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曦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已经逐渐具备了不同于普通高校的适应性和功能性指向,高职教育已进入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的发展阶段。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关于文化自信教育还存在着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1]。因此,本文章从文化自信的内涵为出发点,围绕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阐述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养途径,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特别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为新时代高职学生应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应充分认识文化自信的内涵,并不断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符合中国国情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源,新时代大学生应充分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在不断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二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客观看待和对待西方和外来文化。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要清醒的认识西方和外来文化,即要吸收其精华,对不符合自身发展及违背社会传统文化观念的西方和外来文化进行抵制。对西方和外来文化始终保持科学的态度;三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对中国的先进文化充满自信。处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高职院校学生应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发展坚定信心。中国的先进文化不仅可以带领中国不断向前,而且可以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发展方向[2]。
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普通院校相比,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层次不高,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3]。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及外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出现了对中国先进民族文化的漠视,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深,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必然要求,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注重专业培养,在教学课程中与传统文化教育挂钩的越来越少,致使传统文化教育被忽视,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淡出了教育机构及学习者的视线,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先进的传统文化认知不足。众所周知,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西方及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具体表现在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缺少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致使高校、教师及学生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
新时代学生对多元化文化的盲目认同主要表现在:对外来新鲜的西方文化、新潮流文化及网络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过度认可和盲目崇拜。大部分学生仅通过电影娱乐等方式,了解和接触西方和外来文化,体现在外来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对外来西方语言、行为的绝对认同和模仿。高职院校学生通常认为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口头语言上不自然的会夹杂着英语常用词汇。大部分学校及学生将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过分重视,而对中国端午节、重阳节及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兴趣不大。因此,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对西方及外来文化缺少全面了解,不能客观分辨,从而出现表现出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
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基本目标。因此,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新时代学生应通过中国先进文化来不断要求和完善自我,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捍卫者。然而,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仍受短信文化、寝室文化等品味不高的非主流文化影响,使学生追求虚拟生活,产生消极思想影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关注,长期会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员是迫切和十分重要的。应通过以下几方面:
3.1 强化高职院校传统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定位、学校发展实际及市场发展需要,注重专业教学的同时,优化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中心,积极优化校园制度建设,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加强校园传统文化社团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社团活动。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加强校园文化的传播,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积极树立服务意识,做好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有序、积极健康的传统校园文化环境。
3.2 优化教学课堂,提升教师人文素质。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是培养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平台。首先,教师作为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引导者。不仅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更应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做到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学校也应加强教师文化素养培训,提高教师待遇,多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并鼓励和支持教师创新教学工作,丰富教学形式。同时,要对高职教育教学课堂内容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倡导实践技能与文化教育并重的思想,对课堂内容及教学形式进行改进完善,因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学习。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还可以聘请传统文化教育名师对传统文化进行讲座教学,不仅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升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文化自信。
3.3 建立科学有效的高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考核监督机制。高职院校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在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完善的文化考评,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大学生素养能力的考评机制,并作为用人单位考核和晋升的标准,以机制规范行为,以制度考量行为。通过科学有效的高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考核监督机制,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识,深刻理解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人才,应让高职院校学生牢固树立文化自信观念,树立文化自信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及学生共同努力,完善和丰富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培养路径,使高职院校学生做文化自信的实践者与倡导者,使每个学生更好地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红色经典革命文化,使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提升国家软实力,为培养新时代的文化自信的高职技能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