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国内外均对微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为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作用,在设计时应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既要考虑微课程的独立性又要兼顾其关联性。基础会计微课程的设计,在考虑微课程的普遍规律的同时,要结合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分解;微课选题确定后,进入最终的设计与制作阶段。
关键词:微课程;分解设计;关联设计;知识点群
doi:10.1608 3/j .cnki.16 71-15 80.2019.11.0029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1-0119-05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以及蓬勃发展的移动通讯技术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自由选择学习资源,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个性化学习特征明显。早在2012年,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2012高等教育版)》就指出:教育模式正在发生变迁,未来的学习将采用混合式学习、协作学习或网络学习等模式,人们期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及学习模式,教育者的角色将重新被审视。在2017年的地平线报告中仍提到了混合式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逐渐被高校所接受且使用率逐年上升。各种迹象表明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移动教育。
多样化与网络化的学习方式,对网络资源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网络资源由于内容庞大,学习者如需找到最切合的资源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另外,随着移动终端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器或者手机随时进行学习,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资源的小模块化、碎片化。微课因为时间短,可以满足碎片化移动学习的要求;另外,微课设计精致、重點突出,可以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微课顺应形势而迅速发展起来。
一、微课程相关研究与现状分析
(一)国外微课程相关研究
1993年北爱荷华大学化学教授勒罗伊.A.麦格鲁( LeRoy,A.McGrew)在等电梯时,激发出一个设想,即学生可以利用等电梯的60秒时间学习或者复习一个化学实验操作或者一个化学知识点,这就是著名的60秒课程,也是微课程的最早雏形。[1]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 DavidPenrose)正式提出微课程的概念。Penrose提出建设微课程的5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写出一份15~30分钟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节目长度为1~3分钟;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二)国内微课程相关研究
在国内,“微课”的概念是由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的。胡铁生提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强调主要载体为视频。[2]2012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出:“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强调主要载体为微视频,并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辅助性内容。余胜泉指出,微课是在微型资源的基础上附加教学服务的小型化课程,其基本结构包括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认证服务4部分。[3]强调微课包括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认证服务
通过以上概念的梳理和比较不难看出,随着微课程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人们已经从其“资源定位说”逐渐关注到“课程定位说”,即微课程的应用模式研究。
二、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程的设计是微课程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微课程的设计应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完善的微课程应能为学习者知识网络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支撑。微课程的内容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提供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又要考虑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为学生系统性地学习提供保证。因此,微课程的设计应包含内容分解设计、微课程内容设计以及微视频设计3个方面。其简略设计架构为: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包含分解设计和关联设计)一微课程内容设计(考虑教育、社会、技术、艺术、心理等因素)一教学微视频设计(考虑知识内容、教师的教学艺术、视频表征等因素)。
(一)微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
微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即是将课程按照碎片化学习的要求分解成相应的知识粒度,在分解时一方面应结合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尽可能按知识点进行划分,保证一个微课仅包含一个知识点,以适合短时间的碎片化学习;另一方面,知识粒度的划分要保证知识的相对完整性,以适应学习者的非连续学习状态。
微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也就是知识点的分解设计,微课程在进行知识点的分解设计时应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注意保持知识点内容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能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另外,微课程的知识点分解设计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知识点的最小化:微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应该是最小化的,要注重细节的设计,用尽可能详尽的内容阐述尽可能小的知识点,从而实现单一的教学目标。(2)微课的关联与聚合:微课是针对单一知识点展开的,承载的知识虽然零散,但又有一点的联系。因此,通过语义分析与关联技术,将多门微课聚合起来从而构成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在方便用户碎片化学习的同时,满足他们系统学习的需要。(3)微课的结构重组:微课虽然结构松散,但学习资源相互关联,设计完善的微课应可按照不同的主题,对松散的知识组块进行对应的重组、组合,从而为学习者提供隐形的、连续的知识结构。[3]
(二)微课程内容设计
微课程的内容设计要考虑教育、社会、技术、艺术、心理等因素,如何遴选适合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设计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美国约翰.M.凯勒( John M Keller)教授提出的ARCS教学设计模型指出:注意、贴切性、白信心和满足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4个主要因素,根据ARCS模型,微课应围绕这4个方面并结合微课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完成教学目标。
1.注意力的吸引
想要学生对一项学习感兴趣,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或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设计“现金支票的填制”微课时,可在课程导人环节设计实习出纳填制现金支票出错的小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现金支票填制的欲望。在教学环节,通过变化策略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学习资源呈现多元化的方式。
2.贴切性要求
微课内容设计要注意实用性,即能够帮助学习者解决某个问题,培养学习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说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人企业做出纳要填制现金支票,那么我们通过现金支票的填制这个微课来介绍现金支票的填制要点,并通过对易错点的设计以及学生的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印象,防止在实际填制现金支票过程中出现错误。
3.自信心的提升
微课设计应主题鲜明,首先明确微课所包含的知识点,使学生相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在教学环节中可设置多个节点,使学生在每个节点上都能体会到通过努力学习到相关知识或掌握相关技能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如“现金支票的填制”微课,可设计理论学习、软件模拟操作和手工填写现金支票3个环节,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学习要求,那么学生可以通过每一环节的学习,学习到对应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其自信心。
4.学习的满足感
学习的满足感也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有价值的,能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设计微课时,可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现金支票的填制”微课,可模拟T作场景,通过真实的经济业务的处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微视频设计
微课程的视频设计应考虑视频的呈现方式、视频界面设计、视频制作技术等。
1.视频呈现方式
在设计微视频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合的视频呈现方式,如图形、音频、动画、实物展示等,尽量用直观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4]如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在设计微视频时应用真实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展示核对的过程,而尽量减少一些文字性的描述,以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担。
2.视频界面设计
视频界面设计即通过技术的支持,使拍摄出来的视频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界面可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如通过镜头的切换和组接,使呈现的内容层次分明,表达的主题高度集中,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在画面设计上要求界面和谐,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视频制作技术
媒体设计决定微课程最终的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形式的微课程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常见的微课程的呈现方式有:手写板书式、实景拍摄式、课件动画式、讲授与PPT结合式、交互式等。在录制微课时应根据知识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用以弥补非现场教学的不足,达到微课程教学目标。如对于一些操作性知识,可以采用实景拍摄式,边操作边拍摄,从而最大程度上还原现实场景,给学习者以最直观的体验。而对于比较抽象的结构原理等知识,可以采用课件动画式形式,使微课程变得生动活泼、易于理解。
三、基础会计微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微课程的设计应从课程的角度出发,采用系统化设计方法,具体设计过程共分以下几步:
(一)基础会计课程分析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基础会计课程基本安排在高职第一学期,在此阶段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高中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模式中,尚未适应大学学习模式;另外,由于学生未进入过社会与企业,对于会计专业的认识尚处于懵懂状态。基础会计作为基础会计专业课,其主要特点为:(1)专业性较强,诸如会计要素、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凭证、报表等专业知识常常难以理解掌握,学习难度较大;(2)基础会计知识点较多,而高职第一学期学生要参加完军训以后才正式进入学习阶段,课时有限。在知识点较多而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学生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多,讲得快,消化慢。(3)学生基础差距较大,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较难控制。高职学生无论是学习基础还是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反映课堂知识太少,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另一些学生总在抱怨课堂内容过多,无法跟上学习进度。不同程度的学生坐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同样的内容,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亦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基础会计掌握不好而导致中级会计实务、税务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无法正常进行的现象,长期的学习挫折感使学生对会计专业彻底失去了兴趣。[5]
(二)基础会计内容分解设计及关联设计
基础会计知识点的分解设计一是要考虑知识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二是要按照专题进行整体设计。如会计要素专题,可以提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6个知识点,这6个知识点形成一个会计要素知识点群,学习者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知识点群学习到完整的会计要素知识,从而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另外,基础会计知识具有一定的层级性,学习者只有在掌握了前面的知识点以后,才可以学习后面的知识。如何使学习者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知识点,是基础会计系列微课必须考虑的问题。其解决的办法就是给系列微课设置名字和编号,微课的名字应反映本节微课所包含的知识点,如“資产”、“负债”、“会计等式”等。基础会计微课的序号在设计时应反映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基础会计知识的层级性来进行设计。如学生只有在学习了会计要素之后才可以学习会计等式,那么会计等式相关的知识点的编号应在会计要素的相关知识点之后。
在具体设计时,将基础会计分为理论和实务两个模块,具体分解如图1和图2所示:
(三)基础会计微课设计与制作
微课选题后,进入设计阶段,具体应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拍摄方法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等。在具体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录制时主要采用演播室拍摄、录屏软件+PPT以及录屏软件+实训軟件、外景、手写板等方式制作。每个微课时长尽量控制在10分钟之内,为方便学生用移动设备观看学习,视频尽量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尽量小于800M;音频要求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
以“现金支票的填制”为例,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1.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讲微课要求学生掌握现金支票的概念、具体的填制要点,并通过软件操作和手写操作两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
3.拍摄方式:实训室拍摄。
4.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易错点的设计以及学生的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印象,防止在实际填制现金支票过程中出现错误。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四)基础会计微课设计注意事项
1.将基础会计微课视为一门课程进行制作,在选取知识点时既要注意知识点的相对独立性,又要注意各个微课之间的语义关联,通过分层编号法将基础会计系列微课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使学生既能通过单个微课学习单个知识点,又能通过系列微课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
2.视频设计要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切入主题要快速,开门见山;内容设计要逻辑结构严谨、主题突出、条理清晰。根据基础会计的特点,主题可采用工作场景式导人方式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在内容设计上要注重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采用现场演示、仿真软件等形式增强学生职业认知度。
3.在录制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制作方式,讲解者要神态白然亲和、语言简洁明了。
4.微课应作为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与其他教学活动紧密配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6]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0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 02).
[4]杨圣华.知识分类视角下教学微视频呈现方式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 01)
[5]梁迎春.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09)
[6]孔风琴.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基础会计》为例[J].高教学刊,2019( 03).
[责任编辑:马妍春]
收稿日期:2019-09-05
基金项目: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微课程建设研究,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6 2018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教研1602-292);2会计技能竞赛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18-2022年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3);3.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项目(11);4.管理会计视角下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19SJA1522)。
作者简介:梁迎春(1979-),女,江苏南通人,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企业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