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刚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成都 611844)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和视频翻译。在这一过程中,译者不仅需要将译出语所包含的信息准确的翻译为目的语,还需要根据目的语的语言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以及对译文的检查完善。这就要求译者对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语言特色、文化特点乃至历史发展都有比较高的认知。但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却由于在此过程中时常受到自身语言能力的限制,而出现错误。
笔者选取了2015级葡萄牙语专业学生的葡萄牙语笔译和葡萄牙语口译课程中的翻译作业,共计5次。题材分别包含了:短篇故事、记叙文和新闻,共计305份。在这些作业中,学生出现了单词错译、逻辑不通、词法句法错译、成分残缺、过度直译、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漏译、错译等问题。其中最常出现的五个错误类型分别是:搭配不当(241次)、过度直译(207次)、成分残缺(195次)。
学生在翻译时,时常根据葡语中单词的含义,直接翻译成相应的中文词汇,却忽略了中文当中的搭配是否得当的问题。常见的搭配不当主要是指定中搭配不当以及动宾搭配不当。
原文1:O primeiro-ministro,Li Keqiang,apontou vantagens únicas de Macua em relação ao bilinguismo chinês-português:localização geográfica favorável;infraestrutura perfeita;ambiente apropriado para negócios;ser um importantíssimo elo entre a China e os Países de Língua Portuguesa (PLP).
学生译文:李克强总理说道,澳门在对于中葡双语教育有独特的优势:有利的地理位置,完整的基础设施,商业发展的适宜环境,也是中国与其他葡语国家非常重要的纽带。
评析:译文中“完整的基础设施”,“商业发展的适宜环境”均出现了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问题,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可调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商业环境”。
过度直译,即学生在翻译时,采用逐词翻译,完全按照葡语的语序,对译文进行排列的方式。这样的翻译方式,虽然能够把每一个单词的含义都翻译出来,但是却容易出现用词不当、句式杂糅或是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问题。
原文1:Macau teve,assim o papel de porta aberta da China para o exterior,o local de contacto e de cruzamento do Ocidente e do Oriente.
学生译文:澳门需要这样,因此中国对外打开了国门,澳门成为了中西方联系的十字路口。
评析:这个句子中“curzamento”一词,被学生直译,翻译成了它的基本含义“十字路口”的意思。但是,通观全文,这里说的应该是东西方文化在澳门交流,融合。虽然意思翻译对了,但是却出现了用词不当的情况。
在葡萄牙语中,由于动词变位便可体现句子的主语,因此,句子的主语是经常被省略的。再则,由于葡语中有非常丰富的代词系统,且十分容易与冠词、数词等词性混淆。所以,在将葡语翻译成中文时,我们需要把句子的主语补充出来,或是把句子的宾语找出来,才能避免句子成分残缺。
原文1:Quando lhe noto os olhos abertos e as mãos fechadas,já sei que aquilo anda mal.
学生译文:当看到他瞪大双眼,握紧双拳,就知道进展得不顺利。
评析:在原文中,分别通过动词noto和sei表示出了动作的主语是“我”。但是译文却没有注意到,都应该分别补充出来。避免动作主体不确定的情况。
针对学生在翻译作业中反应出来的常见错误类型,笔者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归纳如下:
在翻译长句时,学生缺乏对长句句子成分的分析和把握的能力,往往只能做到将长句中的每个分句或是长句中的每个成分翻译清楚,但是不能有效翻译成完整的、中文含义清晰的句子。在分析难句时,思维往往容易陷入牛角尖,不能跳脱出原本自身错误的理解方式,从而无法理解正确的分析模式。当译出语中存在生词或是比较特别的语法时,难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含义、逻辑关系进行推敲抑或是采取别的翻译手法对该生词和语法点进行翻译。欠缺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造成误译。
学生往往能够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含义,但却难以用通顺的中文翻译出来。归根到底,这是由于学生自身母语水平较弱造成的。而不能否认的是,译者的母语,即汉语,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决定其译作的优劣。翻译,是将一门语言表达的含义转换成另一门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所以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和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否将原文的含义准确进行传递。学生在作业中却时常发现不了自己所犯的逻辑错误,以致译文让人难以理解或是让人觉得荒谬可笑。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学生大多数的翻译错误,都是由于一些基本语法的学习不到位导致的。对动词各个时态的含义、各类代词的用法以及在句子中的指代、甚至各类比较特殊的句式等,都是需要加强的语法点。在记忆单词时,对基本词汇的记忆做的不到位,而且也仅仅只记忆了常用一两个的意思,而忽略了单词最原始以及派生出来的含义。导致在译文中,往往出现偏差。翻译往往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通常来说,这是一项团队作业。在自己翻译遇到瓶颈时,集思广益往往比自己一个人苦思冥想来得更有意义。所以,在翻译时也要学会与同学沟通。
翻译教学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在中文和葡语都具有良好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展开的学科。所以,通过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错译的原因,笔者思考了一些相应的策略,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是词汇。所以首先,要在基础教学阶段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并深化学生对词根、前后缀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词汇所指的含义。在授课时,对这些内容进行一定的重复和强调,在必要时,对学生提问或是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做总结,让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和积累。并通过利用这些词汇造句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加强学生对语法点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学生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葡语,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对葡语的理解还是基于自身对汉语的理解来进行的。但是由于汉语和葡语在语法上的差异性,这时常导致学生并不能正确理解部分语法知识点。并且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讲解时,也受此影响,只能采用中文进行解释,而缺乏了让学生比较、总结从而获得体悟的过程。所以,为了能让学生的翻译具备良好的葡语基础,有必要深化学生的语法教学。
为了达到这一点,首先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篇老师推荐文章的阅读,并在下次上课时随机指定学生就文章内容与同学探讨和分享。通过这种形式,希望锻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同学之间互相探讨的方式以及概括文章的能力。其次,对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长难句要通过逐层提问的方式,刺激学生对句子中的难点进行思考和推敲,以强化学生对长难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将这些长难句进行归纳总结。不仅要记录下原文和译文,在初期,还要记录下教师提问和思考过程,并对这些总结和归纳进行不定期抽查。
对这部分,可做一些比较具有趣味性的要求。例如:每周完成一次在日常的报章杂志、网络媒体当中找病句的作业。要求学生提交病句、病句出处、病因和改过之后的句子即可。抑或是采用作业互评机制,让学生在修改别人的翻译作品的同时,反思自身,修正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过的类似错误。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语的习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中文书目,并在指定时间内提交读后感,培养学生的中文阅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
通过对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葡萄牙语专业2015级本科班学生的翻译作业的分析,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总结出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学生在语言理解和翻译方面所存在的欠缺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在今后的葡萄牙语翻译教学中有所精益,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