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浅论

2019-12-26 23:5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师范生政治

张 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我国特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经历了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分合,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也经历了合并增加变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后,法治内容被并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使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了大幅度的变化和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目标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法律知识系统培训

法律知识长期未纳入思想政治国民教育体系,导致高校思想政治专业的课程安排中,长期没有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思想政治课师资缺乏法律知识。而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中已明确了法治教育的内容。这一现实情况呈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师资的要求不一致。

1.2 思想政治课师资培养目标与培养路径的矛盾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也是各高校在国家总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所体现的培养目标必须既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特色,又要兼顾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特点。”[1]依照新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引导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法治意识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对应思想政治新课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目标就应该按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会教、善教、乐教”为目标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仍然严重。脱离现实要求,没有很好地与培养应用型人才形成有机统一。“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只有培养出合乎思想政治课理想师资,才能培养出有道德、讲礼仪、懂法治的学生。

1.3 课程组合欠合理性

从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安排上来看,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开设大都是分离的。首先,是时间上的分离,一般都是一至三年级学理论课,最后一年是实践课(教学实习)。其次,是地点的分离,理论课一般都在高校本部由教师教授学习,而实践课(教学实习)大都安排在校外的中学实习。再次,是理论课时间长,实践课时间短。理论课与实践课从时间、地点上都是分离的。这种组合不利于学生渐进深入的学习。从专业课与公共课的组合上来看,同样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专业课的专业性比较强,意在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培养学生能独自解决专业关联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师资和时间上都是学校安排课程时得重点考虑的。公共课是基础性课程,但往往被忽视。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安排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1.4 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评价,一般是对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评价。对理论学习评价大都是通过闭卷考试,以分数评定。实践评价以学生教学实习上课综合情况评定。往往忽视了学生大学四年期间思想变化、意识形态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等,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制定一个科学的可以实操的能显现公平公正的评价体制,以客观反映教学学习情况,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习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

简而言之,目标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通过人们的努力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实现期望的目的。因此,本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应是通过大学期间的教学和实践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形成了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有较高的政治、经济、法律思维,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高度责任心和教学工作能力,能较好地适应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其目标也就是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必须符合中国的实际

中国的梦想就是在本世纪中叶将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这个梦想就需要全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奋斗,这就是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数千万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现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力量激烈较量,西方亡我之心不死,从未放弃“西化、分化”中国,这就是中国面对的现实。因此,我们必须坚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的教育方针的要求,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面对的现实,也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要务。

2.2 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1988年3月出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学校党组织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的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是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中小学培养德育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职责。《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提出提高办学层次,推进师范院校改革。许多综合性大学也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并将政治与思想品德专业(师范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统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培养非法律者在法律、法律程序、法律制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掌握以其为基础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的要求。”[5]法治教育并入了国民教育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道德与法治》课标中。

不论专业怎样改革,课标怎样变化,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始终没有变。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措施的完善

3.1 优化课程设置强化理论传授与技能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关系到教育改革,关系到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关系到思想政治专业师范生的目标培养的根本性问题。本人认为,有必要对思想政治课的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创新。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作为课程设置的首要目标。要打破老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思维模式,以《道德与法治》新标准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法治教育,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和育人规律。注重思想引领和思维能力培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做到有的放矢,培养思想政治课的合格师资。

3.2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与学的考核

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考核非常必要。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应制定具体细致、周全、连贯的教师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评价,还应包括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评价,对教师关注学生成长的评价。[6]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来正确反映学生的真才实学。考评学生知识获得过程和使用过程更为重要。可设专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考查研究,写考查报告,最后做出综合评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及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使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更加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师范生政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