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鹏 张海燕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互联网+教育”日益深刻的改变着教育形态和人才需求。教育环境进入智能化,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和颠覆性塑造已初露端倪。
为主动适应新一代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于2018年4月又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上述“三个转变”中提到的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具体到学生身上来讲,就是要使他们具备信息思维和信息能力,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在大中小学生中,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最高、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需求最多、对网络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大。同时他们的信息素养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将加快构建,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推动大学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泛在化、智能化的学习时空,要求加强大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信息素养成为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
网络信息时代深化了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育模式的发展,大大突破了传统教育藩篱的限制。在如今的智能教育环境中,大学生能够较好的以满足个人成长成才需求为目的,进行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那么,面对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与应用模式,究竟应当如何全面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值得研究和思考。在教师的教化角色日益弱化、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日益异化、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强化的背景下,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关键在于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抓住这个关键点,其他问题必将迎刃而解。因此,全面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应着重解决好大学生自身面临的五大问题,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安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化加速在社会各领域渗透和应用,网上和网下的融合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今天,信息无处不在,大学生被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所包围,对他们而言获得信息仿佛唾手可得。但是,仔细查究就会发现大学生对他们所处的信息社会和信息环境的敏锐度、敏感性并不够高,对信息的认知程度偏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仍然停留在浅表层面。有相当多一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网络游戏、社交聊天、新闻浏览等带来的感官欢愉。而且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接受的教育以传统灌输式教学为主,学习上依赖于教师的知识传授,所获取的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导致被动接受信息成为一种习惯和惰性。大学浓厚的启发式、互动式、自主型学习氛围,则要求大学生能够自觉利用网络搜索信息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事实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大学生缺少获取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信息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树立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意识是大学生适应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先导条件。大学生应当在初入大学校园时,就自觉树立信息意识,学会利用校园网和图书馆等一切可利用的数字资源,有目的、针对性地获取信息,确保在浩瀚的信息世界里准确找到为我所用的资源。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没有教育信息化的达成也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在教育信息化中,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教育信息加速复制传播,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泛在学习环境将淡化大学的概念,大学阶段的学习告别“一锤子买卖”,成为大学生迈向终身学习的一个台阶。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掌握扎实的信息知识是大学生适应教育新形态、新模式的法宝。信息知识是提升信息素养的基础,它具体是指与信息相关的理论、知识、方法,主要包括信息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身处信息大爆炸时代,大学生必须通过掌握一定的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才能轻松自如的获取信息、辨别信息、使用信息,从而为将有用信息有效地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打下坚实基础。在信息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之外,大学生还要着重夯实基础知识和外语的学习。信息素养是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拓展和延伸,传统的读写算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大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的保证。信息化是世界性的,互联互通的世界要求大学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他国语言,以适应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
信息能力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问题,是大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体现,决定着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水平和层次。具体来说,信息能力包括收集信息、判断信息、表现信息、创造信息、运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于给定的目标或任务,大学生要能够以适当的手段,选择适当的信息源,以保证收集到的信息足够丰富。二是判断信息的能力。网络世界的信息错综复杂,存在很多无用的、虚假的、负面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必须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将感性信息升华到理性信息,以保证信息的有效可用。三是表现信息的能力。在当下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传播者。大学生不仅要学会从外界接受有用信息,还要以一定的途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四是创造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且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例如发表一篇论文,这是对他们的认识和思考一种深层次挖掘的体现。五是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是将信息资源有效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是大学生信息素养作用于现实的关键一招。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上述五方面的信息能力,才能在信息社会中茁壮成长。
网络世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兴起,在一代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逐渐走向繁荣,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另一种投射——虚拟社会。网络世界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日趋重要的地位。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为部分不良分子投机取巧、作奸犯科提供了滋生土壤。为应对这一问题,信息道德建设提上日程。虽然有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但信息道德以其潜移默化的强大约束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道德是对大学生拥有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之外更高、更基础的要求,只有在遵守信息道德的前提下,大学生的信息活动才有价值和意义。大学生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身先垂范,自觉遵守信息道德,提高从事信息活动的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平。因此,大学生要加强网络行为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扎实提高网络自控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道德水平,促使他们更好地在信息化社会中自律、自爱、自强。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深入,信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国家与国家之间上演着日益激烈的信息争夺战。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利器,它既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带来的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有力保证,又是抵御信息战和信息入侵的关键屏障。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有漏洞,那么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将处于他国信息战的直接威胁之下。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日趋普及的今天,信息安全极端重要。因此,维护信息安全,人人有责。信息安全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加以维护。从大学生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表现来看,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还不够高;二是大学生的信息安全实践水平还比较差。如,校园贷、校园诈骗案的频频发生,就是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实践水平有待提高的实证。大学生维护信息安全要从自身做起,在与网络打交道的过程中,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使用盗版软件,识别并远离网络诈骗,预防网络泄密,切实扎牢信息安全的篱笆。
全面提升信息素养是大学生适应教育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着力点。与教育信息化要求的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相对应,大学生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以“功成必定在我”的精神深挖内在潜力,通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的磨砺与锤炼,切切实实促进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