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思政课改革 增强教学实效性

2019-12-25 01:13刘文一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时效性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阶段思政课教学的核心目标。现阶段,思政课存在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手段匮乏、教学时效性差等问题。如何推进大学思政课改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教学时效性,真正发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阵地作用是每位思政课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连贯性、形成教学横、横纵向合力将是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时效性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事业根基和进程速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宗旨是要在青年一代的思想中、灵魂中、行为中注入社会的主流思想,培养思想素质过硬、人格健全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主流思想的凝练。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阵地,如何在青年大学生灵魂中、思想中、行动中培育和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抓住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时代新特点的需要

(1)在多元价值体系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

对外开放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经验中积累,在探索中前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我们不仅成功的借鉴了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发展的有益成果,同时也成功规避了许多西方国家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这都缘于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潮伴随着资金、技术、人员等通过改革的大门涌入中国,首当其冲的就是青年一代。他们拥有最新的知识、最快的接受速度、追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又具有性格易变、思想成熟度较低、理性判断能力尚不完善等不稳定特征。因此,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教育、意识形态培育格外重要,在其人格中构筑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是其抵御外来意识形态的关键一步,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正确道路的基础性工作。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坚定其“道路自信”,这是对各种其他思潮和意识形态最有力的抵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道路保证。

(2)为新时代改革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涅槃重生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干预初级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越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需要高度统一的指导思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发展都统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下,青年人的人生发展、事业进步、贡献社会也都需要正确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理论成果,构成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动态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更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培育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筑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根基,坚定其“理论自信”的核心要义和时代要求。

(二)青年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必修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顺利進入社会的必要思想准备

陶行知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要。”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最高要求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青年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思想政治过硬、理想信念坚定是青年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展现自我、贡献社会的思想保障。张伯苓说:“试问,学校之设施是否合乎国家之需要?对于学生之输入,是否合乎社会之需要?早就之人才,是否将来对转移风俗、刷新思潮、改良社会之能力?若曰不能吗,是自小视教育也……若仅为个人增加知识技能而办教育,则教育神圣亦不足称矣。”大学教育之神圣是对青年学生思想、精神、灵魂的道德教育。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即是对其思想、精神、灵魂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任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践行就是对我国当代主流价值观的理解、认同、践行,是大学生融入社会、施展才华的基础道德保障。

(2)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基础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的概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社会性、可塑造性和可共存性。第一,价值认同具有社会性。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处于快速发展和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每个人的三观都具有差异性,但要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就要树立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即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健康的共同基础价值观。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的基础就是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第二,价值认同具有可塑性。青年大学生处于专业知识、思想形成、心里成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青年大学生思想、品格具有强烈的可塑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思想发展和人格形成,是使其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基础价值认同的关键一环。第三,价值认同具有可共存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是我国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核心思想精华,对青年大学生继承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观念性承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空间上具有基础认同性,它在每个独立个人中同个体价值观并列存在,但对个体价值观起到调节、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起到奠基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全体社会成员价值认同的基础和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青年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保持个体的鲜活特性,满足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需要,更要培养其基础的价值观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其道德底线认同、助力其完善理想人格、构筑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

(1)坚持社会主义大学性质不动摇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首先要坚持大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大学阶段教育一方面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而不是为其他别的主义培养人才,因此,大学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是教育教学应首要把握的政治红线。思政课是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播种者、育苗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大学的捍卫者和践行者。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意愿、民族的希望。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深处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应坚持的政治原则和永恒立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实践等过程中坚决拥护和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政策,保证党对教育的领导地位,保障党的政策、方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传授和传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领导人民在新时代改革、发展中凝练和总结出的基本价值观念,是党对国家、社会、人民三个层面发展提出的基本规范,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也是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体现。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塑造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社会道德与法律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相结合的历史写照。四门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使其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进程的中的思想和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理论体现,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理论保证。无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还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出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三)守住基本道德规范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人的劳动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充分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三个方面。这三者的充分发展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何使这三者和谐、有序发展,就需要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我认为社会性的本质体现在生产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人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每个人不仅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还是处于不同关系中的存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礼仪之邦,重视道德在国家、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需要暴力机关的保护,更加需要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它既是基础道德,也是核心道德,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出的基础道德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守基本道德规范,螺旋式上升的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形成和谐、稳定的局面奠定道德基础。

三、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主阵地”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够深刻

(1)知識传授不等于讲解深刻

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所有大学生的必是一门“铸魂育人”的课程,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材始终,其思想和精神体现我国国情、引领整体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目前,大多数思政课课堂,偏重知识传授、理论灌输,却缺少真正的入脑、入心教育。这一问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则是用简单的理论教授代替了入心的思想培育。观念的培育以知识体系的完备为基础,但却需要深刻的理解和领会才能进入被教育者的心灵,需要价值的认同才能引导被教育者积极、正确的理解观念的内涵。思政课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刻的认同感,对其理解缺乏有力的实践基础,因此,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观念培养和根植缺乏引人入胜的感情色彩、发自肺腑的心悦之情,用苍白的语言传授知识,难以在感情上打动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2)会背会讲不等于信念坚定

会被会讲就等于信念坚定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既是授课教师的情感基础,更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为执政者做好理论宣传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是政治思想的践行者和信仰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会背会讲上,对学生的教育就会变成枯燥的理论讲授,不带情感的知识传播。“一个教师,一方面自己沉浸在他的最优秀的传统中,同时他必须运用鼓励、暗示和批评的方法,把这些传统展示在青年学生面前,并且使他为这些传统所吸引。他将是广大世界和学校小世界之间的一个‘思想的载体,不知不觉地把菌苗感染给他的学生,使这些菌苗开花结果,养成技艺精良和热爱劳动的理想。”价值观念的培育要入脑、入心,就需要教育者真学、真懂、真信、真行,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人生信条。言传不如身教,尤其对于观念教育的学科,身教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和践行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教师把工作当作任务、当作赚钱的手段,而不能切实、深刻的领会其思想和灵魂,更不用谈信仰和实践了,这种认知水平会使学生对思政课失去兴趣,把考试、分数当作学习的唯一目的,长此以往,对观念的培养就会变成简单的知识的背诵,甚至连理解都被省略成了对知识的默写。

(二)课程形式单调

(1)课程载体以板书和PPT为主

真正打动学生的也许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但言语和行为的载体可能成为吸引学生听、看、学的第一步。思政课教学多以板书和PPT为主,板书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对思想活跃、生活方式新颖的青年一代来说,吸引力很小,甚至使其产生陈旧感而不愿意接受课堂内容。PPT是目前思政课教学中最常见的课程载体,学生在面对所有老师都PPT的情况时,会产生懈怠、司空见惯等情绪。大多数学生举起手机,照下PPT的内容就算做好了笔记,考试前找出图片进行知识背诵、通过考试,就完成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死记硬背也许能够停留在被教育者头脑中短暂的一段时间,但对价值观念的培育和养成效果基本为零。课程载体单调,缺乏吸引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尚且不足,何谈入脑、入心和实践。

(2)课程以讲授为主要方式

思政课教学被各个学校公认为是典型的理论教育,就应该以讲授为主要方式。讲授是知识传播最原始、最普遍的方式,但其问题是教育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很多来源于课程形式的丰富性。比如,实验法、实践教学、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但大部分学校的思政课仅仅局限于一个教室、一位教师、讲授、讲授再讲授。学生的直观感受就是单调、乏味,很多思政课课堂成为学生休息、自习甚至聊天的时点。现在,每门思政课都配备有实践学时,但真正能够应用起来的学校却是风毛菱角。学生安全无法保证、应该多把时间用在专业上、思政课考前背一背就行等原因成为被许多学校公认为“应该”取消或者占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的“充分”理由。因此,思政课长期以理论讲授为课程形式的局面难以打破,教学效果很难提高。

(三)课程孤立,缺乏联动机智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听的最多的就是学好专业,找一个好工作。这似乎已经成为大学教育颠扑不破的最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人才需要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社会、施展自我,但成为人才需要首先成为合格的人。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对心地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帮助;同时我们也得承认,对心地不是这么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徒然可以使得他们更加愚蠢,变成更坏的人。”合格的人才需要良好的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道德理论知识的普及,是对其道德观念的引导,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核心道德的基础保障。大学阶段,专业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学孤立进行是各高校的常态,思政课的道德教育缺乏专业课教学的支持,专业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缺位,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不能形成合力,是本科思政课教学孤立无援的重要表现。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对授课对象的分析、了解,对讲授内容的认识领悟,对教学手段的掌握创新,对教学方式的运用改造,对教学过程的投入把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大学阶段思政课教学还具有授课对象思想活跃,授课内容重点在思想引导等具体特点,因此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多层次宽维度的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对思政课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重视新鲜血液的注入

首先,思政课教学的授课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他们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同时,他们思想新、行为新,是时代潮流的引领者。什么样的时代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需要年轻教师的加入,用一种青年人之间特有的方式进行沟通,选择青年大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授课方式传播观念,更有益于达到价值引导的效果。其次,年轻教师掌握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建构,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探索和进步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自身先进的教师能更好的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寓教于常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是提升思政課教学实效性的人力保障。

(2)加强思政课在岗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在青年大学生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自身对观念的思想认可、价值认同、信仰坚定、实践探索。在岗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扎实,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把握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树立“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目标,社会、学校要创造机会、积极支持思政课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不断提高思政课在岗教师的政治觉悟、道德情怀,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坚定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打造理论扎实、思想健康、观念正确的思政课队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力量支持。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感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创造性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要使思政课教师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领青年一代以饱满的热情、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就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让其在思想深处自愿自发的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首先要保障思政课教师的实际需要,适度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学不再只是思政课教师谋生的手段;其次,更重要的是要从国家、社会、学校等层面真正尊重、重视思政课教师,彻底转变现存的忽视思政课,思政课要为专业课让路,思政课教师就是学校的边缘人员等观念和现象。再次,学校在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方面要重视思政课的独特性,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听取思政课教师的意见、建议,制定出真正符合思政课需要的课程设置方案,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方案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口号,更是对社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指导方针,因此,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层面,要首先让思政课教师感受到其理论的现实意义,才能让思政课教师真懂、真信、真行,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学生头脑中去。

(二)轉变课程形式,生动课程内容

(1)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成果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当前,“90后”甚至“00后”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有适合其特点的方式方法,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大数据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状,要加速丰富线上线下教育渠道和载体,善于运用互联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全媒体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建设“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网络教育空间。运用微信、QQ、微博、雨课堂等软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此外,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一带一路》、《大国工匠》等影视资料,直观、深刻的让学生感受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和时代需要。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学生思想

理论+实践应应成为思政课的教学常态。只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应分成两部分:一是红色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成果的高度凝练,是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道德原则和行为指南。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领会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深刻理解其内涵、形成价值认同有着历史性作用。二是通过社会实践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价值。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多来自其现实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借鉴其有效方式,通过志愿者服务、辩论赛、榜样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生活、人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信、知、情、意四个层面上的主动认知和积极践行。

(三)优化课程设置 形成教育合力

专业课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思政课教学旨在浇心、铸魂;专业课教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术支持,思政课教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素质保证;专业课教学成果体现在学生的专业水平上,思政课教学成果体现在学生的人格素养和道德水平上。杜威说:“教育上所原有的一切目的与价值的自身就是道德的性质,如训练自然的发展,修养社会的效率,都是道德的特性——都是一个社会里面良好分子的仁所具有的特色,促进这些特色是教育的职务。古语说,一个人做好人还不够,需做有用的好人。一个人要做有用的好人就是要有能生长在世界成为一个社会分子的能力,他与别人共同生活因此获得利益,他对于他人要有相当的贡献,使两方面能够均衡,他以人类一员的资格,以具有欲望情绪与意象的人类一员的资格,在社会里有所授受。”因此,思政课和专业课需形成合力,思政课教学中体现专业知识,比如结合不同专业内容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专业知识的传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专业课和思政课的有机结合,形成多门课程的联动机制,才能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要注重教育时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对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思政课应牢牢抓住的主导思想。思政课教学要结合本学科实际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保质保量的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浇灌和价值引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八个相统一”,思政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八个相统一”为核心指导思想,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对留苏学生的演讲[R].1957-11-17.

[2] 江泽民.同团结中央新一届领导成员和团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R].1988-06-24.

[3] 习近平.习近平在2016年B20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R].2016-09-03.

[4] 陶行知论普及教育[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77-78.

[5] 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79.

[6]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6:15.

[7] 沛西·能.教育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0.

[8] 洛克.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133.

[9] 陈仁涛.办好思政课 关键在教师[DB/OL].人民网,2019-03-28.

[10] 习近平.习近平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9-03-18.

[11]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商务印书馆,1935:650-651.

基金项目:文章为承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文一(1988.11- ),女,河北承德人,承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时效性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