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冠
(广州市花都区文化馆,广东广州 510000)
前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注重艺术修养的提高,群文舞蹈成为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群文舞蹈具有自娱性,符合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群文舞蹈创作呈现多元化倾向,如何进行群文舞蹈的有效创作成为重要关注点,对此,我们应结合具体创作经历,变革创新意识,努力创作出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和艺术审美的佳作。
院校的校园舞蹈,其服务对象是大学生,而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特点,对舞蹈创作的接受能力较高。而各院校为各种大赛创作的作品,多为艺术水准较高的“阳春白雪”,它的服务对象是专业人士。各系统的艺术团体,如铁路文工团、部队歌舞团等,主要服务对象是本系统人员,创作时针对性较强。各地的艺术团体,其服务对象并不固定,虽然他们也有“送戏下乡”的任务,但从商业演出情况看,多以城市观众为主。各地文化馆(文化中心)的全部职能都是围绕群众文化而展开的,故而它的服务对象就是当地群众。
比较而言,在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乡村、青年与中老年等等,由于接受教育程度不同存在着差别,其观众的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开展群众演艺活动,多以免费演出为主,还要送戏下乡、走进工厂、社区等,主要服务对象是当地最基层的群众,这与大学校园、歌舞剧院的观众相比,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欣赏和理解能力有限。
因舞蹈是肢体语言,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如语言类、演唱类,很抽象,本身就比较难懂,若在创作时不把观众的接受能力考虑在内,就很难创作出群众喜欢的作品。每项艺术创作,首先要预知作品的受众群体,尤其当绝大多数的受众是同一类人的情况下,更要重视这个问题。例如,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了一个笑话:有一个从上海来延安的歌唱家,只会唱洋调,老百姓听不懂也就没人喜欢他的歌,他很苦恼。有天清晨他在河边练声,有位老农痛哭流涕地走了过来。他很激动,心想终于有人能听懂我的歌了,于是就上前问老农为啥哭?老农说:听了你唱,我就想起了我丢的驴了,就忍不住了。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说明了艺术行为与受众接纳程度的问题。由此可知,在了解服务对象的差异和群文工作面对的群体后,舞蹈创作就具有针对性,能够实现有的放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由此可知:艺术创作必须置身于我们休养生息的这片土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群文舞蹈要尽量选择当地群众熟悉和了解的、接地气的题材,这样即便舞蹈中没有语言对白,也可通过欣赏舞蹈动作来了解具体内容。例如,2009年笔者创作了舞蹈《老友记》,表现的是当代农村的一对老友的今天和对当年的回忆。开场是两位老人在村头大树下下棋,老人身着圆领对开短褂,宽松阔脚裤,手摇芭蕉扇,这是岭南农村较常见场景和服饰。随着一阵鼓乐声,舞狮队由远至近(暗场处理),两位老人互不相让争先观看,表现了老人特有的“童趣”。听着熟悉的鼓点和曲调,看着热闹的场面,两人便想起了当年。当年,两人都是舞狮高手,身手敏捷,舞姿矫健,远近闻名……如今,你看我,我看你,弯腰勾背,一步三摇,两人不由得抚须大笑……这个舞蹈的场景、服饰、人物、故事、音乐都是农村群众所熟悉的,特别对老年人,哪位老人不怀旧呢?对年轻时的风采无不记忆犹新。再如,2012年,笔者创作了舞蹈《螺丝钉》,作品反映了退休老军人发挥余热,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的事迹。城市中老军人、老干部发挥余热参与各种公益事业的事迹经常有,群众也都熟知。所以,当群众看到熟悉的街道、熟悉老人,对他们将要做什么,也能猜出个八八九九。由此可知,对于艺术作品而言,观众只有看得懂,才会觉得有意思,才能看下去、入进去,才能受其感染,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群文舞蹈题材还要注重地域性,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富有当地特色的作品。俗话说百里不同语,十里不同俗,只要认真发掘,一定能找出有当地的特色的素材。另外,搜集、整理和研究当地非遗,是各地文化馆的一项职能,利用好当地的非遗,也是群文舞蹈创作的一条途径。例如,笔者根据花都区投灯民俗这个素材创作了舞蹈《抢头灯》。该作品运用现代编创手法,用舞蹈的形式再现了投灯过程,既展现了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也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个作品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新颖的艺术手段,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向观众展示了花都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投灯。又如,根据金银线绣这一题材,笔者创作了舞蹈《守艺人》。在编创上,笔者将钉金绣过程中的拉线、绕线等动作加以提炼、加工和升华,以优美夸张的写意手法,编创出既传神又丰富的舞蹈语汇,将绣娘的思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该舞还运用了异时空结合的技法,将当代技艺传承人与旧时钉金绣娘相融合,不仅表现了钉金绣的技艺传承,更突出了情与爱的接力和传承。通过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群文舞蹈有力地宣传了花都区非遗订金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笔者个人的创作经历来看,挖掘当地特色素材进行创作能够更好打造宣传区域文化内涵、符合群众精神需求的群文舞蹈佳作。
群文舞蹈的创作有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过程。其中艺术体验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进行舞蹈化、艺术化的过程,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转化。艺术传达是指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作者借助舞蹈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成熟的艺术构思转化为艺术作品并传达给观众。
舞蹈的编导是由编者和导演两部分组成,舞蹈不需要文学剧本,大多只有内容梗概或编导的腹稿。舞蹈的肢体语言是编与导结合产生的,编导是题材、体裁、形式、内容的创作者。所以舞蹈的编与导是无法分割的整体,不从事编就无法去导。而且群文舞蹈的编导可能考虑的更多,除了通常的动作、表情、调度、音乐、舞美、音响、灯光、服装等,还要考虑演员的选择、与演员单位协调、与演员协调排练时间、演员的接送等等。
(1)音乐
舞蹈的曲作者必须对编导的创作思路能高度理解,所创作的音乐才能与舞蹈内容高度吻合。
(2)构思
新颖独特的构思是打破创作僵化的有效途径。事件或者人物经多角度观察后,再经过认真地剖析,以独特的视角介入,这便是笔者进行舞蹈构思的过程。
(3)结构
结构包括引子、开端、展开、高潮、结局,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些只是点到为止或短暂的描述,结构层次的多少与剧目时间长短无太多关联。
(4)动作
动作编创的质量,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总之,舞蹈创作要深入生活,作品人物要个性鲜明,内容要新颖出新,结构要明确合理。创作群文舞蹈时可以以小见大,重视身边的小人物和小事情,因为往往小人物有大情怀,小事情能映衬出大道理。
群文舞蹈与其他专业舞蹈相比,其最大的差别在于所使用的演员。在专业团体或院校的舞蹈专业,编导面对的是专业演员或舞蹈专业的学生,在编排动作时选择余地较大,可使用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不用过多地去考虑某些动作演员是否能够完成。而群文舞蹈编导,面对的是业余演员,只能根据演员的基本条件进行动作设计,这样编导的动作设计必然受到演员条件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群文编导往往会运用更多的编导手法,来弥补演员专业技能的不足。群文舞蹈的演员的优点是热爱舞蹈、有积极性,缺点是没有系统地接受专业训练,肢体语言的运用和表达、高难度技巧方面与专业演员有较大差距。另外,群文舞蹈的排练多在业余时间,需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排练。由此在选定演员后,群文舞蹈应该首先进行基础训练,然后根据欲排剧目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达到训练目的后再开始剧目的排练。
群文工作由于职能所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辅导者。各地文化馆,既要组织各种文艺演出和参与各级的艺术赛事,又必须借助社会力量来共同完成,这就注定了群文工作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本文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本文为群文系统能够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为如何突破群文舞蹈的局限性、为同行能够进行更广泛地交流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