 330045)
[基金项目]中宣部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井冈山率先脱贫的经验做法及时代价值”(2018MSJ014);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八大以来公民正义感培育经验及其启示研究”(18KS0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八大以来公正观培育践行成效及经验研究”(MKS17105)
自2015年5月井冈山市提出实施精准扶贫大会战算起,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实现了井冈山市率先脱贫摘帽的目标。井冈山率先脱贫被列为2017年中国十大新闻之一,井冈山的“五个起来”扶贫模式被入选为2017中国改革年度十大案例之一,并成功入围“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1]井冈山率先脱贫的经验与做法,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扶危救困”的美德。本文拟从国家、社会、个体层面梳理井冈山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做法及其蕴含的正义价值,旨在揭示井冈山市能够成功率先脱贫的内在原因。
一、井冈山精准扶贫工作高举政治正义旗帜
井冈山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初心、不忘使命的典型案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90多年前毛泽东引领共产党人上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探索出中国革命新的道路,并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在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18万井冈儿女参加红军,牺牲了4.8万名,其中有名有姓的革命英烈就多达15744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2]“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我们要继续着力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3]藉此,井冈山能否脱贫、特别是相对其他革命老区能否率先脱贫,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
首先,加强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井冈山市把习近平总书记“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要求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2015年,井冈山市“提升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在协调统筹国家、省以及社会层面的帮扶力量和资源基础上,凝聚全市的力量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绘就共产党人的初心答卷。
其次,加强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井冈山市创新领导干部帮扶机制,建立与贫困户直接对接的“321”干部帮扶责任机制。实现在全市范围内,由3200多名黨员干部组成25个扶贫团、126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奔赴精准扶贫一线战场,做到乡乡都有扶贫团、村村都有帮扶队、一村选派一个书记、一个贫困户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再次,加强作风建设。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脱贫攻坚,给钱给物,还得给个好支部,探出好思路”,[5]并指出选派“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工作成功的关键。井冈山市十分重视选派、管理和培育“第一书记”的工作,在许多做法上有创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井冈山想方设法把村里有文化、有干劲、有魄力、有眼光的各类“能人”推向村干部岗位。他们努力建公共设施、办公益事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在群众面前的曝光率,逐渐不断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最后,坚持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共产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就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6]井冈山市广大扶贫党员干部走进贫困户家里,更要走进贫困户心中。他们通过党员活动日开展了在贫困户中采集微心愿的活动。有的贫困户微心愿是想要“一个电风扇、一个书包、一个电饭煲”等简单具体的心愿,还有“希望能硬化进户道路”“希望解决土地租金拖欠问题”“希望发展产业”等难度大、要求高的“微心愿”。井冈山市按照“干部能帮什么,自己就认领什么”的原则,合力点亮群众“微心愿”。党员干部认领贫困群众“微心愿”党日活动,帮助党员干部了解了贫困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贫困状态,是一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生动的党性教育,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激发了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的目的。
二、井冈山市精准扶贫工作筑牢社会民生正义平台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生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学中有丰富的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的美好生活,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民生领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井冈山市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在2014年是4637户16934人,贫困发生率为13.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7]精准扶贫坚持瞄准“两不愁三保障”,是直接乡村社会民生建设的公正问题。不能抬高扶贫标准更不能降低标准,抬高扶贫标准容易诱发产生养懒汉的心态,这是对其他坚持勤劳奋斗的非贫困户群体带来极大心理冲击;降低标准没有起到“真脱贫”的目标,不仅影响脱贫治理的问题,从长远看是损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井冈山在扶贫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社会公正原则,创造性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一是优先保障“生存发展基本权利”。二是注重探索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起来”的扶贫模式。即“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保起来、住不了的建起来、建好了的靓起来”五种模式。井冈山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关键打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战役。
第一,产业扶贫。井冈山的产业扶贫改变了以往对贫困户“光送钱送物”的做法,而是“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目的是只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灵活“就业”,实现自食其力,解决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此外,井冈山市围绕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方向,提出“一村一策”的办法,还有积极创新方面:一是减少贫困村产业雷同化的难题,二是化解贫困户产业风险,三是努力壮大集体经济,为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第二,安居扶贫。对于一些贫困户因长期贫困,住在危旧楼房,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单独改善居住条件的,根据井冈山市“住不了的建起来”的要求,利用“五个一点”,通过自己出资、部分扶贫资金、部分银行借贷等等,解决贫困户的基本住房。井冈山的安居扶贫除了定点的针对贫困户的改建外,还积极扩大溢出效益,“建好了的靓起来”,通过乡村的通路、通电、通讯、改厕、公共设施建设,实现美丽乡村目标。这些做法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广大村民有了获得感,调动了他们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三,保障扶贫。精准帮扶就要挖穷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要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家人身患疾病”和“文化教育程度低”是贫困户的两块“穷根”。据调研中发现,因病致贫是井冈山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拦路虎”,比如,井冈山市2016年有贫困户4163户,贫困人口13852人,其中因病致贫2752户,占总贫困户的66.11%,贫困患者3953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8.54%。党的十八大以来,井冈山山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一人得病、拖垮全家”的态势依然严峻,这不仅是社会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的基本道义问题。据此,井冈山市在为所有贫困户全额代缴城乡基本医保、大病保險、医疗附加险和重症疾病保险的基础上,还对慢性病推出门诊医药费用报销,建立健康扶贫第六道保障防线。贫困病患者的医药费用,政府报销了九成,自己承担费用的比例大大降低。在调研中,一些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纷纷表示:谁也不希望自己家里人生病,生病后病人觉得拖累家人,心理过不去,压力大,病就养不好。现在有政府扶持看得起病了,心情舒畅了,病也好得快,全家人不再恐慌了,家里能够工作的可以安心工作赚钱养家,一家人有了笑容,又找到生活的希望。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困群众中许多都是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经营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8]因此要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才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井冈山市发展教育扶贫,首先是要直面解决贫困群众遭遇的教育公平问题,关键在保障贫困户孩子入学机会。其次是办好职业教育,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
三、井冈山市精准扶贫工作打造道德正义高地
在多年扶贫实践中发现,有些贫困户没有脱贫动力,想躺在国家政策里,“靠着墙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像这样没有脱贫动力的贫困户,对帮扶工作人员是很不道义的,对其他社会成员来说,他的做法也是十分不公道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因此精准扶贫强调“扶贫更要扶志,提升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彭夏英为井冈山神山村村民,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她说:“政府只能帮扶我们,而不能抚养我们,我们也要为政府分忧。”“扶”与“抚”体现了贫困户是否能发挥主体性的差距,可见“志智双扶”对做好攻坚扶贫工作有重要意义。井冈山立足于弘扬井冈山精神,打造道德正义高地,激发贫困人群内生动力,做了许多探索性工作。
首先,激发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内生动力。第一,开办“新时代讲习所”,弘扬井冈山精神。注重舆论发动,帮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增强贫困群众向贫困宣战的决心;第二,开展脱贫培训会,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消解贫困群众畏难情绪;第三是感受扶贫力量,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比如宣传井冈山市社会力量帮扶情况,如华润集团、江铜集团捐资助推帮扶脱贫;380名返乡创业者成为带动贫困户致富的新引擎;还有一批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勇于奉献、自强不息。这些均是为促进贫困户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不要一味“等、靠、要”。
其次,乡风文明建设与扶贫攻坚双轮共驱。井冈山精准扶贫在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将精准扶贫与道德建设同时推进。首先,扶贫首先要治愚,以精神文化激励人。井冈山按照“十个一”的标准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即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义务宣传员,成立一个道德评议会,成立一个志愿者服务队,推选一批文明示范户,出台一部村规民约,出台一组家风家训,组建一家图书室,建成一个文体活动小广场(舞台),建成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制作一个身边好人榜。
最后,培育感恩奋进道德情操。井冈山市基层村组织认真开展面向贫困群众的“三会”活动,即“培训会、点评会、道德评议会”。在会上,贫困群众抱着人穷志不短的初衷,勇于参加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发扬风格,提升境界。“我不想当贫困户,贫困户的小孩找对象都难”,这是神山村彭夏英经常同邻居讲的心里话。她抓住2016年以来神山村旅游发展的大好势头,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2018年,仅这一项,家里就有10万元收入。彭夏英不仅自己主动申请脱贫,还积极带动村民一起脱贫。在改造土坯房、出资入股合作社、支持村里公益事业等事情上,彭夏英处处带头[9]。
四、井冈山精准扶贫工作践行了程序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井冈山市精准扶贫工作以“精准”为靶向,践行程序公正,探索了“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如何退”的四个阶段的机制建设,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一)“扶持谁”的精准问题
井冈山市汲取以往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为了评选出真正的贫困户,创新出“12345”和“红蓝黄”卡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机制。井冈山市“12345”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机制有两个至为关键之处。其一,注重群众参与和监督。牢牢把握“村内最穷、乡镇平衡、市级把关、群众公认”原则,对贫困户候选人进行公示,做到全面筛查逐一复核。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过群众参与和监督可以坚决杜绝家庭户、友情户、关系户。其二,井冈山市在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还创建了“红蓝黄卡”分类识别机制。“红黄蓝卡”在巩固识别机制程序公正的作用最少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作用:一是区别贫困程度。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细分为“红卡”户(特困户)、“蓝卡”户(一般贫困户)和“黄卡”户(贫困程度相对较低),可以把政策、资金、项目优先用到“最不利者”的身上,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分出了轻重缓急的顺序,为精准脱贫找出口[10]。
(二)“怎么扶”的精准问题
精准扶贫还瞄准了“扶什么”“怎么扶”“谁来扶”的精准问题,即“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如果扶贫“项目、资金、干部”监管不精准,就有可能出现微腐败,那么精准扶贫就可能变色、变味,热热闹闹的背后,结果难以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目标。可见,“扶什么”“怎么扶”“谁来扶”的精准,是实现“真脱贫”的关键问题,也是精准扶贫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问题。井冈山市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不断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将资源、资金配置到乡镇场一级平台,向贫困村和贫困户聚集,提高精确度和有效性,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机制。此外,井冈山市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完善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评估等管理制度和监管程序,筑牢了廉政扶贫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如何退”的精准问题
井冈山市严格履行“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不搞福利模式,达到了脱贫标准,贫困户和贫困村就要“脱贫摘帽”。第一,重视思想教育引领。贫困户享受国家的诸多扶贫政策,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贫困户就应该自觉为国家卸下扶贫责任,今后通过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这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道义性的立足点。第二,探索“进退”动态机制。井冈山市按照认真比对系统信息、档案卡信息与实际信息,及时更新贫困户的相关信息“四个一致”的原则,定期组织对贫困对象的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就业等变化情况进行核查,根据核查结果及时调整,动态掌握数据精细化管理一户信息,畅通出口。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时隔9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是新时代井冈山干部群众扎根红土地,坚定跟党走,用奋进之笔谱写的一部“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时代诗篇。在未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井冈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必须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突出提升民生福祉为导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国“贫中之貧、困中之困”的地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继平.“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揭晓井冈山市精准脱贫案例入围[N].井冈山报,2018-12-11(01).
[2][6]张晓松,朱基钗等.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甘肃考察纪实[N].人民日报,2019-08-24(01).
[3]张晓松,杜尚泽.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9-05-24(01).
[4][5][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7]习近平.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16).
[9]特约调查组.神山村,神气起来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调研行)—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脱贫调查[N].人民日报,2019-09-20(02).
[10]本书编写组.不忘初心 率先脱贫 井冈山市脱贫攻坚实践[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