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习作建议”给出了7条建议,不少老师对其中后6条都有了解都有印象,第1条的关键词是哪个,很多老师茫然。
第1条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习作建议”的7条建议变成了5条,第1条的位置没有变,还是第一;内容上,一个字也没变。后面6条整合、删减为了4条。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经过七年的考验,最重要,不能变,要放在第一位。
这句话16个字,有三个重要的關键词。
第一个是“自我表达”。“自我批评”就是自己批评自己,“自我介绍”就是自己介绍自己,“自我表达”就是自己写给自己。为什么说作文是“自己写给自己”?自己写给自己的一定是真话。“你这个人怎么自己骗自己”,连自己都骗的人就有大问题了。“自我表达”可以用三个字来解释——“说真话”。这跟《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一脉相承。
第二个是“与人交流”。作文是用笔说话,作文是用来“交流”的,作文是要有人来读的。没有人读的作文就是没有“交流”的作文,就是“死”的作业,折磨人的作业。“死”的作文必然带来“死”的作文教学。多年来无数孩子讨厌作文,那是他们从来没有写过作文,他们只是写了一年又一年、一篇又一篇的那个名叫“作文”的作业,他们的作文没有人读,也没有“与人交流”。
第三个是“和”。如果是“或”,那只要在“自我表达”“与人交流”之间取一个。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或”,适合给别人看的就拿出来与人交流,不适合的就藏起来自己看。这里是“和”而不是“或”。“自我表达”了还要“与人交流”,这个在成人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在儿童却是那么正常、正确。这个“正常”“正确”来自对儿童的理解,儿童很难像成人那样分清楚哪些可以拿出来的,哪些要藏起来的,儿童比成人多了一项宝贵的权利——童言无忌。
马正平把作文能力分解为四个要素,作文技巧、作文人格、作文意志、作文兴趣,哪个排第一?几乎所有的老师说作文兴趣。哪个排第二?有的老师说作文技巧,有的老师说作文人格,有的老师说作文意志,什么答案都有。应该是写作意志。写作意志和写作兴趣合在一起,那就是“写作动力”。不管什么时候,作文教学第一要突破的是“写作动力”。不管什么作文流派,第一要解决的也是作文动力。
一个人说真话了、说的真话还有人来听来看,他就有说的欲望了。每次一拿起笔来就要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完了发现一个听众也没有,这样的作文不可能有动力。让学生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一条是解决写作动力的。
中国有个成语叫“持经达变”。心中有了“经”,就不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迷惘,不知所措。作文教学要“持”的“经”,还是《语文课程标准》。
(管建刚,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