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引发的急性、持续性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1-2]。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3]。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AMI 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4]。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疏通梗死相关动脉,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或限制,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但PCI治疗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术后出血和冠状动脉夹层等[5-6]。同时,PCI术后可能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等术后并发症,造成二次损伤[7]。目前,在PCI术后会常规给予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阿托伐他汀等)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但心血管不良事件和PCI术后并发症仍会发生[8]。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脉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AMI病人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并发症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术的AMI病人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30~79(56.73±9.82)岁;病程1~5(3.13±1.57)年;试验组,男36例,女27例;年龄28~78(57.48±12.74)岁;病程1~5(3.63±2.01)年。纳入标准:AMI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会议制定的有关标准[9];符合PCI适应证,并同意接受PCI治疗的AMI病人;PCI术后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诊断标准[10]。排除标准:①冠状动脉移植和严重瓣膜病变病人;②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病人;③伴有急、慢性炎症感染者;④患有严重肝、肾、脑血管疾病病人;⑤近期服用抗凝药物和凝血功能障碍病人;⑥不能完成本研究病人;⑦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病人。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Killip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PCI术后服用常规治疗药物:阿司匹林(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39,规格:每片100 mg),每次100 mg,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39,规格:每片20 mg),每次20 mg,每日2次;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527,规格:每片20 mg),每次20 mg,每日1次。试验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通脉胶囊(山西仁源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169,规格:每粒0.5 g),每次5粒,每日2次,口服;尼可地尔(默克雪兰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35,规格:每片5 mg)5 mg,口服,每日3次。所有病人均在PCI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相关药物,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判定 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Ⅰ级:部分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Ⅱ级: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可以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慢;Ⅲ级:冠状动脉远端完全而且迅速充盈与消除,类同正常冠状动脉血流[11]。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CTFC)和90 min内ST段回落百分率;②术前及术后的TIMI血流;③计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反复性心绞痛、心源性猝死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④PCI术后并发症(牙龈出血、穿刺点血肿、再灌注心律失常、便血和尿血)。
2.1 两组90 min内ST段回落率和CTFC比较 试验组90 min内ST段回落率较对照组增高,CTF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90 min内ST段回落率和CTFC比较(±s)
2.2 两组PCI前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PCI前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比较 例(%)
2.3 两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反复性心绞痛、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出血、穿刺点血肿、便血和尿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发病率约为94.96/10万,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发病率还在逐渐上升,AMI是冠心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AMI病死人数占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12]。目前,我国AMI病人总人数超过了200万人,本病虽然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但也有年轻化趋势[13]。PCI是AMI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病人各方面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当发生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阻塞>75%时,临床提倡尽早使用PCI治疗[14]。但PCI本身是一种有创性治疗,可能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微血栓形成,使阻塞血管末端出现无复流的发生,影响PCI的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15]。同时,有部分病人在行PCI术后血流放缓甚至血管未扩张,增加了PCI术后病死率[16]。因此,改善血液的抗凝功能和溶解PCI术形成的微血栓在PCI术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将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等作为PCI术后常规治疗药物,虽然这些药物能显著提高PCI的治疗效果,但临床效果不够理想。
通脉胶囊成分为丹参、川芎、葛根。丹参具有活血功能;川芎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葛根具有升阳解肌作用;三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17]。尼可地尔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具有似硝酸酯类药物特性,使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增加钾离子向细胞外流,抑制了钙离子的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引起细胞膜超极化,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减轻了心脏的前后负荷,使心肌缺血得到改善[18-19]。90 min内ST段回落率是反映溶栓有效
的重要指标,CTFC和TIMI血流分级可以客观地反映冠状动脉血流连续性[20]。本研究发现,试验组90 min内ST回落率较对照组增高,CTF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CI治疗后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脉胶囊和尼可地尔联合应用可减少PCI术后慢血流,抑制微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PCI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脉胶囊和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状况,同时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及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通脉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及并发症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尚缺乏,对于推广通脉胶囊联合尼可地尔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