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确立

2019-12-25 01:13姜兰陈赛凤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普世价值文化强国社会主义

姜兰 陈赛凤

摘 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裹挟着多种社会思潮,西方“普世价值”也趁势登场。被定义为“普世性”的西方价值观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普世性,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中国,要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上寻找答案。由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取向所组成的西方“普世价值” 在字面上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重合,然而二者在理论基础、本质特征、战略地位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在解构西方“普世价值”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力量源泉,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最深沉、最持久的价值观力量。

关键词:普世价值;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文化强国

一、西方“普世价值”并不普世

市场经济不仅裹挟着极端个人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等人伦关系的恶化,还导致信念信仰的丧失、公序良俗的堕落和社会道德的滑坡,21世纪的人类社会日益陷入一场深刻而复杂的伦理道德危机。伦理学家、政治学家、宗教学家、人类学家们不约而同地重拾普世伦理价值这一时代议题,以期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寻求价值共性,建立普适性的伦理价值体系。在此背景之下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核心的西方“普世价值”趁势而生,并向全世界繁殖推销。这些被誉为普世的永恒的真理是否真的具有普世性?这势必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解构西方“普世价值”的前世今生。

(一)从历史的维度上追溯西方“普世价值”

马克思认为价值源自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历史实践活动,同时,马克思并不绝对地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但他“反对理性主义、康德杜林式的将西方‘普世价值作永恒真理的理解,要警惕资产阶级将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价值取向冒充普世价值。”早在古希腊便产生了自由、平等等价值概念,但是能够被称为“自由人”的只是古希腊的贵族奴隶主,平等更是一个否定性概念。正如恩格斯曾指出:“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的作用比任何平等要大得多。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该词是在广义上使用),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在历史上,自称“理性的”西方谈论的自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包括贩卖奴隶的自由、包括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自由、包括向中国倾销鸦片的自由” ,甚至包括了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自由。人权、平等、民主的价值范畴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统治地位后才占据社会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维护的不过是男性公民的权利,为女性争取权利的奥兰普.德古热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是解构启蒙思想家们所鼓吹的天赋人权的有力证明。所以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直到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真正的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的人权才得以确立。民主的价值取向适应了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确立的民主制度便顺理成章成为资产阶级维护其经济垄断地位的政治工具。从历史的维度上稍作分析,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核心的西方“普世价值”便不再普世,更不应成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普遍适用的真理。

(二)从现实的维度上解构西方“普世价值”

一切价值观念的产生和传播离不开特定阶级对现实的政治、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利益考量,“普世价值”也不例外。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范畴由来已久,然而,在现实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直到商品经济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确立才占据社会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此后,难逃资本的扩张性规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产阶级不惜诉诸武力强行向他国输出其单方面界定的抽象的、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尺度随意解读的、具有双重标准的“普世价值”。在现实维度上,适度地将“普世价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概念与现实情况对接起来便一目了然。用资本堆积的美国大选究竟是民主美利坚还是“钱主”美利坚?宣称言论自由的美国监控本国和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的通信,这样美国一家的自由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接受的。坚决不接受并拒绝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美国以人权和民主为幌子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肆意破坏战争国人民的基本生命健康权,何谈人权?主张西方人权高于非西方国家主权式的现实不平等大大破坏了国际法制定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所以,在现实的维度上不难看出以美国特色民主、美国特色自由、美国特色人权、美国特色平等所构成的“普世价值”实质并不普世,而是其企图渗透别国意识形态、颠覆别国政治制度、阻碍别国民族复兴真实目的的虚伪外衣。

二、厘清西方“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

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剖析西方“普世价值”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并不具有普世性。然而西方“普世价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在字面上是一致的,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趁虚而入在多种社会思潮泛流涌动的中国误导民众、破坏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就需要從二者的理论基础、本质特征、战略目标等方面厘清两者的区别。

(一)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

抽象的人性论认为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人类具有共同的本性,在声称人人平等的同时放大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并且否定具体地历史地研究人性。抽象的人性和人性论是西方近代以来理论的出发点,“普世价值”也难逃其窠。持概念运动式抽象的思想家黑格尔,习惯将社会历史现象作概念运动式的解读,片面地强调并夸大抽象的、普遍的、一般的方面,忽视全面的、普遍的、一般的人类历史运动和价值理念。持感性直观式抽象的思想家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理解为具有普遍性的‘类,然而却忽视了人性的具体历史条件,西方人道主义便是这种抽象人性论的典型衍生品。马克思唯物辩证的思维逻辑从未拒斥过抽象的、普遍的、一般的现象和价值,但是,明确反对不合理的、单一的抽象,反对将社会现象和价值理念诉诸于单纯的抽象。作为西方“普世价值”主要内容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念虽然包含了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共性,但是,其无一不是近代资本主义历史的价值产物。马克思强调要警惕处于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将其特殊利益和特殊价值观念冒充人类的普遍利益和普世价值。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客观分析了抽象的人性论,看到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作为商品货币关系的承载者所表现出来的自利性,因其强调人性共同而且平等,还具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意义”;同时,对其将带有资本主义印记的人性抽象为一切时空中人类的共性,进而将短暂的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当作非历史性的永恒合法化,并向世界兜售资本主义非普世性的“普世价值” 作彻底的批判。马克思关于人性的论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充分说明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必然产生不同的人性和价值观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要求、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当代中国人民价值取向的集中表达。

(二)两者的本质特征不同

首先,西方“普世价值”具有抽象性。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的西方“普世价值”,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关系中的人性抽象化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自私自利的永恒共性,也將不同种族、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历史性的价值理念抽象化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普适性的普世价值理念,这样的价值观念无疑是抽象的。其次,西方“普世价值”具有双重标准性。以维护私有制为目的的西方“普世价值”在衡量对手的尺度上随意切换,当一个国家与西方利益产出冲突的时候,西方“普世价值”就成为剥夺敌对国政权的利剑,反之,则会为其极力辩护。最后,西方“普世价值”具有帝国主义侵略性。一直以来,西方“普世价值”在极力地渗透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企图用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说辞侵蚀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理论、道路,尤其是遏制堵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在提高国家硬实力的同时,不可忽视文化软实力,而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其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民性。反映最广大人民价值诉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先进性。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形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正日益为人类历史贡献中国智慧。作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先进的。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优越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在价值层面上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了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凝心聚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还体现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富强梦、和平梦、共赢梦。凝聚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价值取向无疑是优越的。

(三)两者的战略目标不同

作为帝国主义性质的西方“普世价值”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是资产阶级全球战略的意识形态工具之一,其战略意图是推销本属于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全面渗透到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领域,消解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社会和同胞的价值认同,遏制堵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以保护资本主义国家的长久利益、延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寿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即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十八大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国家层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国家;社会层面,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先进社会;公民层面,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合格公民。

将西方“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起来解读,从理论基础、本质特征、战略目标三个方面厘清二者的区别,明确西方“普世价值”以抽象的人性论作为出发点,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价值观念抽象化为不同种族、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价值理念并强行向他国输出,以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为终极目的,威胁他国意识形态安全,消解他国人民的价值观念,最终破坏他国的社会体制。

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澄清西方“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首要任务,只有在拨开迷雾的基础上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物质力量,才能最终构建起本国价值观自信的话语体系,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才能牢牢守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价值观自信提供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仅指导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还指导中国共产党改变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科学的阶级立场、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法,即无产阶级的立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群众路线。以24字方针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对社会、对同胞的美好期望和殷切期盼,无一不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创设条件,无一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核心,是全体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科学的人民立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和一切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实践方法为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不竭的真理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价值观自信提供精神力量

维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经历了革命战争的洗礼,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红色文化,支撑中国共产党英勇顽强、不畏生死打败了敌人,建立了统一的、独立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为凝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力量;在走近世界舞台与人类文明的对话过程中,兼收并蓄,吸收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汇聚全人类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汇聚了“最富有时代精神、最富有实践特色、最富有旺盛人气的价值理念”是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重要精神滋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为价值观自信提供物质力量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的现实国情、特殊的历史命运、独特的文化传统探索出了与西方不同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在改革开放的40余年间,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下求索、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先后在贸易领域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实现了经济实力的跳跃式上升,以不同于西方殖民掠夺、血腥杀戮、革命战争的和平方式实现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崛起,建设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现实成就终结了日本自由派学者福山著名的历史终结论,走出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价值取向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指引着中国的伟大实践,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也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的坚实的物质力量。

參考文献

[1] 林剑.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辨与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1):92-96.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4-445.

[3] 张维为.中国超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48-152.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5] 李 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的四大区别[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5(03):64.

[6] 戴木才.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科学依据[J].伦理学研究,2018(03):2.

项目基金:文章系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YCX18_1320。

作者简介:姜兰(1994- ),女,汉族,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陈赛凤(1994-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文化强国社会主义
“普世价值”正在失去秀场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西方“普世价值”注定只是“南柯一梦”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