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下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2019-12-25 07:02林秀珠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分制高职院校设计

摘要:学分制是在传统学年制基础上改进优化而来的,然而在应用中也会产生较大的工作量以及更为繁琐的工作,使得传统的教务管理工作方式无法满足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院校教务管理系统。完整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需要从结构设计以及系统设计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务系统结构设计部分是采用了C/S模式与B/S模式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结构的严谨性。其次,系统设计方面从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建设与功能模块、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最后选取了用户权限管理以及新生资料管理两个模块为代表,探讨了教务管理系统模块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设计

d01:10.1608 3/j.cnki.16 71-15 80.2019.11.0019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1-0077-04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高职院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不仅具有高等性,还具有职业性,其培养模式应该更加灵活更富有弹性,才能担负培养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更能适应学习自由、人才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更适合高职生源差异和教学现状;更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教风学风建设,搭建中、高职,专本硕畅通的立交桥,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尽管我国在20世纪初已经在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但非常缓慢且艰难。直至今天,高职“学分制”仍然是建立在“学年制”基础上的“学年学分制”,学生有规定的学习毕业年限,并不能提前毕业。这种学年学分制在教务管理系统开发上,往往只利用了成绩、学籍等微量模块,人工管理痕迹明显,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快速转型发展的需求。而学分制打破了传统的学年制教学体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爱好选择课程,老师则对学生进行引导,解答学生在选课和学习中的问题,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水平,为国家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人才。相较于学年制教学模式,学分制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地寻找出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将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有利于缓解教务管理工作强度,提高教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此,本文设计了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希望能够促进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

二、教务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在进行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前,需要先确定教务管理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即要能够符合全院校数据一致性原则,并同时服务于院校两级部门,从而保证教务处与二级院校能够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完成相关的工作,并且能够将教务管理系统中的资源和信息分享给院校老师和学生,同时要求实现老师和学生能够在平台上发表意见,和院校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1]。为了确保教务管理系统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将该系统划分为两个板块:一方面是服务于高职院校教务处以及二级学院的教务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是服务于院校内广大的老师以及学生,方便他们进行信息查询和交流,这两个板块在运行过程中相互独立、互不干涉,但是共用同一个数据库,不仅保证了数据输入和输出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利于将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共享。基于这样的要求,本文选用C/S以及B/S两个方式对教务管理系统中的结构进行设计。

C/S模式又称之为客户端/服务器,主要是通过服务器与客户端相互配合实现二层机构功能。B/S模式也可以称之为浏览器/服务器,这种模式主要是在C/S模式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其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模式中的一个服务器进行改进,使其分成一个数据服务器以及单一或者多个浏览器服务器,由此实现三级用户服务器系统构建。在正常应用过程中,仅仅使用两种模式中的某一个,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可见,两种模式均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C/S模式主要应用在安全等级高、信息流量大、交互性好、数据查询方式多种多样、具有固定场所的情景下,能够在客户端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查阅,而B/S模式主要应用在安全等级要求不高、场所不固定、使用范围广的情景下[2]。为此,在进行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时,必须要综合考虑C/S模式以及B/S模式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将两种模式进行融合。

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教务工作人员能夠通过系统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以及管理工作,例如有系统参数设置、教学计划编制、课程安排、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要完成这样的工作教务系统必须要具有较好的便捷性与处理能力,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与交互能力,因此在设计面对教务工作人员的教务管理系统时可以使用C/S模式。另外,高职院校各个二级教务处需要安装软件客户端,在客户端界面通过输入账号和密码进入到应用界面[3]。院校老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实现考试成绩查询、考试课程安排、日常上课安排、网上选课等,这个环节不需要较高的安全等级,且使用群体分布较为广泛,因此这方面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采用B/S模式。院校内部的教职工以及在校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打开网址,通过在网站上输入账户与登陆密码来实现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访问[4]。

三、基于学分制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

(一)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建设与功能模块

设定教务管理系统的主系统采用MySQL,用户服务器端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10,客户端的运行建立在Windows系统基础上[5]。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是由C/S模式以及B/S模式共同结合创建的,其中囊括了许多功能不一样的模块,并且每个模块的运行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每一个都是能够完整运行的子系统。在整个教务管理系统中,C/S模块总共包含了14个方面,B/S模式总共包含了12个模块,其中学生和老师各占6个。如图1所示为教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示意图。

(二)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设计

1.运行环境安全设计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主要是由校内网设置决定的,这样的设定使得校园外的网络无法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访问,只有本校的人员才能使用。MySQL系统白身就包含有较多的安全策略,比如有访问权限设定、登陆密码验证等,因此,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具有较高等级的安全系数[6]。

2.运行系统安全设计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访问权限标准不是一概而论的,它是根据不同的用户种类分别设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即使同是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访问权限的设置也会存在差异,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修整,以课程规划管理用户为例进行说明,在正常的系统运行过程中,该管理用户可以获得对课程进行规划的权限,另外,在授予权限的同时系统还同步进行了如下的安全程序:

第一,软件代理技术。用户在访问数据库时,系统可以对访问的信息进行动态的刷新,能够更好地实现配置任务,另外,该技术还可以有效地拒绝标记的IP地址、非法入侵的IP地址,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第二,身份权限认证技术。需要访问数据库的用户必须通过身份信息的认证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第三,时效管控技术。用户在访问数据库时,系统会有时间的限定,用户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就会被系统强制退出,需要重新再次登录;第四,加密技术。教务管理系统对访问用户的操作以及身份信息进行严格的筛查,对用户登录密码输入环节采用反逆向还原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第五,系统数据保护措施。对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源使用双机热备份,数据库系统会在每天设定的时间对内部数据资源进行备份操作。另外,系统还能够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标记,并生成记录日志,高权限等级的用户可以查看此日志,从而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数据库异常问题[7]。

四、教务管理系统功能探讨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是将院校与二级学院的教务信息整合到一个系统中,这样的设定保证学生从第一次进入校园到毕业离校过程中的每一个信息都是统一化管理。高职院校建立了以教务处为核心机构,二级教务管理部门为下属机构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处根据二级教务管理部门的实际状况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从而改善教务部门的管理能力,优化教务部门的管理效率[8],下面选举其中的两个功能进行具体说明。

用户权限管理:该功能主要是针对院校老师和学生的用户登陆、账号密码以及使用权限的设置,C/S系统只允许教务管理人员进入,并且以每个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职责范围,设定相应的使用权限,共分为三个级别:没有操作权限、查阅权限以及修改权限,权限的设定需要由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统一安排[9]。

新生资料管理: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根据新生的招收人数,合理规划班级数量;其次,访问院校招收系统,并将里面的数据导入到教务管理系统中;再次,系统会根据导人的学生信息,自动进行学生班级的划分;随后,系统会对新生按照顺序编写学号代码,同时产生新生初始登陆密码;最后,将规划的新生信息打印出来,并在计算机上生成新生信息分班数据库。

五、结语

推行和完善学分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对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的具体任务[10]。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满足当前阶段日益壮大的院校规模,提高院校教务管理质量以及效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未来教务管理系统必然会越来越全面,也必然会在各个院校中广泛实施。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规律,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管理的匹配度,完善与学分制配套的管理制度。提升教务人员和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真正理解学分制的内涵要求。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取消水课,打造金课,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关注学生个性和共性发展。实行选课导师制,不断完善选课制度和重修制度,改革考核考试模式,取消清考制度。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同时借鉴本科院校的先进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分制改革,明确学分标准,优化学分管理,建立灵活的学分互转互认机制。总而言之,学分制的执行需要强大的符合学分制运行规律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支撑,同时也为建立“学分银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章宗标.学分制下教务管理系统的改进与完善——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02).

[2]李昶林.加强二级学院教学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策略——基于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6)

[3]王利江.基于完全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的改进和完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3).

[4]赵凯,段德俊,邱庆荣,何学纪.“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下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5]朱士璜.艺术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电子校务信息化建设之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 02)

[6]王帮海,李振坤,陈平华,等基于分散校区和完全学分制的网络化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05).

[7]连云凯,龙斌高校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05)

[8]吴风玲.C/S和B/S模式下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 01)

[9]龚沛曾,杨振山,周明敏,鄧秋君.通用学分制多媒体智能教务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实施[J].计算机工程,1997( S1)

[10]赵莺燕.基于学分制改革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J].亚太教育,2015( 18)

[责任编辑:盛暑寒]

收稿日期:2019-09-03

作者简介:林秀珠(1976-),女,福建莆田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学分制高职院校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