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于内科急危重症,主要症状是胸闷、呼吸困难等,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预后差,死亡率较高。病人发病后心脏收缩力明显减弱,可诱发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等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在AMI病人中,HF发病率高达48%,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影响病人心脏功能,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心室重构,最终引起死亡[1]。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属于内源性激素,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其能够舒张平滑肌,减轻心室负荷,改善心功能[2]。基于此,本研究在生脉注射液基础上联合rhBNP治疗AMI合并HF病人,并对治疗后病人心肌标志物和心功能进行检测,以期为此类病人寻求高效治疗方案。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合并HF病人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8~74岁(59.39±10.25)岁;梗死部位:前壁19例,下壁28例,复合壁6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24例,Ⅳ级11例;合并症: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9例,糖尿病4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26~75(59.43±10.31)岁;梗死部位:前壁17例,下壁29例,复合壁7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23例,Ⅳ级14例;合并症:高血压15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6例。两组性别、心功能分级、年龄、合并症以及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关于AMI诊断标准,同时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4]中关于HF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0~80岁;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③存在肝肾功能严重病变;④伴有活动性出血、有出血倾向或者血液系统疾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合并自身免疫系统或炎症性疾病;⑦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⑧存在心肺复苏史;⑨先天性心脏病、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⑩存在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脂、降压、降糖,并给予硝酸酯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对照组给予rhBNP(规格:0.5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0033,厂家: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以1.5 μg/kg负荷量进行静脉推注,然后以每分钟0.007 5 μg/kg的速度进行静脉泵注,共治疗5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脉注射液(规格:每支20 mL,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178,厂家: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将60 mL生脉注射液加入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病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 T,cTnT)水平。采集病人肘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备用,其中NT-proBN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余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流程进行,由美国BD公司提供试剂盒。②超声心电图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le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每分输出量(ardiac outpu,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③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采集病人清晨空腹时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并分离血清待测,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流程操作。
1.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心脏内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5]对临床症状、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显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无变化。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283,P=0.038
2.2 两组血清CK-MB、NT-proBNP、 cTnT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K-MB、NT-proBNP、 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K-MB、NT-proBNP、cTn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CK-MB、NT-proBNP、cTnT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2.3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DD、CO、SV、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O、SV、LVE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超声心电图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2.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AMI是常见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斑块破裂,进而形成血栓并阻塞血管腔,最终造成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6]。HF是AMI常见并发症,心肌严重缺血后,可引起心脏泵功能衰竭,导致病人死亡。AMI合并HF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不仅伴有心脏结构改变,而且出现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同时血流动力学异常也参与其中[7]。大量研究证实,在AMI合并HF病人心室重构中,炎症反应发挥重要作用[8]。坏死的心肌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内容物,可诱发局部炎性反应并分泌大量炎症因子,参与心肌细胞凋亡,加速心肌纤维化,进而参与HF发展。TNF-α、IL-6均是常见炎症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活化后分泌,前者可刺激T细胞释放炎性因子,通过加剧炎症反应而加重病情,可有效评估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9],后者可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刺激炎性蛋白发挥功能。二者通过相互诱导,从而发挥炎性作用[10]。hs-CRP是急性时相蛋白,当机体组织受到损伤后,由于炎症性刺激,肝细胞可合成hs-CRP,AMI合并HF病人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可作为评估病人病情的敏感指标[11]。
rhBNP主要由重组DNA技术合成,与内源性多肽作用机制相似,属于内源性激素,其可与内皮细胞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结合,从而提高环磷酸鸟苷浓度,还能舒张平滑肌细胞,扩张动脉和静脉,进而减轻心脏负荷[12]。该药物不仅可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还能够阻断近曲小管重吸收钠,从而增强肾小球滤过率,提高钠排泄量,发挥利尿作用,降低体循环阻力,最终减轻心室后负荷[13]。生脉注射液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作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能够有效抑制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和心肌供血;促进心肌细胞DNA合成,清除并抑制羟自由基,降低代谢产物对心肌的毒性,改善心肌能量代谢[14]。此外,其还可增加心脏SV,具有一定心肌耗氧量作用,同时可促进人体皮质酮分泌,对心力衰竭病人异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纠正,并降低血清TNF-α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LVEDD、CO、SV、LVEF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生脉注射液与rhBNP联合能够抑制病人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本研究进一步对与疾病相关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TNF-α、hs-CRP、IL-6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生脉注射液与rhBNP联合可有效抑制病人机体内炎症反应。而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提示生脉注射液与rhBNP联合较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好,可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进一步对心肌标志物进行检测,CK-MB、NT-proBNP、cTnT均是常见的心肌标志物,其中NT-proBNP属于肽类激素,主要由心肌细胞合成,不仅半衰期长,而且结构稳定,受其他因素干扰较小。研究表明,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均呈正相关,可有效评估心功能变化[15]。当心肌细胞损伤时,CK-MB水平可于24 h内达到峰值,而cTnT可快速进入血液,其水平升高时间可持续数天,二者均是评价心肌细胞的敏感指标[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CK-MB、NT-proBNP、cTnT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生脉注射液与rhBNP联合可有效提高病人心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rhBNP治疗AMI合并HF病人,可有效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提高心功能,抑制血清TNF-α、hs-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未对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将在增加样本数量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